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12 21:38: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卧薪尝胆》教学实录

《卧薪尝胆》教学实录1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卧薪尝胆》教学实录

  生:勾践在吴国的每一天都觉得很痛苦。

  生: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生:勾践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快乐。

  生:这么说就觉得三年的时间很短。

  生:我感到勾践还不想回国。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朗读课文)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你把“卧薪尝胆”的目的放在句首说,有新意。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不要报仇雪恨。

  师:没有仇,没有恨,不必卧薪尝胆。

  生: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

  师:有福就要享!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师:中国足球队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也要卧薪尝胆。

  师:你又没有仇恨要报,怎么也要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富豪,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

  师:我们的学校要发展,也需要这种精神!

  ……

  师: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师:古人将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么一幅对联里,老师把它写下来,看谁能背下来?(板书: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读背对联)

  师:同学们对上联不难理解,下联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谁向老师提个建议?

  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师:(对一位学生)你对我有建议吗?

  生:(摇头)

  师:(开玩笑地)不说,就是对我有意见;说了就是好建议。有没有?

  生:我建议老师背挺直一点。(众大笑)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的建议,我一定接受,努力改正。

  生:我建议老师要经常刷牙。

  师:你是说我的牙齿很黄,是吗?我一定接受!

  ……

  师:你能将“建议”这个词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说话吗?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建议你要注意休息。

  师:你一连用了两个建议,一个做名词,一个做动词。很不错!

  生:我建议薛老师能经常来我们学校上课,如果你能采纳我的建议,我们将非常荣幸。

  师:我也感到很荣幸。你将“建议”放到了句尾。

  ……

  师:课文要求我们用“请求”造句。你能将“请求”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造句吗?

  生:我请求爸爸在我生日那天能带我去上海游玩。

  生:我曾经请求爸爸给我买辆自行车,可是没有结果。

  生:对我的请求,爸爸总是爱理不理。我感到很失望。

  ……

  师:我发现当爸爸可真难!(众大笑)

  生:我们请求薛老师不要走……

  师:干什么?

  生:一直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你们!其实你们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老师,你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关心,应该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对吗?

  下课

《卧薪尝胆》教学实录2

  师:据我知道,我们班级很多同学都是小书迷,不管是在阅读课上还是在课外活动时间都读了许多好的书籍,比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动物百科、成语故事等,下面就把你读到的成语故事方面的内容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我读过《亡羊补牢》。

  生:我读过《三顾茅庐》。

  生:我知道《小鹰学飞》。

  生:那不是成语故事,那是寓言故事。

  师:对,《小鹰学飞》是寓言故事。还有其他的成语故事吗?

  生:我还知道《自相矛盾》、《卧薪尝胆》。

  师:哦,他知道的真多。(已经到上课时间了)他提到了《卧薪尝胆》,那么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多媒体出示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生:(合)卧薪尝胆

  师:读了这个题目,我有一幅图画给同学们欣赏。(多媒体出示“卧薪尝胆”的画)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从图上知道了这个人是越王勾践。

  生:我知道了是越王勾践在品尝苦胆。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那一个苦胆,勾践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饭了吗?

  生:(不等师言)他是舔的,是品尝的,不是吃的。

  师:对,这位同学说的很对。(看到另一个学生举手)

  生:我从图上知道了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每次吃饭前还要品尝一下苦胆。

  师:这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的话就是“卧薪尝胆”。(成语有学生说出)

  师:好的,那么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找一找书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与这幅图相匹配?(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都举起了手)

  生:这幅图与书中的第四自然段相匹配。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哪个同学来告诉大家哪句话写的是“卧薪尝胆”?

  生:(朗读)“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兵败会稽的耻辱。”(师多媒体出示这段话)

  师:找的真准,读的真好。我相信找出“卧薪”和“尝胆”的意思对同学们来说也不会是一件难事。(很快有学生举手)

  生:“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师: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好的,那“卧薪”就是?(生齐答“睡在柴草上)“尝胆”就是?(生齐答“每顿饭前,总要尝尝苦胆的苦味”)同学们说的真好。

  师:大家来想一想,勾践是谁呀?

