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格 培育智慧 培养技能

时间:2021-08-09 09:40:37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塑造人格 培育智慧 培养技能

 【塑造人格 培育智慧 培养技能】 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积雄 在“语文教学教什么”的讨论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塑造人格、培育智慧、培养技能。 一、塑造人格 小学阶段近500篇课文承载了很多教育任务,每一个学期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把“塑造人格”放在第一位。翻开装帧精美,充满着人文气息、脍炙人口的美文,马上想到六年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奠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础,犹如像建造一项高大的建筑,一个个单元主题,一篇篇文章所表达的育人内涵,如钢筋、砖块、水泥,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对幼小人格工程的强基固本和“肌体”形象的塑造。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春姑娘、笋芽儿、玫瑰花,这些鲜活的形象给学生自然美的陶醉与享受;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境”,《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从鲜活生命的认识到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内涵渗透,充满了人类对小动物、植物以及我们生存环境的呵护意识和善良情意;单元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廉颇、蔺相如、曹操、诸葛亮、周瑜、武松、孙悟空等古代经典名著中的生动人物,其粗狂豪放、足智多谋、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等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人格塑造填补了更加厚重的基础;单元主题“科学精神”,从居里夫人到神州“五号”、“六号”的飞天梦,从美国谢皮罗教授由洗澡发现漩涡跟地球的自传有关,到怀特先生的科学课,无不彰显着科学精神给学生人格注入的鲜活因子。 …… 六年12个学期,约90个主题,方方面面给学生 的人格塑造构成了结构合理,时代特点突出、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健全的“主体结构”,语文教师每次手 捧着教材开始教学时,把握单元主题,渗透塑造学生人格的不同维度,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脚手架”,促使小学语文赋予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顺利地实现。 在指导学生美读中,《春雨的色彩》,充满稚嫩天真的语气,《桂林山水》,如诗如歌一样的情感流淌;《桥》,气壮山河般英雄气概的语势;《白杨》,坚强挺拔性格的语感流露;《妈妈的账单》,意味深长、情真意切的顿悟效果。这些主题徜徉在学生丰富的情感里,流淌在鲜活的“血疑”中,洗礼在积极向上的人格塑造的丛林中。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提倡“让学生自信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和其他同学积极互动。如果展示得心应手时,就能够得到同学的积极评价和鼓励,还能当小老师教给同学们;如果展示者有部分内容不正确、有遗漏时,就能得到同学的补充和纠正;如果一时回答不出来,可以主动请求同学及时给予帮助,如果没有准备好,回答错误,可以得到大家的热情指导;座位上的同学如果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主动向展示的同学请教,如果表现比展示者更精彩,就可以主动去超越。大家在共享共商中没有了心理距离,没有了优秀与学困生之间的顾忌,在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给予同学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帮助,中肯的建议。尊重、欣赏、友好、安全、善意充盈着课堂,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以下的人格素养得到了提升: 1.开放民主的课堂,营造了和谐、乐于学习的气氛,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 参与的意识,使学习变得自由而轻松,思维积极而活跃; 2.无距离的对话,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融洽了关系,学会了包容和接纳,交流更 加顺畅有效; 3.有了可以表现自我的空间,自主探索、主动质疑、乐于表达、主动反思,促成了良好而主动学习的习惯; 4.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创造了学习快乐,丰富了课堂学习生活; 5.锻炼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语文听、说、读、写技能。 