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无心插柳柳成阴-芬兰教育成功的“另类”道路

时间:2021-12-08 14:52:41 教育 我要投稿

无心插柳柳成阴-芬兰教育成功的“另类”道路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李 茂 编译 添加时间:2010-2-24 14:43:00     进入2010年,本世纪的国际教育明星芬兰再次成为焦点。无论是英国,还是亚洲的越南、哈萨克斯坦,都发出了向芬兰学习教育的官方声音。值得玩味的是,在国际教育测评中以高分取胜的芬兰,或许是最不重视考试的国家之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走上了依靠标准化考试建立教学责任制的教育改革之路,但这条路芬兰却没有走。而结果是,从2000年以来,芬兰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各科的成绩,屡屡在国际教育测评中名列榜首,将英美等国抛在身后。而且,最为人称道的是,芬兰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是最小的。    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何在?很多国家的教育专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欧洲培训基金会(the 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的顶尖教育专家巴斯·萨尔博格博士撰写的《芬兰教育改革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答案。    曾在芬兰做过教师、教师培训者、政策制定者的萨尔博格认为,芬兰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道路。芬兰学生的成绩领先全球是相关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包括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充足的学习机会,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与闲暇活动的自主权,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有助于学习的社会与文化氛围,等等。当然,芬兰的教育体制本身也功不可没,具体来说,萨尔博格为芬兰的教育体制总结出了五大特征。    ●特征一: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基础教育    所有芬兰儿童在他们年满7岁那年的8月入学,开始他们的9年义务教育,通常是小学6年,初中3年。如今人们普遍认为,芬兰的小学教育为所有芬兰公民的高质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养成,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的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芬兰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终身教职。小学教师的职前准备课程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从3年延长至了4-5年。从70年代中期开始,芬兰的教师教育的一大指导思想就是把教师视为“基于研究的职业”,着力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芬兰的综合学校全部都是公立的,学校规模都比较小,每班20-30人。一所小学的学生人数通常不超过300人,班额跟国际标准持平,或低于国际标准。2008年,芬兰三分之一的综合学校的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学生总数达到500人的仅占4%。    正是因为芬兰的学校规模很小,师生间往往能够建立起紧密的学习共同体。课程改革让小学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地方,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小学因此成为学习和儿童看护中心,而非仅仅是为学生准备升学的教学机构。    综合学校招生不分学生资质和家庭背景,其结果是学生面貌相同但需求各异。综合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导理念,其内涵还包括为所有学生提供免费的校餐、卫生保健、交通、学习资料和心理咨询。    芬兰儿童比大多数国家的儿童晚1-3年上学,这意味着芬兰学生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得更好。芬兰的教育政策从来不会为增加儿童的正规教育时间而使他们的童年被打折扣。    ●特征二:训练有素的小学教师    在芬兰社会,教师职业总是备受尊重。家长高度尊重教师的专业性。小学在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及公用经费的使用上独立性很强。教师有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的自主性。因此,相当一批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师范专业,且竞争激烈,录取率仅为十分之一。    芬兰小学教师必须取得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终身教职,这项规定具有若干积极的意义。首先,硕士学位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就业渠道,不会让小学教师感到他们的职业生涯仅仅限于做小学教师,事实上,拥有小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年轻毕业生在各个行业都很热门。最重要的是,硕士学位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大学里的研究成果。很多教师和校长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在过去的十年,拥有教育博士学位的校长和教师数量猛增。    从国际对比来看,芬兰的教师教育以其深度和广度著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帮助教师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有效教学的科学。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课程改革显示,专业上能力较高的教师具有很强的动机,且很容易投入到学校的发展进程及国家和国际的项目中。他们对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也非常重视。    ●特征三:灵活的责任制    芬兰没有跟随全球的教学责任制运动。教学责任制的假定是,让学校和教师为其业绩负起责任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传统上,对学生成绩的评估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唯一的标准化、高利害性评估是高中毕业生参加的大学入学考试。在这之前,没有外部机构实施的考试强加给学校。    教育管理的分权化和学校自主性的增强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政治领袖为他们自身所作的政策决定负责。这在教育管理中形成了一种交互责任制,即学校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而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负责。