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我惑

时间:2021-12-30 19:47:38 教育 我要投稿

教育之我惑

关于《公平之惑》,我有着深刻的体会。我在一所重点中学度过了六年时间,这是一所省重点中学,省内政商要人的孩子都在这所学校就学,虽然他们往往不见得在学业上表现最为优越,但是学校据此能够争取到的资源就可想而知了……

每年小升初,初升高,这所中学都有优先在小考和中考之前进行自主考试并选取学生的权力,而每个小学和初中不但不会反感这样的特权,反而会迫不及待的送去本校的优质生源,就像高中标榜着多高的重点率或者多少学生上了清华北大一样,标榜着为这所霸道的学校输送了多少精英学生。

教育之我惑

跟小学初中不同,作为直接竞争对象的高中来说,这所学校就不那么受人欢迎了。我记得在校读书的时候,听过无数个类似版本的故事,无非是某县城高中有个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高中生,该高中自然是希望留下他在高考中“为校争光”,日后也可作为标榜学校政绩的标杆。而我的母校,政教科长带着若干人等连夜赶到该学生家,晓以情动以理诱以利,许诺免学费许诺重办学籍等等,最终“争取”到了又一个优质的生源。

这样的故事,我当时并未想着去证其真伪,总想着空穴不会来风,现在看来,虽然未必真实也可能参夹了各种流言的润色,可足见母校的“光辉形象”了。

年幼无知时,我甚至对此如此强悍的母校有着一丝丝的自豪感,瞧她多能耐啊多求贤若渴啊……现如今觉得,这般行经简直是霸道无耻到了极点,着实是教育的悲哀。可以想象,当每个这所学校出来的学子自豪得意的表明自己的身份时,其他孩子们内心深处会是怎样的感觉,羡慕嫉妒恨吧……

这是一个循环,对这个学校来说是良性的,但对于一省之教育来说,则是不折不扣的恶性肿瘤!一个学校,揽尽一省之才,怎么能没有最优秀的表现?例如,最高的升学率。因为声名在外,学生家长趋之若鹜挤破门槛想进来,老师也撞破头走尽关系希望到这里执教,很简单啊,都是基础扎实的学生教起来也要轻松很多吧。

对于其他学校,这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灾难,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竞争对手,占尽所有便宜享用最多的资源,而内部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则人心浮动。这样不遗余力的扶持一所或寥寥几所学校,不但造成了资源分配的极大不公,还造成了省内教育界的内部矛盾重重。

最近几年回家去,听母亲说起我家所在的那个小县城上,一些小学中学已经越来越招不到学生,行将关门了。几十万人的县城只有两所中学三所小学,竟然还有小学中学缺少生源?多么不可思议,人们都不让孩子读书了吗?家长都不重视教育了吗?

恰恰相反,正是大家“重视”教育,所以想方设法送孩子去读好学校,生源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这种现象绝不罕见,很多地方都存在,所谓的好学校不断扩招,一个年级原本6个班,不断扩招成了8个班、10个班、12个班,我曾听说过的最夸张的是一个年纪18个班,这完全可以分成2-3个学校不是吗?如果这18个班的`学生放在两个学校里,怕是还省了不少学生的舟车劳顿吧。

而那些被关门的学校,以及被强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他们的师资和生源又该流向何处呢?

陈之华的《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写到,芬兰政府和教育界的目标就是竭尽所能的使得教育公平化,因为家长习惯了让孩子就近入学,也并非只有大学一条路可以走,因为其各种职业教育都非常富有弹性,即便读了职业学校,只要毕业后愿意,也能非常容易的进入社会科学大学继续学习,政府和教育官员也致力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平均平衡与平等。---------这对于中国来说,简直像是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度了……

20%的人享受着80%的教育资源,而其余80%的人再去分那可怜见的20%的蛋糕,这公平吗?

其实说到底了还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和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如果大家还是盯紧了高考一条路不放,就还是死守着各种排名和升学率不放,那么分数就还是一切的先行指标,所谓名校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大,这真是一条难以走出的死胡同啊……

【教育之我惑】相关文章:

家长之惑:何处安放我的教育理想?07-08

扶乩之惑07-12

雨之惑作文08-18

定投之惑04-07

蓝藻又绿太湖之惑09-04

生猪存栏量之惑08-02

自然灾害之惑12-02

地瓜坊经营之惑11-01

雅芳的通路之惑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