这些内在品质的形成为塑造人格又添加了强健的“筋骨”和健康的“肌肤”。 二、培育智慧 案例一:真假现象的讨论。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朗读结束了,请把你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和同学做交流。 学生甲说,课文里的描写是假的,因为我的家乡也在一个树林旁边,树林也砍光了,过了好多年,小村庄并没有被洪水冲走。 其他同学为之惊讶,于是深入的讨论展开了。 “世界大了,你家所在的村庄没有被冲走,不等于所有被砍光树林的村庄一点不受损失”。 “树林砍光了,植被破坏了,水分流失了,小环境的气候当然改变了,显得干燥了,刮风的天气多了,这不严重影响了村庄人们的生活吗?” “小村庄冲走的真实与否其实并不重要,而从小村庄冲走的例子中给我们的启示才是最重要的。” 学习课文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引导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质疑,达到智慧碰撞,观点生成的目的。这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智慧生成的体现。语文学习就应该彰显智慧的教育。 案例二:不同的朗读体验。 学习《长相思》这首词,篇幅短,不到一分钟就读完一遍,达到正确、流利的层次要求,似乎很轻松,但是达到有感情朗读却不容易。王崧洲老师要求用不同人物的语气来读这首词。母亲看着儿子骑着战马,消失在去远方的尘土中时,想到什么时候还能相见,于是肝肠寸断,凄然泪下,学生读出断断续续,好不凄惨的语气;妻子看着丈夫远去的身影,想到战争使夫妻离散,还能不能回来的“后怕”时,读出难舍难分,如泣如诉的语气,表现对丈夫的留恋和祈愿;儿子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将失去和父亲在一起读书、嬉戏的乐趣,一种惆怅,对战争的怨恨情绪自然流淌。 课文的理解换了读的角度,就突显了个性,求异的训练方式改变了简单、按部就班的处理,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智慧的教学方式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孕育了学生的智慧。 案例三:智慧在创造性表演中生成。 周末布置了《南辕北辙》的预习,周一的语文课开始汇报预习情况了,一个小组四个人拿出课文人物穿戴的简单道具,走上了讲台,要用表演的方式展示预习成果。这一组学生把课文内容背得很熟,对话部分一字不拉,这时,另外一个小组中的“活跃分子”马上做出评价:他们的对话十分正确,但表演的动作比较古板,语气也像读书一样,与对话情境不相符合,于是,要求老师给他们小组机会,也要表演一次,老师答应了。他们头聚在一起,嘀嘀咕咕了一会儿,上场了。这次表演正如这个学生所评价的,不但对话内容正确,而且很逼真地表现出去楚国的人的自傲、不听劝、固执的手势和语气,引来大家的阵阵掌声。这时,又有一组学生举手了,其中一名学生说,完全按照课文的对话表演没有什么不好,可我们想稍微有些创造,老师您说行不行?老师不忍心停止他们的表演活动,又答应再上一组表演。这第三组同学嘀咕一阵后,借了第一组的道具,开始表演。这“去楚国的人”一出场就先用体态语表现自己身体壮实,口袋里钱装的多,然后坐上“马车”,无视周边人群,简直有些横冲直撞的样子,“朋友”几乎是在缀着衣襟跟他说话。两个人的对话增加了许多临场发挥的内容。“你上哪儿去呀!”“我要到楚国去。”“你到楚国干吗去?”“去旅游啊!”到了结尾,演到“带的盘缠多”时,接着问:“如果越走越远了呢?”“没关系,我一路浏览风光,盘缠花掉一半时就往会走。”“那你不去楚国了?”“你这样好心相劝,我怎么还固执呢!” 运用课本剧表演的方式,一改只写写抄抄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增加动作和情感表现力度,表演不断逼近人物的心理,故事的寓意,就是在不断加深理解,这也是学习课文方式的改进,再增加一些自己的理解,与生活结合,更加增添了趣味性,使人物和主题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敢于超越教材,超越别人的学习无疑是智慧教育的具体表现。 案例四:在自主设计中体现 “今天晚上预习《把铁路修道拉萨去》,因为是略读课文,预习题请自己设计,老师相信你们的设计会丰富多彩。”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向大家展示汇报。 学生1:我把带有拼音的字都圈出来,分别写了三遍,还组成了词。 学生2:我勾画出了“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巍峨”等15个词语,都查了词典,在书上标注了意思,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3:我设计了四个问题,你们能回答吗?一是风火山隧道所处的海拔是多少,与平原修隧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二是修路大军遇到低温,混凝土不能凝固时,怎么克服的?三是队伍严重缺氧时,他们遇到了几个方面的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遇到大风、寒冷的恶劣环境时,他们是怎么克服的? …… 此时,还有20多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要求展示他们的设计。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技能,靠着积累的设计题型,每个同学的聪明与伶俐就暴露无遗,这里说明了教师只要“在乎”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在这个空间里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智慧教育的表现,我们应该精心培养。 