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志(五)

时间:2021-07-09 14:36:15 教育 我要投稿

教学日志(五)

2011年11月21日 周一

  22:17:04 理解学生

教学日志(五)

  有时候,会感觉教师更易因为主观情感,而失掉对于问题的客观判断。常常会听到某教师说,“这个问题学生怎么可能做不好,都讲过与些非常相近的内容了”,言下之意,学生不肯,也不愿动脑筋,有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稍作一下考虑就会明白,学生所犯的知识过失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当年的教师本人也未必能够思路清晰地将这类问题解决掉。

  教师的主观情感容易将引入歧途,一直责怪学生这做得不到位那做得欠妥当,而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其行为的必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将使得教师的性格变得扭曲,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极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我一直都认为,学生有问题正常的不得了,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事情,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特性,我们不能够要求学生的行为完全符合我们的期望,不然,我们就不是教育培养学生,而是在制造机器了。教师所注重培养的学生的情操,应该着眼于学生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教师千万不要将学生想象成自己的“对手”,也尽量少玩或者不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教师本身只是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乃是教师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时刻想的应该是“我在哪些地方协助学生做了实质性的工作”和“我还能够为学生做哪些实质性工作”,而不是“学生应予以回馈我什么”和“学生应该怎样按照我提供的线路走”。不然, 教师就会深陷入自寻的烦恼之中。教师理解学生最大的前提就是不把学生想象成自己的对立面。

  我不提倡学生对老师有过多的“敬畏”,更不赞成教师因为害怕学生不够敬畏自己而时时装出严肃过度的表情。教师本来就是与学生处于一种人格的平等状态,谁也没有欠着谁的,也都应该处于一种尊重与被尊重的状态,若学生与老师相互为“假想敌”,势必会产生情感的扭曲,经历了太长时间的这种扭曲就会形成一种情感定势,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找到正确恰当的教育突破口,有针对性地理智地开展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最大的不容易在于“身体力行”。一直以来,自己实施教育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身体力行”方面的不足。教育的底气在于“身正”,“身正为范”,当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时候,若没有“身正”为前提,必然会流于形式,很难做到真正的教育。“身不足够正”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身不正”却强求别人“身正”,并以此苦恼不已。

  教师队伍,绝不乏说起话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令人发指的人。这种不知“身正”为何物的人,自然不能够接触到教育的真谛,甚至于不配做教育。不能够认清自我的人,自然也很难谈上理解他人,教师亦是如此。

  那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该做些什么?

  2011年11月22日 周二

  22:22:40 相信学生的思维

  很多教师习惯于埋怨学生“不开窍”,觉得某个在教师那里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教师已经重复了好几遍其思想方法,怎么到了学生那里,就被卡住了呢。教师们也常常会说,“想当年,我遇到这样的问题……”,这种自夸式的埋怨虽并没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总被津津乐道。

  是学生真的不“开窍”,还是学生真的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变成越来越被动,其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习惯于在这样的疑问中看待问题时,教师们也渐渐地失掉了对学生的学习的信任。灌输式教学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鼓动,在许多老师那里流行起来。

  今天课堂上,当要求学生们思考某一个问题时,我细细观察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状态和过程,愈加觉得对于学生“不开窍”的埋怨是多么幼稚可笑。学生可能对于某个问题很难想到其突破口,或者对于某种思想方法很难牢牢掌控,这应属正常现象。老师一段时间不学习回顾,不是照样会被旧问题所卡或者找不到解决新问题的好策略吗?今天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我的第二轮教学,既然刚刚有过一轮教学的经历,应该对于教学的知识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自己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常常会遇到阻碍,照样需要去仔细推敲、耐心思考,才能够将教学事务做得相对完整。甚至于个别题目,以前做过,教授过,现在突然思想方法又中断了,也实属正常现象。比如,对于题目“设a,b>0,a+b>2,求证:(1+b)/a,(1+a)/b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这本是一个相对容易的题目,但由于就是想不到反设后变形相加,所以经历了很长时间,自己才突然想通了它。在课堂上,对待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感受到自己是该如何来理解我的学生了,当看到学生因突破不了这个问题的关口而陷入困境时,我全然没有生气责怪的'意思,相反,我还来安慰他们,告诉他们,别苦恼,相信自己,慢慢来。但倘若第一次我就很顺利地将这个问题解决出来了,当在课堂上,再看到极少有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时,我还能否心平气和地接受现状,不埋怨责怪学生的“不开窍”呢?我想未必我能够做得很好。