  生:是越国的国王。

  生:是越国的皇帝。

  师:这位同学说是皇帝,皇帝呢,是从秦始皇以后才称一国的国君为“皇帝”的,之前都是称国王的。(生点点头)

  师:作为一国之君,可谓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生:他是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他是在提醒自己,虽然是一国的国王,却也可以睡柴草,尝苦胆。那你们对勾践的印象如何?

  生:他很厉害。

  生:他很了不起。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对勾践的这种印象来读一读这段话。谁来读?(很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白天,他亲自……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有点对勾践的佩服之情。谁再来读一读?

  生:“白天,他亲自……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一个读的特别好的同学)你的朗读水平可以与播音员进行媲美了。好,那我们一起来带着你对勾践的那种深刻的印象一起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觉一下的体会。(生齐读)

  师:我还发现越王勾践他这样做,不仅是在提醒自己不忘这种耻辱,而且还有其他的原因?(学生读文思考,引出“时刻不忘报仇雪恨”这一句。多媒体出示这一句)

  师:对,是这些方面在激励他如此做的。那么哪些地方能体现他是在“时刻”提醒自己呢?

  生:是这些地方:白天……晚上……

  生:我有补充,是“白天……晚上……每顿饭前……”

  师:你真了不起。这里有一个知识点,第一句先说出这一段内容总的意思,下面就围绕这一句话来写,这在写作上就叫做“总分结构”,大家齐读这个词语。(生齐读)

  师:越王勾践真是不简单,作为一国的国王,却能如此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老师有一个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和耻辱让勾践这样一个国家的国王放弃所有的荣华富贵而每天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品尝苦胆呢?在书中找一找。(稍做思考)

  生:是勾践和他的夫人到吴国当奴仆。

  生:是越国和吴国打仗而失败,他没有办法派人到吴国求和,才与夫人一起到吴国当奴仆。并且还穿上粗布衣,住的石头房,养马架车,舂米推磨。

  生:(直接读出来)“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呀,作老师的有时候真的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来看一看,他们所受的耻辱是什么?

  生: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架车,舂米推磨

  师:同学们大家来看几幅图片,(出示穿粗布衣的老百姓舂米推磨的图片)这些事情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却是“受尽了屈辱”呢?

  生:因为他是一个国家的国王。

  生:对,因为他是一个国家的国王,他本来是可以“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现在却做一些下人做的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耻辱。

  师:每当听到同学们回答出精彩的问题,感觉真是一种享受。那同学们来想一想,既然是“受尽了耻辱”,除了书上这几种,勾践还会受什么耻辱呢?

  生:他会被很多人看不起,越国人会嘲笑他,堂堂一个国家的国王来做这些下人的活。

  生:吴王还会给他吃他们剩下来的饭菜。

  生:每天让他们干很多的活,又不给他们好饭吃。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看来越王在吴国真是不容易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作出评价)

  师: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多长时间呢?

  生:持续了三年。

  师:书上是如何来说的?

  生: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师:对呀,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大家想一想他在吴国日子过的怎么样?

  生:过的不好。

  生:他想早些回到自己的国家。

  师:对,在吴国的勾践可真是度日如年呀!你们听,这句话老师这样说行不行: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生:这样说不行。感觉他们还挺愿意在吴国生活一样。

  生:不行,他们在吴国生活的不好,这样说的话好象他们在吴国很快乐一样,感觉三年时间过的很快。

  师:对,把“整整”“才”的位置调换一下,虽然仅仅是几个字的区别,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同学们要多注意句子中的重要字词。来,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勾践好好的国王不当,却与夫人来到吴国干这些下人的活呢?

  生:是因为他们打了败仗。

  生:越国打了败仗,他万般无奈,才派人求和的。(另一学生小声嘀咕:干脆跳河死了算了。)

  师:对,他是万般无奈的。我刚才听一个同学说:勾践打了败仗,为什么不跳河呢?

