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亲子园家长工作原则与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1-10-05 19:41:05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关于“亲子园家长工作原则与策略”的研究

安华里第二幼儿园:张爱军

关于“亲子园家长工作原则与策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保育教育相互衔接。”“幼儿园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0—3岁是人的大脑和各种机能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开展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构建首都现代化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于是,“亲子园”应运而生。

  亲子园主要是面对3岁前幼儿及家庭,开展的家长与幼儿共同接受科学早期教育的机构。

  亲子活动中由于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幼儿同时有家长,因此,工作对象和内容决定了:亲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子活动、游戏和教育培训,使家长(或孩子的养护人)、孩子,在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家长(或孩子的养护人)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方法、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说,家长(或孩子的养护人)和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家长(或孩子的养护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孩子们成长的质量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家长工作是亲子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亲子园的教育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 “亲子园”——重幼儿训练,轻家长培训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亲子园”主要以社会商业运作的形式为主,收费较高。虽然市政府设立了20家“社区早期教育基地”,但由于生存原因收费仍然较高,尤其是那些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私立园、街道园。因此,“家长的需求就是亲子园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的想法和做法的成为主流,有时甚至忽略了其科学性、合理性,一味迎合、满足家长的需求与愿望。

  因为家长有了经济的付出,所以对孩子的发展和变化非常关注。于是,教师们加强了幼儿的各方面的技能训练,对家长开展的工作却很少,即亲子活动中:只注重了“子”而忽略了“亲”。

  我园作为市立幼儿园,肩负着政府的关怀与期望,我们有责任将这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同时,我园作为示范园肩负着推动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义务,我们做好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是义不容辞的。

  2.家长——重经济投入,轻有效方法(情感交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的家长们舍得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资,让孩子玩高档的玩具、上高档的幼儿园、出入高档的幼儿活动场所……然而钱不是万能的。家长们一方面,已经意识到了3岁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自己在这其中的教育作用,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不够、对教育了解不够、对各种活动材料了解不够,所以,多数的处理方法不够科学。或者他们经常以“忙”为理由减少与幼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3.家庭——重保育,轻教育

  由于招收3岁前幼儿的教育机构较少,因此,3岁前幼儿的入园率较低。90%的3岁前幼儿是在家中养育的,他们大多由祖辈、保姆看护,这些养护人科学育儿的水平不够高,常常是以孩子不磕不碰、吃得多、长得高,作为评价孩子带养好坏的标准。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却重视不够。

  三.具体原则与策略:

  (一).参与性原则(操作性原则)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是双亲(或亲人)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只有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才能了解、理解、读懂孩子和老师的工作。

  1. 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家长和老师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幼儿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与老师一起观察孩子们的变化和发展。

  2. 今天我是老师:请热心幼儿园工作或某一方面有所特长的家长,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一名助理教师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实际操作自己独到的教育技能和方法,并与教师、家长共同分析、分享。

  3. 育儿沙龙:

  针对幼儿及家长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和组织,开展的家园互动研讨活动。主要有:

  针对幼儿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家长的困惑,为家长们提供的------“解答式”交流。

  教师或教育专家,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具体的行为表现开展的------“专题式” 交流。

  请有某一方面特长或有成功经验的家长主讲的------“分享式”交流。

  对案例分析的------“研讨式”交流。

  (二).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是以家长为主体,在家长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指导家长理解教育理念并实际操作。

  1.讲解示范法:在亲子活动中针对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反映,教师边操作边向家长讲解活动的由来;幼儿发展的典型心理、生理特点;玩具材料的选择;家长在家如何寻找替代物等,由此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并影响家长。

  2.提问法:针对家长教育孩子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契机向家长提问“怎么办?”,从而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有针对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3.发现借鉴法:对家长中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给予到位的肯定与支持,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学习,从而开阔家长的思路。

  (三).迁移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是让家长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得到启发,并能够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即:幼儿园抛砖,家长回家去引玉;使家庭成为教育孩子的课堂,家长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1. 每日解读:每一次的亲子活动中,教师们都会向家长讲解三个问题:a为什么要准备此游戏?b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c在家中家长可以用什么作为代替物?

  2. 游戏大会:家长通过举一反三在家中创造的游戏与其他家长共同分享。

  3. 童年游戏:家长将自己小时侯玩过的、有意思的,同时,可以促进孩子们得到很好发展的游戏与大家交流分享。

  (四).个性化原则

  由于孩子个个不同、家庭各个有别、家长人人有异。因此,个性化教育才是能满足每个孩子发展需要、并能使其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 建立班级评价系统:由于我园“亲子园”招收的是1岁—3岁的幼儿,因此我们将每半岁幼儿分为一个班,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各年龄班的教师对全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有所了解,对个别幼儿发展的强项与弱项也有所掌握。同时,使教师和家长形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教育理念。

  2. 建立每个幼儿的成长档案: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家园双方共同制定幼儿成长计划及效果分析,同时,记录幼儿成长、发展过程。

  由父母、儿童、教师积极参与,形成"评价-指导-发展-评价……"不断循环的、互动的、个性化的发展模式,

  (五).实用性原则

  因为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同时,自己工作的压力比较大。因此,短短的亲子活动时间的效率就要比较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拿起来可用,操作材料(替代物)家长回到家要方便收集、制作要简单并便于活动中使用。

  四.效果:

  通过“亲子园”的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时,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水平,使婴幼儿、家长、教师成为共同成长体、发展体,并形成了以我园(市立园)为示范基地,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这对推动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构建首都现代化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书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