灵活的责任制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所有的学生学习评估都是基于教师本人设计的考试,而不是外部机构制定的标准化考试。易于在学生之间进行直接比较的分数不会在5年级之前出现。事实上,分数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只能使用描述性评估和反馈。教师通过考查日常课堂测验来进行学生成绩评估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天生的好奇心,小学尤其是一个“考试禁区”。教师在课程计划中享有更多的自由度,他们不需要在意学年考试或检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和学校自主权的增强,使得学校不仅能够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对教学进行最优化的调整,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得以在国家框架下因校制宜。这在管理死板、以考试为重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的。    在芬兰,教学的重点在“学”,而不是帮助学生准备“应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在使用,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各种教学创新都受欢迎。跟那些实施严格的教学责任制的国家比起来,师生的压力感和焦虑感较不普遍。    当然,依赖于教师和学校自身对学生学习的评估也会有缺点。事实上,教师之间,甚至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的学生评估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学生转学时,如果学校间的评估标准差异较大,会出现一些问题。尽管如此,跟在其他国家盛行的标准化考试比起来,芬兰的家长、学生和教师更倾向于能够确保把教学重心放在真正的“学”上的更加灵活的责任制。    ●特征四:信任的文化    以上所述要成为可能,其条件是家长、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真正相信教师和学校。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全国推行大改革之前,芬兰的教育体制是高度集权化的,在1985年之前都还是中央集权的。学校被中央机构严格管制,教师的日常工作受到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的约束。相信教师、相信学校的转向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前期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得以彻底实现,到了90年代早期,芬兰教育基于信任的学校文化正式形成。    信任的文化意味着,教育行政部门和政治领袖相信,教师及校长、家长和社区知道如何为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教育。在芬兰,这个从官僚化集权管理到分权制的转型发生在严重经济危机、公用经费被大量削减的90年代。一种观点认为,信任文化的引入,是因为地方当局不希望中央官员作出影响他们后代和学校的削减经费的决定。幸运的是,地方智慧对困难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任文化只能建立在政府良治和零腐败的基础之上,而芬兰在“透明国际”的国际良治排名上非常靠前,公共机构普遍享有较高的公众信任和尊重。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因而成为运行良好的公民社会的自然结果。诚信与信任,在芬兰社会中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价值观。    在90年代,邀请教师和学校参与社会发展给芬兰的教育界带来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教师能够看到,体制相信学校和地方社区是课程和教学的决策之地。具有高度专业和道德资格的教师对这一责任表示欢迎。同时,学校也很快地承担起了在信任文化中引领改革的新职责。信任文化不仅带来了学校的不断改进,而且还给学校教育增添更多的多样性。至少从理论上讲,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制定自己的改革策略,有自己的使命表述、愿景、实施办法和时间表。信任文化在这方面产生的影响,对推动芬兰教育不断改革、超越其他国家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特征五:分散式的领导    芬兰教育的成功不是全国性重大教育改革的结果,相反,芬兰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建立在根据不断变化的个体及社会需求而对学校教育进行不断调整的基础上的。从1968年以来,将教育视为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观和意识没有发生改变,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思想没有立住脚。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执政,芬兰政府都将教育视为为全体公民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并一直坚信,只有当国民普遍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芬兰才会在世界的经济竞争中取胜。    可持续的教育领导使芬兰学校和教师能够集中精力改进教学。教育系统的领导越来越依据分散领导的理念,即所有参与者都分担实现预定目标的责任。不是把金钱和时间用于推行新的改革,芬兰的教师拥有根据其自身需要发展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专业自由。70年代的综合学校运动之后,芬兰的教师专业发展便从集权化的教师在职培训转向满足学校和教师个体的真正需求和期望。    在经历一波又一波改革浪潮的教育系统中,重点往往被放在外来改革方案的实施上。这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对改革的抵触,而不是改善学校的愿望。在芬兰,教育政策越来越让学校在国家课程与政策框架下自己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和实施策略。因此,分权化和地方自主性的增强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还给了学校发展与改革的真正领导权和职责。    ●分数不等于学习    芬兰之所以没有走上倚重标准化考试的改革之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芬兰的教育政策研究者们对高利害性考试是否能够改进学生的学习一直持怀疑态度。比如,有研究者指出,高利害性考试政策的成败不应该看考试分数是否提高,而应看是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芬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都不认为,经常性的高利害性考试及严格的责任制会对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芬兰人将考试分数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作了严格的区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芬兰教育才得以没有走偏,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全球教育改革运动 严格的标准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统一为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制定出明确的、更高的成绩标准。 