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1-12-11 09:21:44 教育 我要投稿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内容标准”时所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强调的是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就必须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并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教学中体验现实生活。     一、结合时事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城市化、自然灾害、种族歧视等等,其中有许多问题都蕴含着很强的地理成分,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这些相关时事材料来讲解各种地理理论知识,不仅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使理论内容更加形象化,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讲“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泰州火车站的通车”这一时事,通过看图,掌握从泰州始发的火车,驶向几个方向的线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交通状况的改善,让学生讨论铁路的建成会对经济、旅游产生哪些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出行等提供理论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作用。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自然也很感兴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掌握不少地理知识。     其实,生活中与地理结合的时事材料还是非常多的,如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稳定供气、青藏铁路的建成开通等等,这些时事材料在讲课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丰富了教材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     二、注重亲身实践,促进目标达成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感受生活,体验规律发现的探索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地图”一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教室平面图。先将学生分成几组,有的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有的测量门窗、讲台的尺寸,然后讨论确定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指向标,最后绘制教室平面图。在绘图过程中,强化了比例尺、指向标定方向、图例等相关概念的应用。在七年级新教材中,像这一类的活动还比较多,比如“手工制作地球仪”、“用橡皮泥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图”、“做天气预报模拟游戏”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教活地理知识     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乡和祖国,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从地球上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战乱,到每天收看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最主要、涉及信息量最多的还是地理知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活动起来。     1、利用生活素材,拓展学习时空     如果要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就必须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厚,就必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比如在开始学习中国地理时,许多学生觉得34个省级行政中心的简称很难记熟,识记的热情不高;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为此,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一位交警,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了一辆肇事汽车准备逃逸,这时你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车牌上省级行政中心的简称,于是回答“记下车牌号,判断它是哪个省区的。”接下来我说,下节课让每一位同学当一次交警,看谁最称职。在我的鼓动下,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记忆,因为每个人都想当一次称职的交警。通过这件事,同学们觉得学习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真有用,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习欲望     地理与其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可以努力引导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尝试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探索创新的空间。      如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课后观察、调查并思考:这几年你的家乡附近的河流的水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周围的环境有何影响?分析该河流水质变化的原因,并为其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些内容时,大概在九月份,我让学生回忆:我们学校历年来,上午的作息时间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但是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冬天和夏天上学、放学时天色的变化?问题刚提出,就有学生说:“冬天我们是5点半上晚自习,天色已经非常暗,而现在5点50开始上晚自习,太阳还没落山呢。现在白天时间真长。”我进一步提问:大家有没有注意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呢?大家议论纷纷。有同学说:“冬天阳光能射到教室里来,我坐在靠南的窗户,阳光射在身上,暖暖的。现在阳光不能射进来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联系实际,把身边的事物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地理时,要善于从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