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资源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时间:2021-07-09 13:42:28 教育 我要投稿

隐性教育资源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摘要: 运用传统教学资源——显性教育资源(教材、教参、时事政策、报告等)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已严重影响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探讨隐性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以促使广大思政教育者在高校实际教育工作中能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从而积极主动开发和运用隐性教育资源达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Abstract: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namely domina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textbooks, reference, teaching current events and policies, reports, etc.) has affect the educational effect seriously. 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 and function of implicit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can put emphasis on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mplicit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practical work, and then actively develop and apply implicit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隐性教育资源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关键词: 隐性教育资源;特点;功能

  Key words: implicit educational resources;characteristics;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98-02

  1 隐性教育资源概念的界定

  1.1 隐性教育 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视觉不同,对“隐性教育”缺乏统一的概念。根据隐性教育的特征我们可以这样界定隐性教育:是指教育活动一方或双方在无意识状态下,通过间接手段(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使受教育者在某方面(德、智、体、美、劳)获得一定影响的过程。

  1.2 资源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即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技术和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总称,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或精神财富。教育资源,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①

  1.3 隐性教育资源 所谓显性教育,指教育双方处于有意识的状态下,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通过明确的教育内容直接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式。显性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显性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明确教育材料,即教科书或国家的政策方针、道德规范等。而隐性教育资源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资源而言的,是在教育一方或双方不知道教学目的的情况下,对教育的效果无法预测,教育的方式非常灵活而且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主要通过间接渗透、亲身体验、情景暗示、环境熏陶等等看似无意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发挥影响作用的教育资源。

  由此可以这样认为:隐性教育资源存在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间接并潜在的教育活动中,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即内隐地引导被教育者,使他们在其生活的环境中通过直接体验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获得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他人发展、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品德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即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发挥隐性教育作用的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资源而言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直接的形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教育方式、教育活动都是显性教育资源,在高校主要是“两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报告等。除显性教育资源以外,能以艺术的方式通过暗示、感召、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榜样示范等形式来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群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资源。为方便起见,以下我们简称为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资源。

  2 隐性教育资源的特点分析

  特点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这里所介绍的隐性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特点是相对于其显性教育资源而言的。通过研究隐性教育资源的特点,来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更好的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独特功能。

  2.1 目的的内隐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资源,如课堂灌输,专题报告,道德演讲,时事政策报告等,其教育目的是公开的、具体的,直接要求学生接受并付之行动。而隐性资源的教育目的是内隐的、潜在的,它通过无声的渗透,进入学生生活的每个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做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公民。这有利于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寓教于乐、无为而治的效果。

  2.2 存在的广泛性 除显性教育资源外,只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影响的教育资源都可以称为隐性教育资源。小到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言、大到学校精心设计的建筑景观,他们无不蕴藏着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比如,有一位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落叶不只是在秋天》,就源自于一次意外的启发。那是在一个春意盎然之际,他在林中散步,恰好一片叶子落在自己的肩上。他看着这片落叶,感慨万千,这树叶不一定都是在秋天落下!人何尝不是呢?人不一定都会等到老年而去!他由此想到生命的脆弱,更想到自己应珍惜今天的生命,不能误以为每个人都会有老年,一定要珍惜时间。一片落叶就可以令人感慨,珍惜生命!因此隐性教育资源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