智慧的教育不是高不可攀,而是随处可以扑捉,可以实施,需要的是教师要积极形成智慧教育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智慧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培养技能 塑造人格,培育智慧需要能力来支撑。对进入森林打猎的人,给 猎物,还是给猎枪,是个谁都能回答正确的问题,然而在教学中往往由教师一厢情愿,不由分说地塞给许多“猎物”。实践证明,越是过于传授知识,付出的时间成本,智力成本和情感成本就越大,效果越差。如果激发出了浓厚的兴趣,教给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就可以在知识的丛林中自由穿行,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也能游刃有余。 听说读写是语文技能的具体表现,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训练。 播放《纸船和风筝》的音频,学生听了充满激情的朗读,感人的故事情节,在“倾听”中受到了感染,然后在多次自读和齐读中“感悟”到松鼠和小熊由一点小事闹不和,后来又通过纸船和风筝的传递,再次和好的动人情境,接着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表演松鼠和小熊的对话中,“参与”“倾听”“感悟”“思辨”,使听的能力、习惯得到有效地提高。 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内化了“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的特点,当一位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把这些玻璃在推销会上推销出去,并且把自己联想到新型玻璃也一同推销,让学生在“转述”、“陈述”和“描述”等多种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记忆、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说”的能力。与此同时,定期组织的故事会,高年级学生的辩论会,每节课堂上的“小老师”讲解、补充、争论和完整准确地回答问题等,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地培养。 在自主阅读,达到准确流利的要求后,组织学生朗读《触摸春天》,语气轻轻的、缓缓的,在心静似水的氛围中仿佛看到盲胡娘神奇地“合拢”住蝴蝶,又张开手指让蝴蝶飞走的动人画面,似乎又看到了“美丽的弧线”“缤纷的世界”的情境。在《唯一的听众》朗读时,舒缓、平静、自然地品读,仿佛是在咀嚼一种意犹不尽的食物,嚼出“耳聋”了的老妇人愿意专心致志地倾听给“我”带来的感动与鼓励。读的训练是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桥梁,读专注,就能读深刻,也能读出品位,读出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读的训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潜心指导,还要带领学生走向课外读物这个世界,童话、寓言、故事,儿童文学,高年级读一些名著,在健康读物的熏陶里,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环境中,学生阅读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学习了《桂林山水》,掌握了山的“奇”“秀”“险”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观察青海湟中县的山,即使夏天,还看到高山上皑皑的白雪—“高”;巍巍昆仑山,连绵数百里,一座座大山连着一座座小山—“大”;大山牵着小山,小山跟着大山,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偎依着,又同时舒展开,没有危峰兀立、奇峰罗列的感觉,只是山与山之间用柔美的线条相连—“温柔”。 学了一篇篇课文,随手写一段小练笔;每学一篇课文,理解了常用词语,选择三个以上的词语,想象一个意境,连成一段连贯的话; 读了课文读物,摘抄精妙的句子;生活中有了感受写一篇日记,有感而发,点点滴滴,“积小流而成江海”,习作成了习惯,习作能力也在自然中生成。 塑造人格,培育智慧,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具体的任务,沿着这条路子,语文教学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好。2011-08-11  人教网

【塑造人格 培育智慧 培养技能】相关文章:

人格生成与公民人格培育07-18

怎样理解审美培育的无功利性质--美育与人格塑造08-15

人格完美的塑造07-18

论艺术专业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07-12

试论人格塑造的深层意蕴07-08

高校试读生人格缺陷与人格塑造07-16

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01-21

漫谈青少年的人格与塑造10-25

塑造公民诚信人格的具体目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