  教师和学生毕竟不在一个思维层面上,拿教师的水平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现状显然不合实际。老师经常会出给学生做的练习,每个老师出练习的原则基本上都会有一条“自己会做”,当练习出炉时,老师觉得练习是不难的,觉得学生做下来应该也会不错的,但往往结果却是对于学生来说“超难”,原因就在老师犯了“本我主义”的错误。

  相信学生,并不是相信学生“老师能够做出来的题目”他们照样能够做得出来,而是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解决符合一定实际的问题。教师经常会发现同学们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巧妙解法”,也经常会在课堂上探讨某个问题时,同学们会给出“出人意料”的多种解决策略。

  相信学生,就是鼓励学生去想,用行动和语言告诉学生——“让自己的思维高速运转”吧!

  教师要有意思地留有和创造“相信学生”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多细心关注学生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法策略,找到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问题。

  课堂上只顾个人“表演”感受的教师自然极少会让学生主动尽情展现自我。

  做一个了解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师!尊重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2011年11月23日 周三

  22:00:08 如何开展习题课

  期中考试以后,学校开始调整各学科的课时,为让步小高考,数学每周减掉一个课时,但每周的自习课也全部被分割掉。期中考试前,每天的自习课,班主任都会优先考虑给数学老师,这样数学课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天有习题课,学生作业的难度大了点也不怕,每天的新课留个小尾巴也不怕,反正时间是有的,大不了延续到习题课上。

  现在数学的课时骤减,一周最多有一节的习题课,但从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情况来看,近几天的限时作业和课外作业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蛮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将尽可能地让多数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做得更加到位,急待解决。

  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件事情,将近几天作业中较难的题目重新整理到WORD里,打算明天习题课之前,将它们打印出来,明天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对照进行温顾学习。这样做可以避免在讲解习题时,时不时地将让学生一会儿拿出这张课作跳到这个题目上,一会儿拿出那张限时作业跳到另外一个题目上,学生手忙脚乱。通过对近几天所做题目进行归类、筛选,使得习题课更有针对性。这样做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订正情况——通过课堂上对个别同学的提问,就能够大致了解有关同学订正的情况和思考的深入程度,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老师只查作业的订正情况,学生投机抄袭,不认真独立思考订正”的情况。课堂上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回答出老师批改过后并要求订正的作业上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些难堪的,当然,老师并不是为了这种学生的难堪而设计的陷阱,更多地还是警醒部分同学投机取巧、态度不认真的行为。对于个别相对较怕难堪和惩罚的同学,这种方法也是种鞭策和督促。