  2.3 影响的多面性 隐性教育的影响有时是不可预知的,因为对于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人看的角度不同,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得出多样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认识和结论。因此,隐性教育的影响是多面的。比如一位老师领着学生去看一个水池,水龙头在不断地滴水,水池里有很深的小坑。本想让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恒心,结果有的同学提出“浪费水是不对的”,有的同学认为水龙头质量差,有同学提出管理员工作没责任心等等,这充分说明隐性教育影响的多面性,有时候甚至是消极的。这就要求教师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因势利导,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有利的因素,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A%9%9%9%9 %A%9%9%92.4 效果的持久性 心理学家活切尔和布雷姆曾做过一项政治宣传实验。他们把被试者分为高控制组和低控制组,这两组被试者都阅读同一篇宣传材料,只是在高控制组被试者所阅读的材料中插入一些带明显控制意图的语句,诸如“除此之外皆不可信”,“其他意见不足挂齿”等等。阅读之后测量被试的态度。结果是,高控制组中有50%的人接受了宣传资料的观点,有10%的人态度没有改变,而40%的人的态度向相反的方面变化。而低控制组中有67%的.人接受了宣传的观点,有18%的人态度无变化,态度向相反方向变化的人只占15%。这一实验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越明显,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或对抗心理。②

  我国心理学专家杨治良通过研究也指出:内隐学习具有“三高”特征,即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度贮存③。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教育目的潜隐的方法,可以使人们消除不平等感和逆反心理,容易使人们敞开思想,广开言路,并且教育效果也越持久、巩固。

  2.5 方法的灵活性 显性教育资源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来给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虽然现代教学论也开发了课堂教学的诸多新教学模式,但都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方法则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如渗透式、弥散式、熏陶式、暗示式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认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自己生存的重要意义。这些自我感受、自我教育比他人的灌输在心灵中烙印更深,因为“百闻不如一见”。

  3 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3.1 全面实践素质教育的功能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迫切需求。正是因为隐性教育资源具有目的的内隐性的特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发并利用隐性资源,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氛围,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发展。而隐性教育资源的存在的广泛性、影响的多面性等特征,又赋予高校思政教育全面推进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审美情趣,也有利于学生智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开发和思想品德的提高。另外,社会实践也是隐性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引导示范功能 每种资源要发挥他的教育功能,都要求教育者精心的设计和策划。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的内隐、方法灵活,存在广泛,处处以“榜样”、“号召”、“启发”等形式来达到持久的教育效果。另外,隐性教育资源的示范性越强,隐性教育效果也就越明显。

  3.3 传播功能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正式将传播功能定为:雷达功能(监视)、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④隐性教育资源的存在就对周围的人发挥着这些功能,如学校、班级、社团的规章制度就以这种方式无声地监视、规范学生的言行,发挥着雷达(监视)功能;教师、领导、专家、先进人物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人格魅力、感人的事迹在现实中对学生起着无形的控制作用;文艺演出、影视、音乐、舞蹈、体育竞技等这些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娱乐形式发挥着其娱乐功能;而隐性教育资源在发挥以上功能的同时就起到了最终的教育功能。

  3.4 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功能 班杜拉(bandura)是社会认知自主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强调人是自我组织的、主动的、自我反省的和自我调节的,而不是仅由外界环境所塑造的,或由潜在内驱力所推动的。人类功能是主体因素、行为和环境三者动态相互作用的产物。⑤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内驱力,是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把自己的行为与现实环境进行自觉的对比,自我评价,最终到达到自我矫正。

  4 结论

  以上笔者通过分析隐性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为我们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使我们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开发和利用隐性教育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0.

  ②蒋荣永,屈伟民.新形势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断想[J].求实,1998,(12).

  ③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3.

  ④(美)施拉姆(W.Schramm),波特(W.E.Porter).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⑤张敏.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蒋荣永,屈伟民.新形势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断想[J].求实,1998,(12).

  [3]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3.

  [4](美)施拉姆(W.Schramm),波特(W.E.Porter).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6]沈嘉祺.论隐性教育[J].教育探索2002,1.

  [7]李贵.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性和必要性[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

  [8]张楠.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法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9]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张敏.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隐性教育资源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分析】相关文章: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叙事法的运用论文09-25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激情教育10-10

成人高校职前成人学员特点及其教育应对09-03

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中开发隐性课程的策略10-05

高校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论文09-08

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01-20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04-20

苏格兰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04-30

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