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时间:2023-12-24 21:31:44 好文 我要投稿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实用】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曹操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实用】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1

  《三国演义》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边的很多东西已经融入到了平常百姓家,像“说曹操曹操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成语,即使他没读过三国,也知道这些。更别说林俊杰的《曹操》红极一时了。有段时间,你听吧,小青年们嘴里哼哼唧唧唱的都是“东汉末年分三国”,足以说明三国的影响力。说三国不能不说曹操,今天就说说我眼中的曹操吧。

  首先,我觉得曹操是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何以见得?曹操从小就非同一般,“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他叔叔不喜欢他,常到他父亲那儿告状,他就得挨批。于是,曹操就心生一计,一天见他叔叔走过来,就倒在地上,假装中风的样子。他叔叔就惊慌地跑去告诉他父亲。等他父亲来一看,没事啊!曹操怎么说?我从来就没病,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所以就给你胡说了。此后他叔叔再去他父亲那里告曹操的状就不灵了。曹操二十岁时,当了个洛阳北部尉,刚到任,就在县城四个门上悬挂十几条五色棒,凡是违反禁令的,不论是否豪绅权贵,一律不饶。即使他爷爷的同事的叔叔也不行。想想看,像这样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执政风格,今天又有几个当官的能做到呢?更别说此后,他一步步努力,直至贵为东汉的丞相,虽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也得有点能耐不是?如果不是在他的`领导下,魏国的实力如何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次,我觉得曹操还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着浪漫的气质。像我国古代的大诗人屈原的披发行吟江畔,志不能申就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李白则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大文豪苏轼“把酒问青天”,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是借诗文来抒情。主席更是当代浪漫诗人的代表,像他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战地黄花分外香”“需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中散发的浪漫乐观的气息至今令人精神振奋。

  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自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气质。我最欣赏的也最能表现他浪漫气质的是第四十八回赤壁之战前的“宴长江曹操赋诗”一节。当时,他屯兵百万,将有千员,可谓踌躇满志。刚刚采纳了凤雏先生的建议将所有船只全部头尾相连用大铁环栓牢,解决了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的难题,自然喜不自禁,大宴百官。微醉之时,手持长矛,豪迈歌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想想,如果不够胸怀广大,不够浪漫,谁能够大战在即,还歌之舞之?我就喜欢这种举重若轻的风格,豪迈、豁达、大气。当然,我们还知道的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无不显示着他浪漫豪放的一面。

  说了优点,当然也不能不说他的缺点。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曹操的形象是人所共知的——白脸大奸臣。我认为,正是人们不喜欢他的阴险奸诈,才送给他这样一副面具。

  三国中证明他这个性格特点的有几个故事,最不能让人原谅的是杀吕伯奢一家。当时,曹操杀董卓不成,仓皇出逃。跑到中牟县,遇到县令陈宫。陈宫不但没有把他押解到当时的丞相董卓那里,反而为他的义举所感动,甘愿弃官和他一起出逃。三天后,来到吕伯奢家。此人是曹操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热情款待,前往西村买酒。曹操和陈宫坐了很久,忽然听见庄后有磨刀的声音。曹操就担心吕伯奢不是至亲,又去了这么长时间,十分可疑,现在又听到磨刀声,自然是心惊肉跳。悄悄跑得后院,又听见说“绑住杀了他,怎么样?”他就先下手为强,和陈宫冲进去,杀了人家一家八口。之后才发现是绑着一头猪准备杀了款待他们呢。他的疑心病害死了这么多人,实在是令人痛恨,令人惋惜。可怜吕伯奢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更可恨的是,在他们离开不久就遇到了打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是二话不说趁其不备就杀了他。当陈宫责备他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时,他竟然说“宁教我负天下,休叫天下人负我”!这真是强盗的逻辑!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使犯了错,也死不改悔,还要错上加错,难怪后人送他“奸雄”之称了。

  他的疑心病在此后是屡屡发作。担心被梦中杀死,就上演一幕梦中杀人的戏警告身边的人:小心点,别靠近我,我梦中会杀人!疑心名医华佗想害他,就把他下到大牢里,折磨致死,留下千古憾事;疑心身边的大将不忠,阵前杀了蔡瑁张允两员水战大将,造成赤壁之战的惨败……可见,疑心病要不得,常常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我们在生活中可得避免这种病植根在自己心中。

  当然,曹操还有嫉贤妒能的毛病。曹操是个有点小情调的人,喜欢和人搞些脑筋急转弯一样的游戏,像花园的门上写个活表示门太“阔”了,往点心盒上写个“一合酥”等来让手下猜猜谜语,显摆显摆自己的聪明。谁知道这杨修有点不知好歹,偏要比这曹丞相聪明那么一点点,老是看穿曹操的心思,结果就招致了杀身之祸。这固然是曹操心眼儿小,杨修自个儿也有责任不是,特别是“鸡肋”事件,更是杨修的愚蠢,就算你猜出了丞相的撤兵意图,可事关军事机密,那是绝对不能乱说啊!那么聪明的人竟然不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不杀他杀谁?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怎么说,曹操是个真实的人,是个大男人,大人物,在我眼里,比爱哭鼻子的刘备强多了。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2

