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

时间:2021-07-09 13:41:36 教育 我要投稿

周国平: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

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

  ——专访哲学家周国平

周国平: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

  《教师月刊》编辑部

  地点:周国平工作室

  周国平,作家,哲学家。著有纪实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另有《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安静》等文集及《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做老师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爱学生,要具有强大的父母本能

  教师月刊:最近我们发表了一位校长的文章。里面说到,他们学校做了一个有关“好教师”的调研,结果很有意思。学校领导心中的“好教师”标准,“教学质量高”高居第一位;而学生的情况刚好相反,他们主要看教师的人格魅力,排在前面的七条“标准”都和教学无关。对这样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不知你怎么看?

  周国平:我肯定是站在学生一边的。我们可以回想自己上学的经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留下最深刻记忆的老师,首先是有人情味的,有爱心的,跟学生总是特别亲切地相处的,这是肯定的。做教师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爱学生,要具有强大的父母本能。他对学生有一种像对自己孩子的那种感情,那种情怀,那种情感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特别本能的东西。现在我们也可以说,要求教师对学生怎么怎么好的,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个外在的要求,其实这本来不应该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做教师的一种内心的状态。我想,有这样状态的人是最适合当教师的,这是第一条,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当然,你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教师还应该有人格魅力,或者我们换一个说法叫有品德,这都意味着,他的内心是很高贵的。这样的教师,对学生自然会产生美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

  教师月刊:这跟我们常说的“师德”有关系吗?

  周国平:德行的东西,并不是对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因为教师直接影响年轻一代,影响孩子们,所以在这方面社会会特别强调某种要求,所以有所谓“师德”的要求。究其本质,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要求,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有高贵的灵魂。

  教师月刊:周老师你的意思似乎传达了某种“教师职业的知识分子意蕴”。

  周国平:教师理所当然是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他除了有品德上、灵魂上的自我要求,他还有活泼生动的智力生活。他喜欢智力的生活,有智力活动的习惯,就是爱思考的,爱学习的,他本身就是这样的。实际上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还不是靠课程上的传授,知识的`传授,主要还是他本身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存在本身就可以产生一种育人的氛围。

  教师月刊:如果把你这句话作为一个“照妖镜”,可以看出目前我们的教师文化里面不少让人忧虑的东西。

  周国平:是啊,现在真是很可悲的,很可悲的。真正要说起来,现在的教师队伍里面是要清退一大批的。我这样说肯定得罪了大家,但是没办法,我宁可少一点教师。有的教师就是这样,训学生,管学生,然后,给学生一点课本知识,他认为这就是懂得教书了。

  教师月刊:我们发过你的文章,就是那篇《爱孩子、懂孩子是幼儿教育的前提》。我想这个“爱孩子、懂孩子”,可不仅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它还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周国平:爱孩子、懂孩子,我更愿意认为它是一种普世的东西。

  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

  教师月刊:刚才说的是抽象的孩子,现在想问问周老师,你现在的孩子,已经读小学了,是吧?

  周国平:小学五年级,马上就六年级了。

  教师月刊:在孩子的教育上,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周国平:我基本上是放任的。我就是不让她上任何辅导班,这在他们学校里面,肯定就她一个。基本上学生都上辅导班,而且很多学生是报了很多班的,家长很着急,所以,给他们吃偏饭。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孩子的学习完全不管了,我还是希望她能够过得去,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成绩。实际上,她现在在班上还是前几名,学习还是完全过得去的。那么,我想其实这是有家庭影响的因素的,因为我们大人都爱看书,所以她不认为学习是很苦的事情,她还是愿意学的。另外,我会给她作一些辅导,不过这辅导也就是一个学期花几个小时。考试以前,我把她所有的卷子拿来看一下,我看她的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就重点给她讲这些内容,这样问题就解决了。然后,我尽量争取她有更多的时间来看课外书,看她喜欢看的书,或者是休息,或者是玩儿什么的。我尽量做到这一点,我现在觉得我做到了这一点。

  教师月刊:孩子现在喜欢看哪些书?

  周国平:她喜欢看的书,可能和我的引导有关系,她还是喜欢看一些经典著作,经典文学,比如世界文学名著的缩写本,小学一二年级,那个时候看原著有点困难。后来就开始看一些原著了,包括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月刊:孩子在周末,主要就是看书、玩儿?