  生:他还不能死,他的国家还有很多的亲人呢。

  生:他家里不仅有亲人,还有很多老百姓。

  生:如果他跳河了,他的国家就灭亡了,他的亲人和老百姓就被吴国控制了。

  师:对,他虽然打了败仗,但在他的国家还有他的亲人们在等着他,他不能跳河。所以他是在什么情况之下才去求和的。

  生:万般无奈之下。

  师: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去吴国求和,愿意与夫人一起给吴王当奴仆。(红体字出示“万般无奈”“只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勾践的那种无奈来。(指名学生朗读并作出评价。)

  师:大家来看一下,奴仆是什么样子的。(图片出示奴仆穿戴破旧,给主任下跪等)

  师:对于这一举动,吴王和他的大臣们是都是什么态度呢?

  生:谋臣们纷纷要求杀掉勾践。

  生:谋臣们都建议杀掉勾践,免除后患。

  生:吴王夫差非常骄傲,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多增长一些知识,这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建议。刚才老师那段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好几次?

  生:是“建议”。

  师:对,谁能用它来说一句话。

  生:我建议同学们多多关照我。

  师:他需要同学们的帮忙哦。

  生:老师建议同学们把钢笔字写好。

  师:哦,这是建议吗?这不是建议哦,这是同学们一定要养成的好习惯。

  师:老师还有个请求,请求同学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请求。

  生:请求,请求……

  师:谁能用它来说句话。

  生:我没有答应妈妈的请求。

  生:我请求妈妈给我买一个玩具。

  师:买玩具可以,但要通过你的劳动来换取哦。

  师:好的,我们在回到课文中,对于谋臣们的建议,吴国没有采纳,骄傲的吴王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所以,才会有勾践在吴国做下人的一幕。

  师:经过勾践的这种努力,他回国后如何?

  生:回国后睡在柴草上,每次吃饭前品尝苦胆提醒自己。

  师:勾践这样一直持续了?

  生:持续了二十多年。

  师:最后终于转弱为强,灭掉了吴国。大家来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好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成语故事“卧薪尝胆”。“卧薪”就是睡在柴草上;“尝胆”就是每次吃饭前品尝苦胆。仅仅是这样的话,我们同学们也可以做到,我们也叫“卧薪尝胆”吗?

  生:我们不叫,因为我们没有仇恨。

  生:勾践坚持了二十多年,我们还不知道怎样呢?

  师:是的,他的意思不仅仅是每天睡在柴草上,每次吃饭,品尝苦胆。而是让大家明白勾践的一种精神,一种什么精神呢?

  生:坚持不懈

  生:勇往直前

  师:老师也想出了几个词语,大家来看:(大屏幕出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下课时间到了)

  师: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Class is over,Goodbye boys and girls.

  生:Goodbye,teacher

《卧薪尝胆》教学实录3

  师:看看黑板上的生词,哪个小朋友会读。

  生: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

受尽屈辱兵败会稽

  师:其他小朋友会听,会听的一定会读。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小朋友现在看看这四个词,从下往上看,有什么联系吗?

  生:从下往上看,是课文的内容,这几个词把课文连起来了。

  师:是的,每一个词都表示了课文中的意思。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上这四个词,用几句话简要地把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先练练。

  学生自练。

生:两千多年前,......

  师:能用几句话,就简洁地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说,这次,请每个同学认真听。

生:两千多年前,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向吴国求和......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这篇课文讲的是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后,到吴国去做奴仆,奴仆你们见过吗?

  生:就是服侍别人的。

  生:就像现在的保姆。

  生:奴仆的意思就是帮大王养马的。

  生:就是侍候大王。

  生:大王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就是帮有钱的家主做事。

  师:两千多年前的奴仆和我们现在的保姆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把它画出来。

  师画。

  师:低着头,哈着腰,看见别人来就这样。(动作)

  生:守门人。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女人,虽然很听话,可是还有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你觉得这样的人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过得很苦。

  生:从来没有好日子过。

  师:这样的女人在古代被称为奴。所以奴在古代指女人,日子过得很悲惨。

  师:再看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和女人过的日子又不一样。

  师画。

  师:这种人头上要戴着刑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犯罪的人,或者是战俘,这种人,后面还要插一根毛,像长着尾巴。这样的人像什么?

  生:像动物。

  师:如果别人给你放了根尾巴,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别人看不起我。

  生:我会怒气冲天。

  师:这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把人当人看。

  齐读侮辱。

  师:就是欺负别人,也叫欺侮。

  师:这样的人委屈吗?这对他来说就是屈辱。

  齐读屈辱。

  师:这样的人,被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这样的人就叫什么?