  上溯多少个世纪,回眸多少个朝代,我神游到三国----这个赐予中华大地无限战火的乱世,只为看一看我心中的英雄----曹操。

  三国的历史离不开曹操,更不能抹去曹操----这个铁铸的男儿。曹操20岁举孝廉,步入官场;在汉末大乱中自聚兵马,建立了可以抗衡群雄的军事力量;建安元年,受封为宰相。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当时北方最大的藩镇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统一了北方;并在势单力薄时能高瞻远瞩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抢占政治先机。虽然人们对你此举毁誉参半,拥刘者说你包藏祸心,是个大大的奸臣。但这只是历史演义小说的记载,究竟在历史的浮华背后隐藏了个怎样的真实的曹操呢?无人知晓,以下看法也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

  面对汉末汉室倾颓、群雄并起、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曹操有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我想就是那时你为自己戴上了一副面具,变成了一位旁人眼里的“白脸奸相”,你有时阴险奸诈,时而惜才,时而残才,打着赤脚欢迎谋士荀攸的投奔,出重金赎回才女蔡文姬归汉修书,又屠杀了不同政见的才子孔融,恃才放旷的主簿杨修;时而吟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的诗句,但临死遗嘱却像老妇人婆婆妈妈惦记着夫人小妾们的针头线脑,让你的政敌很为之不屑,这哪是英雄所为?一句豪言壮语都没有,整个一个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这就是一个矛盾而真实的你。但这又好像与罗贯中冠在你头上的`那句背世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不符。因为这句名言的广为传播,你受到千年辱骂、被人鄙弃就不足为奇了。

  剥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我觉得你倒有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可爱,证据是你对别人对你的辱骂中伤,曾申辩过这么一句大实话:如果不是我曹操,也不知当朝有几个人要当皇帝。确实有你曹操在,再动乱的汉末他还是汉室江山,并没改姓。三国鼎立,三个皇帝的诞生是在你死了以后。说你是奸臣,篡汉,确实有失公允,因为到死,你只是一个汉相而已,魏武帝是你儿子曹丕称帝后给你补封的,刘备、孙权相继称帝了怎没人说呢?何况你戍边垦田,东征西讨统一北方,重视文化,“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坛占一席之地,你功不可没,你曹氏父子就占了三个,虎父无犬子啊!你熟读兵书,能文能武,是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你经常是身先士卒,亲自统兵打仗,比刘备哭出来的江山不是更有英雄气概吗?你的接班人曹丕比刘备的儿子刘禅不是更睿智英明吗?

  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汉末,在那个讲出身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你的太监的孙子的出身让你的政敌们嘲笑攻击,哪比得上莫须有的刘皇叔的身份显赫;你短小的身躯丑陋的形貌哪比得上身材高大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的刘备,更比不上碧眼美髯的贵族后代孙权。尽管你才华横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只能落个奸诈、多疑、残忍的形象,还有“挟天子”的大逆不道。

  你跨着战马,胸前长髯飘飘,大声诵着诗,向我奔来。我想对你说:

  曹操,你是英雄,有胆魄。在官渡之战中面对着数倍于自己的敌军----足可以把你的军队包饺子的袁军,毫不怯懦,你从容听取了从袁绍部叛逃来的谋士荀攸的建议,奇袭袁军粮道,焚毁袁军粮仓,以小搏大,赢了,而且赢得那么痛快。赢得袁绍从此不再敢与你抗衡,从此一个雄踞着北方的“雄狮”诞生了。你随时准备逐鹿中原,剑统天下。

  你是英雄,有谋略。就在你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你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而选择了当一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朝廷名义来消灭割据势力、统一江山,我想这就是你深谋远虑的地方:既不会给自己留骂名,又出师有名。得势时,也不忘自己的诺言,只当一名辅佐汉室的丞相。在江山面前,强悍的你选择了忠义。

  你是英雄,有大志。就当你雄心壮志准备统一中国时,遭遇了赤壁之战的惨败,只留下几百残部仓皇而逃。人生仿佛又回到了起点,但你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老当益壮,永不服输,让人感动。

  曹操,坚强而睿智的你,带给了我莫大的震撼,震撼于你钢筋铁骨般的魄力,震撼于你的深谋远虑,震撼于你的雄心壮志。

  可你终究还是没有取得看似比生命还珍贵的江山,不得不说这是你人生一个莫大的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这也是你令人着迷的地方,如同你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七星疑冢”的谜团一般。

  后记:

  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化为奸臣。究竟是对是错谁也说不清,毕竟形象都是大家心中所想而已。还是林俊杰的歌曲《曹操》中说得好: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3