  周国平:对。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出去旅游一趟,其他的就是她自己玩儿,找同学,找邻居;在家里的话就看书,在家里她喜欢看书、弹琴,弹钢琴。

  教师月刊:也考级吗?

  周国平:不考级,这个纯粹是喜欢。

  教师月刊:孩子的老师有什么看法吗?

  周国平:我觉得我的孩子很幸运,她的老师、她的班主任非常好,很懂孩子,非常幽默,对孩子,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很亲切。这些都是孩子回家跟我讲的。她的班主任是我的一个读者,很喜欢我的书。

  教师月刊:你现在考虑问题,特别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没有一个父亲的视角?

  周国平:这恐怕是我唯一的视角。

  教师月刊:那哲学呢?

  周国平:哲学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个生活的智慧的东西。我看孩子的教育,我很少从理论出发,因为我自己体验到了,就是怎么样跟孩子相处,怎么样去教育孩子,我觉得自己体验到了。其实你教育孩子,这些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它们其实都一样。

  教师月刊:都必须回到“人”?

  周国平:对,这是一回事。做人和教人是一回事。你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种理解和你的“教人”的工作是不可能分离的。如果他连自己做人都是糊涂的,那他怎么去教育人呢?

  教师月刊:这么说有不少人是“未成人”的。

  周国平:可怕的是他现在已经过了发育期、生长期了。他永远成不了人。

  教师月刊:确实是可怕。

  周国平:所以,有很多成人在不知不觉地伤害孩子,包括家长和教师。我真是为很多孩子感到悲哀:他们生在一个错误的家庭,进入了一个错误的学校。

  教师月刊:这主要是他们没有真正被作为孩子来对待。你刚才也讲到,教师他应该有一个非常活泼快乐的智力的生活,如果他没有,他的学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

  周国平:对,除非你这个学生本身禀赋很好。不过我相信,总是会有这样一些孩子。

  教师月刊:你的孩子呢?

  周国平:在这方面,我相信我的孩子,不管上什么学校,她不会完全被那种环境所改造,因为她受到另一方面的影响。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教育就是我怎么对待我的孩子,我怎么对待我的孩子的态度就是教育的态度。这跟一个教师怎么对学生的,其实是一回事,应该是一回事。可悲的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整个教育体制,没有把学生当孩子。

  选择上大学这条路是害了他们自己

  教师月刊:对于现在的教育而言,升学和就业似乎就是最高的目标,就像你在《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里所说的那样。

  周国平:现在可笑得很,绝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可以上大学了,上高中却很难。这个扩招太混蛋了。你说扩招的结果,一方面是学校赚钱,另一方面是学生毕业后失业。

  教师月刊:2009年,重庆那里有很多孩子都弃考了,高考不考了,中考也不考了。

  周国平:对啊,他考了有什么意义啊?如果说是为职业的话,现在职业也解决不了了,那就没有意义了,本来只有这么一个实际的目标。

  教师月刊:特别是农村的孩子。

  周国平:成本那么大,倾家荡产地来上学,结果还是没有工作,而且还可能把一个孩子都搞坏了。

  教师月刊:大多数学生,他们在上大学之前,一直在考试;上大学以后,目光又聚焦在就业上。一种通向职业的情绪,普遍蔓延……

  周国平:这种情况是引导造成的。在这种总的引导下,多数学生渐渐习惯于这样子。当然也有少数的学生,对学习、对知识有向往的学生,他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超出这种功利的计算。这是需要有一种强烈的生命自觉、人生自觉的。

  教师月刊:是不是因为整个社会、整个教育的这种诉求,导致了学生的功利?

  周国平:对啊!求实际的功利,为了就业而上大学的,这样的学生占大多数。这是现在这种教育格局误导了他们,让他们以为上了大学,就能解决就业问题,所以他们才想上大学。如果说他们明确到这一点,就是上大学并不能为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他们对大学可能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误导,不是这样扩招的话,那么很多学生他就不会选择上大学。选择上大学这条路是害了他们自己。

  教师月刊:害了他们自己?

  周国平:他们到了大学里面,对知识仍然没兴趣,他们只是想解决就业问题,但结果还是解决不了,当然是害了自己。

  (转自《教师月刊》2010年第1期)

  

  

  

【周国平: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相关文章:

做人的道理01-15

做人的道理作文01-18

做人的道理的句子01-10

做人的道理的句子06-12

做人的道理名言名句10-01

做人的道理人生感悟01-01

做人道理座右铭07-24

说话做人道理07-06

做人的道理作文650字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