  生读“仆”。

  师:这样的人在古时候是非常悲惨的,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两个词。

  生齐读。

  师:勾践是在兵败会稽后,去吴国做奴仆,他会被怎么样地侮辱,受到怎样的屈辱呢?读课文。

  师:谁来读。

  生读“勾践夫妇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师:读得真好,正确,流利,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就不读了。现在想想,越王受到了哪些屈辱,他认为是做奴仆的事情?

  生:他们在吴国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师:什么叫舂米推磨。

  生: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

  师画图。石臼。

  师:看图,就这是舂米。

  师:推磨见过吗?

  生:见过。

  师:在哪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生:我在家里见过。

  生:我在乡下见过。

  师:都见过,推磨的活你们见过吗?累吗?

  师:非常累,人都干不动,所以让驴干。

  师:一起读读。

  师:小朋友也去舂米推磨,是屈辱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勾践是的?

  生:因为他本来是很大的,现在是很小的。

  师:说说清楚。

  生:本来是国王,现在是奴仆。

  生:他是无奈干的。

  师:是的,被逼无奈。

  生:一个国君,去舂米推磨,所以是屈辱。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

  师:这句话如果这样说: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说有什么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就说明他干得时间很短。

  师:为什么这样说时间就显得短了。

  生:如果说才干了三年,说明他们还想干。

  师:如果这样,他们干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可是,如果是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说明什么。

  生:很苦。

  师:是啊,受尽屈辱,一起读读。

  生读。

  师: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生齐读忍辱负重。

  师:三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做国君,回国后,他是怎么做的?请自读第四自然段。

  指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

  生齐: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

  生齐: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齐读。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你认为真正的卧薪尝胆还要怎么做?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虽然只写了一个词,可是很重要。

  生:他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卧薪尝胆不但要想,还要有行动。

  生:他亲自下田耕种。

  师:要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他和老百姓一起发愤,努力。

  师:所以卧薪尝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他要下田耕种,他要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要发愤图强。

  师:老师还有问题,如果他回到越国以后,还要舂米推磨,还要下田耕种,他会认为这是屈辱吗?

  生:不会的,因为是在自己国家干,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

  师:在越国他是主人,在吴国他是奴仆,是被逼的。

  师:所以这不叫屈辱。他这样干了多少年?

  生:二十多年。

  师: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卧薪尝胆的意思可能人人都懂,可是他包含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要从书中读出来。我们一起读书。

  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学了卧薪尝胆的故事,学到这里,我要问大家,课文中的勾践卧薪尝胆,因为他要报仇雪恨,我们现在需要不需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因为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幸福。

  生:其他国家都不和我们打仗。

  生:我觉得表面上的意思是不需要的,里面的意思是需要的。

  师:我觉得你说得还不清楚,能说得清楚点吗?

  生:外面的意思就是睡在柴草上吃苦胆,是不需要的,可是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需要的。

  师:是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所以,这个苦胆,尝的是什么?

  生:尝是的精神。

  生:胆量。

  师:就是要有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齐读。

  师:有人将这个故事写了一幅对联,我把他写出来,写完看看哪个小朋友能记住。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齐读。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去看课外书,或者问一下父母,如果同学们采纳老师的建议,我会感到非常高兴,愿意吗?

  生:愿意。

  师:刚才老师说的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三次,是哪个?

  师:再听一次。

  生:建议。

  师:有一个词,容易和建议混淆,是哪个?

  生:意见。

  师:说出来的是建议,不说出来的是意见。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吴王。我们给他提个建议好吗?

  生:我建议你要听你谋臣们的话。

  生:我有个建议,要是太相信勾践的话,你一定会吃亏的。

  师:勾践是个坏人吗?

  师: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卧薪尝胆讲的是勾践,项羽是个英雄,有人说勾践不是英雄,这个问题,回去和父母朋友讨论。这幅对联,我建议大家记在心里,会终生有用。

【《卧薪尝胆》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实录03-02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03-02

《穷人》教学实录03-02

《翠鸟》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3

《藏戏》教学实录03-08

社戏教学实录03-09

村居教学实录03-09

《检阅》教学实录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