  当然,这种重新整理到WORD的题目,同样要遵循一些注意点:一是题目的选择不要过难,注意题目的基础和有效性,对于些过偏过难的题目要勇于放弃,虽然是同学们做过,也试图订正过,但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疑难。二是尽量使得题目的归类清晰明了,尽量让学生在习题课结束之后,能够知道这节习题课主要解决了哪些类型的问题,使用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有哪些。三是尽量有合理的变式,如果老师只是就题论题,没有尽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那这种教学无疑是失败的,特别针对于一部分事先已经将题目很好订正的同学,如若不能够变式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度,习题对他们的效力就微乎其微了。四是要精讲,不要贪多,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和规律,就如这次期中测试,有一道题目是之前学生做过并整理过的,我也大致在课堂上提到过,但统计下来,在这道题目上与没有做过这道题目的别班学生相比,并未见得大的优势,原因可就在于学生对这道题目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常常会急于求成,没有很好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五是避免“一言堂”,不要认为“既然是学生做过的题目,学生只管听,无须再思考审题,老师只管讲解”,时刻要注意倘若没有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表面上看起来再高效的习题课也是失败的。六是要注意挑选学生做得最认真,尽可能近期的作业进行评讲,倘若有两份作业需要评讲,一份是在学校里固定时间内完成的一份考卷,一份是学生带回家做的课作,时间只允许老师选择其一,个人认为,更应选择考卷,因为同学们普遍对于考卷的态度更认真,印象也更深刻;对于选择“尽可能近期的作业进行评讲”,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其印象更深刻,试想,评讲一个星期之前的作业,学生都不记得题目和自己当时做题目时的状态、问题了,评讲的时候还需要同学们通读题目、再思考,对于讲评的效率和对部分同学的效果,显然不能够达到最佳。个人觉得,超过三天的作业,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讲评了,因为多数情况下,对其讲评还不如不堂训练讲解一些变式题目。

  习题课有效的开展应作为教学常规问题进行常思考和探索,争取做到习题课效率收益最大化。

  2011年11月24日 周四

  20:45:08 对学生的督促

  虽然近来自己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收效并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好学习的善后工作。我经常跟同学们强调,“作业的订正非常重要,每天回家做新的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完成这项工作,这一环节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思考自己平时的教学,也犯了这个问题。

  今天晚上找两位男生交流,发现他们都有向学要学的愿望,无奈自制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事情都做得不够到位。我问其中一位男生,“愿意让我多督促吗?”,他很爽快地回答“愿意”。我跟他说,下个星期二之前务必把这个星期的作业整理订正好交给我看一看,他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于另一位男生我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他也没有迟疑地应了下来。虽然我还不能够十分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把事情主动做好,但就从当前他们的态度来看,他们觉得自己需要老师的“鞭策”!这一点令我非常欣慰。

  但自己平时做得不到位,自问:我真的抽不出时间来稍加督促一下他们吗?显然不是。平时自己的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不能够想方设法坚持将自己“监督”的职责做好。什么原因妨碍了自己做得更好的脚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懒散,不够勤快。

  回想起自己的教学工作,感觉还是有些忙碌的,但这些忙碌真的有效吗?每天忙着批改作业、上课、备课、写反思和日志,感觉充实,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下来,没有感觉多少成就感呢?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自己行动没有跟上,教育教学的关键点把握得不够准。比如,让全部学生去做同样的整理,收取全班同学的订正本,对全班同学提出统一的要求,这些做法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吗?以前,我曾思索过“分层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很好实施。现在觉得,要想真正突破,确实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些转变甚至革新才行!

  记得以前做班主任的时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收上学生的日记本来看,虽然花了大量时间,但却很少间断,为什么能够坚持?最重要的是自己想要去做,另外还有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现在我要实施一些教学的措施了,需要的也是坚持中所需要的“激情”和“督促”!

  两个班级,一百来个学生,是否能够分层对他们进行“检阅”督促呢?每天收上来100多份学生订正过的作业来看也许对我来说有些眼花,而且针对性不够强,效果也未必会好。倘若每次每班收取十名左右的学生,查对起来应该就容易多了,发现问题也更容易找到个人。而且每个班级完全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免检”,督促的也只是一部分学生。哪些“免检”,哪些是固定时间内的必查对象,哪些是一段时间内的抽检对象,这就需要老师去根据情况有效合理分层。

  提醒自己:要通过阅读提升自我,最近自己过于忽视从阅读中吸取养料了!

【教学日志(五)】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日志10-28

高中教学反思日志01-01

小学教学日志随笔01-15

教学反思日志 岳明达06-1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日志09-25

我的教学评估日志11-19

记录教学情况--家教日志01-13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日志01-15

小学语文教学研修日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