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有一种伦理可以沟通贫富(中国青年报 -11-2)

时间:2021-12-08 16:29:56 教育 我要投稿

有一种伦理可以沟通贫富(中国青年报 2005-11-2)

首页->>中国青年报->>特色周刊->>冰点人物

   

有一种伦理可以沟通贫富(中国青年报 2005-11-2)

这里上学不用花钱,这里只接收最贫穷的农民工子女,这里的钱都是富人捐助的;动议创办这所学校的人及其追随者相信:一种新的财富伦理能够催生社会正义。他们坚信―――

有一种伦理可以沟通贫富

2005年11月02日

本报记者 江菲

  “学技术不花钱,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啊!”19岁的王林坐在简陋的房间里,仰起因长年打工晒黑的脸,回想起最初听到百年职校时的想法,仍觉得“这种好事儿”让自己碰上了,真是不可思议。

  这间陷在工地里的简易房是借的,只有一张木板钉起来的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这让桌前墙上的一张纸极为显眼。这是一张从最普通的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上面写着日程安排———起床:5:30跑步早饭:5:35~6:00英语:6:00~6:30……

  从今年9月12日起,他就按照这个日程生活了。而在此前两年,他每天的生活是随着父亲奔波在北京的各个建筑工地,起早贪黑,干着“最脏最累最苦”的活儿。因为母亲患乳腺癌,已经考上高中的王林被迫退学。他不能袖手旁观:仅2003年,家中就借债8万元。此外,他还有个靠贷款上大学的哥哥,和一个尚读初中的弟弟。

  在百年职校的开学典礼上,王林的妈妈带病发言。还没上台,便哭开了,使劲儿用袖口抹眼睛。不到两分钟的讲话,她几次哽咽:“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深知没文化的苦恼和没技能的艰辛……”

  百年职校的全称是北京市东城区百年农工子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约两个月前,王林和83名农民工子女成了它的第一批学生。当他们踏进校门时,发现“这样的好事儿”还不仅仅是学技术不花钱,学校几乎承担了所有与学习相关的费用:学费、杂费、书本费、校服和一顿相当不错的午餐。当然,更重要的是,两年后他们毕业时,学校还保证他们的就业。

  面对这样一所学校,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的倡议者———姚莉,要么是个具有异常同情心的人,要么是个大款。

  “其实我们和别人一样,都是普通人,是有善良愿望的普通人。”姚莉坚决否认上述说法。她甚至拒绝使用“我”这个词,因为这种说法本身就背离了她的初衷,“这所学校是在许多人支持下建立的”。

  有一天,姚莉和大连百年城集团董事长吴云前一起吃饭。两人谈起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和技工人才的缺乏。姚莉说:“为什么不建一所专门给民工子女学习技能的学校?”

  吴云前想了想,表示同意。说:需要多少钱?我出!

  两个月后,姚莉正式辞去北京银达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开始筹备百年职校。今年8月学校开始招生时,除了已捐款100万元的百年城集团外,包括摩托罗拉在内的资助单位已达十余家,而更多的捐款“正在路上”。

  8年前,姚莉辞去政府公职,与人共同创办银达物业公司。这是一个定位于“为有高端服务需求的人服务”的公司。当公司一点点发展壮大时,她却发现物业管理公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所服务的人群,收入颇丰,声名显赫;另一方面,它所招聘的员工,却多是来京务工人员,处于社会最底层。在工作中,她一方面希望业主尊重自己的员工,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承受因员工技能不足,不断接受业主投诉的后果。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业主家的电灯开关坏了,报修。于是物业公司派了一位电工去,修完后却遭到投诉。原来开关修好了,可安装的开关与墙接缝处却漏了一条大缝。只好再派瓦工去抹墙,然后又派了一个油漆工去刷墙。

  为改变这种局面,公司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培训新聘人员上。“高水平的技工实在太难求了!”她感慨。她更相信,这也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困境。

  教育,是姚莉想到的解决办法———通过教育,使这些背井离乡、希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有一技之长。据此,她为百年职校制定的校训是: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

  现在,这12个鲜红大字就贴在北京市大方家胡同一幢普通建筑门前,80多个年轻人每天上下学都能看到。他们分别学习综合维修与电工、制冷空调、管工以及物业管家。这些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孩子,最小14岁,最大22岁。一部分是中学毕业后直接报名,一部分已在北京打了几年工。

  招生通知最初由姚莉的同事、朋友到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建筑工地散发,后来又上了广播和报纸。招生要求很简单:年龄在16至20岁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300元。但真正报名时,老师们发现年龄标准根本没法严格执行。最小的学生张金玉在报名桌旁守了近一天,不让她报名,她就不走。

