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混龄教育初探

时间:2021-10-05 18:49:46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混龄教育初探

  幼儿园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在一个班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因为它可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所以也成为目前一些幼儿园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混龄教育初探

  在幼儿园师资、生源不足时,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我们在几个村的幼儿园尝试开展了混龄教育,混龄的层次以中小班幼儿为主。面对两个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与生活经验的不同,如何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兼顾差异并合理安排幼儿的活动,成了我们教学研讨的主题。

  一、寻求混龄幼儿的共性目标

  把握幼儿发展的共性目标,分析每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综合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巧妙融合,形成异龄幼儿互动目标。

  就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而言,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体验、感受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混龄班幼儿发展的共性目标。鉴于此,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对层次目标的把握。于是,分析每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综合考虑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巧妙融合形成异龄互动目标,便成了我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点。

  例如,在“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根据混龄班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们分别确定了这样的主题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2)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主意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在层次目标上,小年龄孩子的探索从“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的小手小脚”“我自己的家”等活动开始,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了解相关事物的外部特征,着重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自己;而对大年龄的孩子,则以“自我认识”为基点,重点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内在关系,并由此而展开“关心弟弟妹妹”“关爱社会与家庭”等一系列的活动。

  再以其中一个小活动“漂亮的鞋印”为例。小年龄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与他们自身强烈的情绪体验相结合,他们对鞋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外型花样的变化。而大年龄孩子则有可能认识鞋子不同的名称、质地、和功能。于是,“漂亮的鞋印”这一活动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层次目标:一是鼓励小年龄孩子观察、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大胆地表达表现;二是鼓励大年龄孩子在前者的基础上由花纹而引发对鞋子名称、质地、功能的讨论。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共同体会和鞋子跳舞的快乐,比较鞋印的对称和大小,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再现对颜色的认识等等,异龄互动,共同完成在不同水平上的任务和挑战。

  二、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从幼儿动态的生活中挖掘切合所有幼儿经验结构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拓展各自的经验,由此获得相应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幼儿生活事件为活动内容,以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活动,以幼儿的问题为纽带,以幼儿的自主尝试、发现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支持引导幼儿自主活动。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关注幼儿自己的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活动正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活动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采用混龄、分组、个别等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兼顾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有效安排大小幼儿互动。

  在班级环境设置上体现自由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空间的层次感与秩序感,布置了集体活动区域、小组活动区域以及个人工作地毯三个不同的活动区域,区域内的材料提供体现强弱的不同层次,并按一定顺序由简单到复杂摆放。集体活动以讲述、谈话类的语言活动、欣赏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为主;小组活动以科学实验、数学活动为主;个别活动则以寻找知识性的资料、锻炼生活和动作技能、美工等操作活动为主。教师的指导重点则在于及时介入和引导不同年龄的幼儿产生互动。以主题活动《圆圆的世界》为例。班级整体环境以圆的变形造型为主进行设置,在小组活动区域内提供了以圆形为主的拼图材料、统计记录表、圆形塑造材料等,小年龄幼儿以简单的拼图为主,以粘贴的方式初步尝试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大年龄的幼儿则要求使用辅助图形拼出较为复杂的图案,并要求运用统计记录的方式表现拼图中物体整体与部分的数学关系。幼儿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角落,铺设个人工作地毯,专心地做自己选择的活动,如圆形造型活动。

  日常活动中,大孩子常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为小孩子提供了一个“最近发展区”,这种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促使每个孩子在异龄互动中获得跳跃性发展,能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三、设计适合混龄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

  在深入推广家庭游戏房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混龄游戏小组”的设想,以“大带小”的形式尝试一种全方位混龄游戏活动的教育模式,把一个居民区的学前儿童混龄编组,由教师和家长协同组织游戏学习活动。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使得原先以自然村落居住的农民逐渐在镇区范围内形成一个个相对密集的居民小区,在这些居民小区中依然保持着农村人那种淳朴的交往风尚,几乎每一户居民都是相互熟悉了解的。这种自然风情使得年幼孩子间的交往也相对广泛和频繁,“家庭混龄游戏小组”的成立更为孩子们的互相交往建立了一种联系,更多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得以聚集在一起。双休日或者晚饭后,就由家长相约,三五成群地带孩子到公共活动区来活动,或者到某一个孩子的游戏房中结伴游戏。我们发现,不管是在户外的运动性游戏,还是在家庭游戏房的区域活动,这些由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异龄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建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

  “环境对身处其间的个体而言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对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的变更具有不同的内涵。”事实上,家庭游戏房的环境也由于不同年龄孩子的加入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作用于这一环境的个体差异很大,孩子间互动的组合也是灵活多样,尤其是不同年龄的组合作用于家庭游戏房环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是千差万别的。家庭游戏房的活动被不同组合的孩子们不断地构建出新意。

  混龄教育的初步尝试不仅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异龄观摩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与社会品质的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制提出了更大挑战,也使得我们幼儿教师在异龄活动的教学研讨中获得了专业化的成长。(陆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