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如何“讲故事”

时间:2021-10-06 09:23:26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如何“讲故事”

  虽然提倡整合教学,但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更偏向的还是美术和计算,现在要正式“转科”了,参加“语音常”教学,不免有点心虚。因为要像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手一样,一切从头再来了。

如何“讲故事”

  好在自己以前也喜欢给孩子讲讲故事,但是在自由活动时间的随机活动,目标和要求都很随意。如今要正式的上好故事活动,我真的要加油了!

  几次活动下来,我有一点小小的感悟。如今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不论国籍,不分年龄。孩子们始终兴趣浓厚。所以故事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很棒的“媒体”。在故事中,孩子们通过复述、思考、体验等获得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还促进了大脑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情感社会性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但故事于孩子不仅仅是“听”,于教师也不仅仅是“讲”,传统的故事活动的流程是“引入----欣赏----提问---表演”。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更多其他的手段。

  1、  图片----看图说话导入

  图片一出示,就先让孩子们看图说话,这种传统的语言练习其实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有的时候还可以请孩子把打散的图片排序。孩子们通过图片可以对故事的主要人物有了了解,对故事情节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当再次故事欣赏时也便于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皮亚杰理论说:中班孩子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所提供的色彩鲜艳的图片正符合孩子的思维发展。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图片一出示,孩子们有的已经能从兔子睡觉的图片猜测出整个故事的大概情节了。

  2、  手偶或指偶----动起来的故事

  手偶或指偶的受欢迎之处在于同孩子的互动中。孩子们天生对这些小玩意有亲近感。加上配音,使故事人物活起来。孩子们的思维也随着小手偶的活而活跃起来,轻松愉快的环境,那真的是会很精彩噢。在《小熊请客》中,我用手操作着小熊的手偶,拿着玩具钓鱼竿,再配上故事中的语言,就如木偶戏一样吸引着全班28个孩子的眼球。

  3、  录象或表演-----看中乐,玩中学

  有声有色的表演使孩子们感觉是在玩,像在看电影,而我们就这看中乐,在这玩中学。《妈妈不在家》,我们请了大班的小朋友表演了情景剧。孩子们就像坐在剧院里一样看的津津有味,之后还很踊跃的来参与表演呢!

  4、  提问----活动价值的体现

  故事活动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关键,要有层次性,有引导性,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在问题的解答中得到整理与提升。使故事的情感因素在提问中挖掘并感受。提问的表达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开放式提问取代是非式提问。更多的是“你有什么感觉?”“长颈鹿想了什么好办法?”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组织语言的机会。

  5、  故事的连贯性-----系列故事

  我们会发现孩子喜欢“动画片连续剧”。因为和孩子的生活更贴近,与我们的生活一样是会发生很多的故事的。所以我们有时会把故事的角色替换成孩子们以前听过的故事的主角。不仅对以前的故事有复习,并且更加深了孩子对角色性格的理解。也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比如《有朋友真好》和《想让你高兴》我们就是以一对好朋友----青蛙和癞蛤蟆来贯穿两个故事的。

  6、  灵活改编或续编故事-----我们自己的故事

  有时侯,我们的故事进行到一半,突然停住,抛出一个问题,请孩子们来接下来讲。比如《想让你高兴》中,“青蛙生病了,癞蛤蟆可能会想出什么办法使青蛙高兴呢?”孩子讲述我们就把“办法”编进去,“癞蛤蟆……青蛙真的很高兴”。孩子们也体验到成功。

  7、  动手做-------看、听、说、画四位一体

  故事不仅需要听,也需要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作感知进一步把故事可视化,把情感内化。《微笑》里孩子们自己制作微笑徽章,送给自己喜欢的人,感受微笑的魅力。《我把妈妈弄丢了》延续活动中请孩子把自己妈妈最明显的特征画出来,爱妈妈的情感也被进一步激发。

  教师“讲故事”不仅仅是“讲”,也要“听”------需要对故事题材认真分析,然后“想”-----选取合适的活动形式来开展,最后“做”-----制作准备各种教具。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讲故事”真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也是幼儿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更多的思考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