  一个尚未建立的免费学校并不容易取得社会信任,甚至有人怀疑该校的办学动机。开学那天,许多家长特地请了假,把孩子送来。但一见到学校,他们立刻释然了:这里窗明几净,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有仿照国外职业培训学校建立的实验室,还有40多名行业专家任教学顾问,以及在专业领域叫得响的教师。

  “孩子天天回家都说,老师们有多么多么出名,学校多么多么好。”四川籍学生彭丽的妈妈说,“上学就是比在社会上混好。”彭丽中学毕业后,帮人卖了一年半服装,妈妈形容她那时“整天想着买漂亮衣服臭美”,但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背英语。

  因为喜欢文学的缘故,山东滨州女孩儿刘晓明最喜欢国学课,觉得“老师讲得特别有意思”。谁会想到一家教农民工子女技能的职业学校会开国学课呢?任课老师刘方成已经65岁了,一个星期到这里讲三次。10月19日这天,恰好是学生会竞选的第二天,刘老师讲的是:己不正,焉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河北定州女孩儿郝双记忆最深的是,开学伊始,学校最先上的课竟然是教他们如何使用厕所、如何打饭、怎么刷饭盆儿。“洗涤灵只要滴两滴就够了。不能滴多了,该浪费了!”坐在租来的地下室里,她用手比划着,然后笑起来,“原来没人教过我们,我们那儿打饭都是抢。”

  “教孩子们技能,首先要教做人。”姚莉强调,“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然后才能尊重他人、尊重职业,才能对未来有希望。”

  近两个月来,学生的变化令姚莉和她的同事们惊喜。百年职校的发展印证了她的观点:中国社会并不为富不仁,大多数人心里其实都有善良的愿望。

  姚莉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有来自公司的,询问提供资金支持的渠道;也有来自个人,询问是否接受义工服务。某大牌公司的资助愿望非常强烈,但所捐助的资金仍处在审批过程中。他们特地打来电话问还能做什么。姚莉说,有单面使用过的废纸吗?可以给孩子们做草稿纸。第二天,这个公司通过快递运来了几大包,每包都有几公斤重。仅有80多名学生的学校,现在志愿者已近40名,有授课的,有帮学生补习的,有做网站的,甚至连学校校刊的设计人员,也是专业公司的志愿者。

  “这不是我的个人事业。”姚莉慎而又慎,“这个学校是一批凝聚了理念和热情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是在帮助别人完成善良愿望的同时,也达成了自己善良的愿望。”

  今年48岁的姚莉,梳着爽快的短发,快人快语,笑起来一脸阳光。想起她从小所受的教育,她突然笑起来,因为按照时下的标准,她这辈子干的都是小事而且“越干事儿越小”:考上大学,学习最枯燥的化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外贸企业,做到了总经理后又辞职,去给别人当“管家”,最后,居然缩进了一所小技校。

  她没少被问过“为什么”。姚莉淡淡地说:“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一个人的阅历和经验,使她迈出了新的一步,仅此而已。”很快她又露出了自豪的笑,“别认为我们做这件事放弃了多少,它的收获远远超出想像。我们获得了更多精神上的充实,这是钱买不到的。”

  理科教育的背景和多年企业管理的经验,使她看问题更加务实和理性。她反复强调:百年职校不仅出自人的善良,也是在高水平技工的社会需求背景下产生的。然而着手筹备百年职校以来,她还是觉得自己太感性了:看到学生们交的第一篇作文,许多孩子写的竟是学校的午饭太好吃了。她差点哭出来。

  “或许和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平,就会有要解决的愿望。”她歪着头,神情专注地说,“我们都认为,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是这样的:穷人通过个人奋斗能够变富;富人不奋斗,就要变穷。而社会要为穷人的奋斗建立渠道。”

  学校办起来了,但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姚莉深深感到:被人信任是一种责任。这信任一方面来自农民工家庭,另一方面来自资助单位和志愿者。在姚莉的设想中,百年职校既要成为一个职业教育品牌,更要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慈善品牌。筹备学校过程中,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了两名律师志愿者作法律顾问,第二件事,就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理财。

  “我们要做最干净、最透明的慈善事业,要定期向资助单位汇报,每年的财务报告在报纸上公开。”在她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慈善不成为一种负累,而能将所有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善良的人并不少,只是需要好的成就善良的机制。”她说。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良性循环已初现端倪:郝双合上她正在写的作文《寻梦人的足迹》,并和刘晓明一起畅想未来。两个女孩儿不约而同地说:“有可能的话,将来我们也要回百年当义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