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小班孩子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

时间:2021-10-06 09:30:40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小班孩子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

  有一首八岁儿童的诗中写到:“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这首诗值得我们深思。的确,平时我们在组织活动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活动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很少去想孩子们对活动的体验,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希望接受什么。今天,在提倡以儿童为主体的新时代,作为教师,我们究竟对儿童的内心需要、兴趣、思想了解了多少呢?谁才是活动的真正主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一次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在研读新课程,领会二期课改理念精神后,投入到教学实践中。

小班孩子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

  这学期,我正好带小班,而近年来,对于在小班开展生成活动,大家都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小班的孩子,自己的事情管好已经不错了,还能生成什么活动?”有的说:“由于小班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生成活动难以进行、展开!”……所以一般都会认为生成活动大多局限于中大班,在小班很难开展。然而,这学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与班中的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由孩子们生成主题,师生共同建构、探索的生成式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我渐渐了解到: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必须把教学建立在观察和倾听孩子的基础上,使活动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把孩子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

  一.  站在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上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

  小班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芽,容易进入情景中。因此,只要你深入地去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的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诱因,你就会深切体验到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无时不有,无所不在。

  案例:前阶段我班孩子生成“太阳”的主题活动,它产生于孩子们的一次户外活动后。那天户外活动刚结束,孩子们纷纷回到教室,这时,任盈泰小朋友摸着自己的头奇怪地说:“咦,我的头发好烫啊!”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争着摸摸任盈泰的头,又摸摸自己的头,兴奋地说:“真的,我的头发也是烫的!”“我的也是!”“小张老师,你来摸摸看!”“婷婷老师,你也来试试!”这时,任盈泰得意地说:“我知道,是太阳公公晒的!”其他孩子将信将疑:“是吗?这是真的吗?”于是在孩子们的兴趣驱使下,大家一起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一起做实验:“太阳真的能把东西晒热吗?”、“手帕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在这些活动中,大家一起探索了解了太阳的主要功能,增长了许多浅显易懂的知识。

  思考:小班孩子热情的回应足以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生成活动,只是他们的生成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中,幼儿探索的内容大多是低结构、更具有直观性的。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至,他们的认知和技能水平有限,而且又喜欢生动有趣的东西,因此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内容应该面广而浅显,活动形式应该生动有趣,活动目标也应以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重点在于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二.  站在小班孩子的兴趣热点上建构生成活动的主题网络。

  在教师与儿童一起活动,一起游戏时,我们都会在每一个活动中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工作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推动孩子的生成活动,使之不断生成变化。而在孩子们生成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热点的不同,有可能会引发出另几个不同的而又十分短小的生成活动。

  案例:那天,我们正在做游戏《猜猜这是什么声音?》,郁笛的眼睛一直盯着录音机看,忽然问:“老师,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老师告诉他:“这是用录音机把这些声音录到磁带上,然后再放出来。”郁笛又问:“那么,怎们会有声音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呢?”这些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游戏,在教室中兴奋地讨论起来。于是根据孩子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大家一起开始了探索奇妙的声音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共同建构了主题网络:录音机里的声音——声音是怎样形成的——找声音——造声音。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随时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对活动网络进行增删。在开展“找声音”的活动时,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他们找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与同伴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将这些声音进行了分类,分成:动物的声音、我们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在说到动物的声音时,孩子们惟妙惟肖地学了很多种小动物的叫声,这时,沈博文忽然说:“我知道,长颈鹿是不会讲话的。”当他说完,马上有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 “不对不对,长颈鹿会发出声音的。” 郁笛边说边模仿。可是,有许多孩子同意沈博文的说法,大家争执不下。于是“长颈鹿到底会不会说话?”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热点,也成了我们主题网络上的一部分。大家分头寻找答案,第二天,郁笛兴奋地说:“我找到啦,我找到啦!”说着,拿出一本关于动物的书,上面详细地介绍了长颈鹿的生活习性,明确地告诉我们:长颈鹿是会发出声音的,只是它很少发出声音,所以有人认为它是哑巴。孩子们知道答案后,都高兴极了,说:“我要回去告诉爸爸妈妈,长颈鹿原来是会说话!”这样,在一部分孩子的兴趣热点的驱使下,他们产生了一个短小的关于“长颈鹿”的生成活动。

  同时,另一部分孩子则对喜欢和不喜欢的声音产生了兴趣,在“找声音”时,黄康杰小朋友说:“我们家前面在造房子,打桩机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可吵啦,我不喜欢听。”王柯说:“对,我也不喜欢听修路时发出的声音。”于是,关于喜欢的声音和不喜欢的声音的话题又展开了。陈重名说:“我喜欢小的声音,我喜欢听CD,我不喜欢飞机起飞时的声音,不喜欢修路的机器声,不喜欢装修房子电钻的声音。”黄明嘉说:“我喜欢听念儿歌的声音,小鸟叫的声音,我不喜欢听摩托车发动的声音,造房子爆炸的声音,打雷的声音。”纪浩宇说:“我喜欢妈妈的声音,不喜欢爸爸骂我的声音。”胡瑞旸说:“我喜欢听老师唱歌的声音,不喜欢听汽车急刹车的声音。”……在大家的讨论中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受欢迎的声音,这些不受欢迎的声音有的听上去很响,有的听上去很刺耳,让人们很不舒服,这样的声音叫噪音。 “奇妙的声音”主题网络的内容也渐渐丰富了起来……

  思考:在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所谓“环境会说话”,就是指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会冲击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地发出第一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开始,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拉开帷幕。“声音”这个生成活动就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幼儿对身边的“声音”有着直接、丰富的经验和兴趣,在寻找声音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符合小班孩子特点的小主题,这些随机的教育契机又不断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小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寻找孩子关注的热点,以小见大,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孩子共同创造奇迹。

  三.  站在小班孩子活动的特点上实施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活动,两者之间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生成活动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它既反映了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经验、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的环境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幼儿的充分了解、研究的结果,它是在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中形成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注意的时间短,即使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不能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而且,小班孩子极易受环境,事件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可以说存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其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更多幼儿兴趣的生成点,并根据幼儿的生成点、兴趣与经验预设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发幼儿下一次的生成……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不断的循环往复,推动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案例:春天来到了,在户外活动的孩子马上会被草地上的小草吸引,他们会发现:小草变绿了;这样的发现马上又吸引了其他孩子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发现:柳树姐姐的头发长长了、小蝴蝶飞来了……于是春天的秘密就成了孩子们关注的话题和这一时间内短暂的兴趣点。教师聆听着孩子们的话语,收集来自孩子信息,根据孩子的兴趣,结合《学习》一书中有关春天的主题内容,预设了一系列《找春天》的活动:故事《春娃娃》、歌表演《春天》、儿歌《小雨点》、共同布置活动室《美丽的春天》等,在参与预设活动的过程中又引发了其它属于孩子们新的主题:比如:《春天的小动物》,当一位孩子从家中带来小蝌蚪在自然角中饲养时,孩子们对春天的小动物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又预设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智力游戏《动物宝宝去春游》、结构游戏《蝴蝶姑娘真美丽》……

  思考:由此可见:在活动中,“预设”和“生成”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教材、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属于他们的新的主题。因此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周而复始的。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则更多的是聆听、筛选、建构、支持和拓展,更多的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使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生成在动态中不断地调整。

  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们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虽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