  没有诸葛亮正襟危坐,羽扇纶巾的风流倜傥,没有关云长横刀立马,美鬤飘扬的雄壮英姿,没有孙仲谋弯弓射虎,驭驹提箭的豪情万丈。曹操,在《三国演义》的斜晖阡陌中,只是一棵背阳的古松。但在我的眼中,他却在苍劲中袒露着一颗琥珀般坚强且伤痕累累,老而弥坚的心。

  我认为曹操是智慧的。聪明不是智慧,而仅仅是智慧的构成体系之一。真正的智慧是一种凌越本能的超拔能力:对人心的洞察力,对自我的约束力,对权力的掌控力,对贤才的包容力,对价值的认知力:

  官渡之战始时,曹操是处于劣势的,而转折点便是袁绍军的粮草辎重基地——乌巢被曹操突袭,致使袁军粮草不济而溃败。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是许攸给曹操传递的这番消息,他和曹操的这次有趣会晤才是决定性的。我初读此处时还年幼,常常忍俊不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细细想来,曹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曹操起身迎接许攸时,连鞋都没有脱。那是多么的真诚呀!有人质疑曹操的动机是故意给许攸看,其实我也认为诚如是,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不仅体现出了曹操并不是一个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傻瓜(对于君主来说,以私人感情为主就是傻瓜),而且为自己以后招揽贤才打出了一张优秀的名片(对于真正的贤才来说,他们知道曹操的用意)。一个人有作秀的动机,看得到作秀之后的累累硕果而不去作秀,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换言之:一个人有做一件世俗公认的坏事的动机,也看得到做这件事之后的世俗公认的有意义累累硕果而不去做这件事,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曹操做了,做成功了!或许,这就是酿成人们看待曹操性格很复杂的原因吧。再说这二人之间的对话,首先曹操知道许攸的身份,他才会百般搪塞,这完全是正确的做法。设想:如果罗贯中把许攸设置去曹营的目的改为去侦察曹营的'粮草情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为曹操的守口如瓶,不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做法而庆幸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小说里的陈述铺展而左右了人物的性格。这段对话中,我认为,曹操显示出了最基本的君主才能——俗语云“厚脸皮”。我们可以拿曹操和刘备比较一下,二人皆为雄主,各称霸一方,是不是这种才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对许攸的狂傲十分厌恶,但很显然,他绝对不会亲自动手破坏自己的形象,故暗示许褚杀之。这也看出曹操的基本政治手段的运用之深之多。当然,曹操杀许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攸过于狂傲,以至于凌驾到自己的绝对权威之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宽厚仁慈,更要有驾驭人才的能力与唯我独尊的气概——这是君王独有的尊严!所以,曹操间接的杀许攸,杀祢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嫉贤妒能,而是“君王有所为”中的必然选择。

  曹操是智慧的,但如果有这么完美的话,那曹操在我眼中只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某某家”了!我眼中的曹操是不凡人在的凡人,凡人中的不凡人。——这是我最崇敬曹操的原因。咱先不拿历史的真实情况来说,就算是尊刘抑曹的《三国演义》中的那句诟病曹操自私自利奸猾狡诈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我眼中也颇值得玩味。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内心是否闪过类似与此话的想法?我大言不惭:只要有思想的人,凡人还是不凡人,都会!只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轻重缓急不同罢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嘛!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民不聊生,诸侯们哪个不是不择手段扩充地盘,哪个不是自吹自擂向脸上贴金,哪个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其为伪君子,不如当真小人!说此言,虽蒙受舆论谴责,却可招引真正的贤士;说此言,虽被伪君子口诛笔伐,却可叫真小人问心无愧!很多时候,政治手段的成功也是以牺牲道德为代价的。这是不凡人中的凡人。

  曹操经常都是强势的,但也失败过——任何人都有失败,连《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不例外:赤壁一役,折戟沉沙;汉中争夺,溃败斜谷……但曹操懂得克制,懂得坚持,懂得将优秀品质去打压左右理智的欲望,懂得何时何地去发泄这些欲望……这是凡人中的不凡人。

  以上所述,是我眼中的曹操在展现他军事家,政治家的素质,是抽丝剥茧的微观;从大处看,曹操不会被历史遗忘不在于他的个人素质,而是在于他对江山社稷,芸芸众生的不朽贡献——使北方人民得到了长久的安定生活(这是历史无法磨灭的功绩,是横槊赋诗,慷慨高吟的底气)!

  还记的吗?还记得沧海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在放歌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的,我记得。有一颗星星,横亘在宇宙里,若隐若现,隐时天宇凛冽,惨白凄清;现时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那就是我眼中的曹操,其实他一直在历史不同的角度中发光哩!他在等待我们拭净双眸,观看他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月的豪迈情怀。那仿佛是他的心脏,砰砰的跳动着,好像深情且不羁的呐喊:“我一直都在……都在……都在……在……在……在……!!!”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相关文章: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04-03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07-24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实用12篇12-13

我说曹操作文10-06

我看曹操作文12-15

曹操的作文11-10

我的眼中作文11-25

在我眼中作文07-13

我眼中的作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