以基本读写与算数技能为重点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指向阅读、写作和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为既定结果而教学以达到更高的学业标准为成功标志;把教育风险降到最低;教学限于考试内容,采取有利于获得既定成绩的教学方法。 为教育变革移植外来的创新教育变革的源泉来自通过立法和项目带入学校的外来创新,而源自学校内部的既有改善策略被其取代。 基于考试的责任制学生成绩的好坏与提高幅度直接与学校和教师评估、奖惩挂钩,胜者通常会获得经济奖励,而处在挣扎中的学校和教师将面临惩罚。   另类改革运动 松散的标准为基于学校的课程计划制定明确但有弹性的国家大纲。为所有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机会,鼓励根据实际情况来创造性地实现国家目标。 以学习宽度和深度为重点教与学聚焦于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对个体成长的所有方面都同等重视,包括人格、道德、个性、创造力、知识与技能,等等。 鼓励冒险和创造力基于学校的、教师拥有自主权的课程有利于教与学的创新;在管理、教与学中鼓励冒险和不确定性。 从过去学习,尊重教学保守主义在教学上尊重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比如教师的职责及师生关系。学校改进的主要源泉来自过去被证明的好的做法。 责任与信任在教育体制内逐渐建立负责与互信的文化氛围,在判断什么对学生最有利以及汇报学生进步状况时充分尊重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性。在资源和支持的分配上,向面临失败危险和落后的学生和学校倾斜。 链  接 分数所不能反映的芬兰优质教育 传统上,儿童和青少年在芬兰享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个福利国家,芬兰政府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大多都是免费的,包括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卫生保健,师生都享有免费的校餐,免费使用电脑和打印机,所有电脑都连接互联网,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机会使用电脑,1-9年级学生的课本、笔记本和学习用具皆免费,学校组织的远足如果行程超过5公里,还免费为师生提供出租车。    在芬兰的中小学做教师,不会遇到任何形式的常规检查,也没有关于着装和通讯的要求。但是,学生对教师尊重却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小学。    每天早上,学生会在上课前把黑板擦干净。芬兰的学校相对比较安静,尤其是在教室里。这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关照到每个学生及其学习,也让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教师散发给学生的影印的学习材料,没有数量的限制。这些材料和其他类似的学习用品都是免费的。教室里有脸盆和纸巾,教室、走廊、礼堂和卫生间都是干净而温暖的,因此大多数儿童在学校里穿着袜子和拖鞋走路,这给他们在家一样的感觉。    芬兰中小学每节课是45分钟,课间15分钟。教师会在课间打开教室窗户通风,即便在冬天也如此。学生在课间必须离开教室到操场上去,尤其是1-6年级的小学生。学生在室外的时候,教师轮流值班照看。校长通过每间教室的扩音器跟所有学生和教师保持联系。校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打断教学活动,播报重要信息,尽管这样的情形极少发生。    对每个学生的关爱在芬兰的中小学体现得非常明显。每个班的学生数量比较少,通常是15-25人。较小的班额确保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和学生共进午餐,很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午餐包括一个热菜、面包、沙拉、甜点、饮料,尤其是有牛奶,跟普通家庭的午餐一样。食物很新鲜,食堂舒适而温馨,因而学生都很喜欢在校用餐。    较小的班额还使得教师有机会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如有学生出现学习困难,他的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同样拥有硕士学位)都会为他们提供额外帮助,包括组织补习班和个别辅导。小班额还让学生有更深的相互了解,因此,一些学生能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学习上的帮助。    学校为家长安排跟教师的晚间会面时间,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能跟教师单独会面。一些教师,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会每年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家长还可以通过网络在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在芬兰的中小学,教师不需要想如何惩罚学生,教师从来不会有体罚学生的念头,甚至大声喊叫都是没有必要的。惩罚和控制在芬兰的教师职业中是鲜见的,教师工作的职责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比如,如果学生把作业本落在了家里,教师会给他一个新的,而不会有任何责备。    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能力被高度重视。一年级的学生要学加减法,也要学代数,还要站在全班面前,向大家展示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芬兰的教育部门将之视为培养学生为自己一生的学习负责的一个途径。    国际教育测评显示,芬兰学生的两极分化比其他国家都小,这是芬兰中小学贯彻平等原则的结果,同时也是芬兰社会崇尚平等的传统的体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芬兰的富人对私立学校没有兴趣,连私人补习都没人听说。这是因为,芬兰有信任公立学校和教师的悠久传统。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获得的不仅是学习条件,还有成长的支持。家庭作业不对学生形成压力,且假期和周末没有家庭作业。有限的作业量意味着学生在课余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音乐和体育。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那里还有可口的午餐,亲爱的伙伴,这些都让学生对学校心怀感激。    学校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作准备,同时也确保他们拥有美好的童年生活。对各个学科的学习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芬兰的中小学很难看到考试作弊的原因。    芬兰的高等教育长期免费,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上课的9个月,学生每月都能领到奖学金和住房补助,每月还可打工,挣来的钱用来负担假期3个月的生活费。此外,每个学生还可以申请一定数额的贷款。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或许就是对有天赋的学生关照不够。此外,在高中阶段,男生的辍学率大约有14%,大学里的学生70%是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