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优秀作文

时间:2023-06-30 09:51:53 中学生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青岛优秀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优秀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青岛优秀作文4篇

青岛优秀作文 篇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也许秋天在许多人眼中是萧条的,在农民伯伯眼中是欢愉的,但我心目中青岛的秋天,永远是恬静怡人的、惹人怜爱的小姑娘。她的一颦一笑,都时时刻刻打动着我的心。

  秋之叶

  俗话说“一叶知秋”。每当树叶开始在枝头闪烁出黄青,就预示着秋姑娘的到来。可以说,黄叶是秋天的序幕。步入初秋的青岛,树叶已微微现出金黄,远远望去那闪亮的金黄色仿佛是上天赐的染料,为绿叶镶上了一道道金边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倘若有一片秋日的树林,那必将是层林尽染、如诗如画。细看那一片片绿中透黄的树叶,它们的纹理竟是如此清晰,这种未经修饰而成的天然的美,使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秋之叶最美之时,莫过于深秋时节八大关“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斑斑红叶,经历了初秋稚嫩的金黄,秋之叶也逐渐展现出她那成熟的风韵,如同一个娇羞的小姑娘,粉面涨红,换上了喜庆的赤红的衣裳,与炎黄子孙共庆秋日的丰硕,共享秋天的`纯净。

  秋之海

  大海,无疑是青岛最靓丽的风景。走出春天的海的温柔、夏日的海的热情,我们迎来了清爽的秋之海。极目远眺,碧波万顷,与蓝天融洽地交相织融。辽阔的海面上下起伏,泛起阵阵涟漪,与和煦的阳光交相辉映,焕发出粼粼的波光。偶尔划过的一叶小帆,仿佛一个戏水的顽皮孩童,为大海平添了无限生机。

  滚滚的海浪前赴后继,及至近前卷起岸边的金沙。混着金沙的碧波气势汹汹地向人们扑来,有一股黄河般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拍打在岸边的碧波又化作一股股清流,回旋着白色的泡沫重新退回到大海之中。这秋之海宛如一个少女,时而平静,时而奔放,时而微波涟涟,时而波澜壮阔。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精神,似乎又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秋之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秋天,美在她的丰满,美在她的充实。经历了春天与夏天的辛勤劳作,勤劳的人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苹果涨红了脸,高粱笑弯了腰,花生宝宝胖的好像要撑破自己的衣裳……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秋姑娘从篮子里撒下的累累硕果装点了大地。

  今年青岛的秋天不仅有硕果的装点,更有“上合峰会”这一辉煌的陪伴。今年的秋天是别样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圆满召开彰显了青岛在世界上蒸蒸日上的国际影响力,这是勤劳的岛城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这个秋天最难忘、最美丽的收获。

  秋叶红,同庆祖国华诞;秋海碧,传承中国精神;秋果硕,我以青岛为荣。青岛的秋天美在“醉人”的风景,靓在“傲人”的内涵。青岛的秋天,是一张永不过时的明信片,时刻显现出美丽岛城的迷人魅力。我爱青岛的秋天,更爱秋天的青岛!

青岛优秀作文 篇2

  20世纪60年代,农村孩子能到青岛玩一玩,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因三姨在青岛市区工作,我便有了这样的“奢侈”和便利。

  儿时逛青岛,印象最深的是青岛的大海、栈桥、中山路,还有三姨家居住在台东的小屋子。在童年的记忆里,青岛市内的老街道,很难分清哪条路是东西向的,哪条路是南北向的,惟有中山路觉得有些向阳,于是便认为中山路是条“南北街”。南北街上的石板路一直通向无垠的大海,回澜阁下的防浪石与深蓝色的海水,碰撞出难以忘怀的美丽浪花。

  小时候去青岛,一般都在正月间。因为平日里得上学读书,放学后还要割草放羊、挖菜喂猪,既没有闲暇的时间,也拿不出更多的路费来青岛玩。正月里,冰天雪地的没有农活可劳作,寒假的作业也很少,便可以借着给三姨“拜年”的机会,和哥哥一起来青岛玩几天。

  三姨家住在台东八路大陆市场。说是大陆市场,但周围似乎并没有什么繁华的市场,倒是一步之遥的台东三路比较繁华,那里有百货商店、新华书店,还有澡堂子。每当来青岛,三姨都会给我们几角零钱,让我们哥俩先到澡堂子里去洗个澡,然后让表哥带着我们到威海路一侧的'电影院去看电影,晚上再用猪肉炖粉条、蘑菇炒白菜、干煎小黄花等款待我们。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奢华的了。

  三姨一家四口居住在一间半低矮的小屋里,里面的一间约有10平米,除去一方土炕当床睡,再放上一只五斗橱和一台缝纫机,已经没有闲余的地方了。外面的半间当灶房,用一口大铁锅烧煤做饭。姨父的腿脚不好,一辆大金鹿自行车是他上下班的“专车”,得等到晚上吃完饭,才能推到锅灶间存放。

  房子非常窄巴,但乡下来人来客还得接待,姨父便在小屋的上方搭了一个“吊铺”,做了一架小木梯子供上下攀爬使用。吊铺上平时放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有客人造访时临时整理一下,铺上干净的被褥作“客房”,亦算方便。

  从三姨家出去玩,三姨会给点儿零花钱,好买车票门票什么的。可为了省钱,我们哥俩一般不坐公交,由台东先去中山公园,然后再去汇泉湾、水族馆、鲁迅公园。等逛完了栈桥,人走累了,肚子也饿了,仍不舍得在中山路上买饭吃,这才去坐公交返回台东三姨家。

  这样玩下来,除了动物园、水族馆的门票和返程的车票之外,其余的基本不用花钱。我们把省下来的整钱如数还给三姨,倘有零币,就留下来买几个本子,好回家上学用。

  20世纪70年代当兵去了外地,很长一段时间未再光顾青岛。这些年儿子在青岛定居了,我又有了逛青岛的机会儿。再到台东,大陆市场的棚户区早已荡然无存,三姨家的小屋子也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取代,熙熙攘攘的步行街总让人留连忘返。

  然而,不知是现在的高楼大厦太多太繁感觉已不新鲜,也不知是上了点儿年纪的人总有怀旧的心理在“作祟”,现在的新青岛、大青岛,总也覆盖不了儿时的旧青岛、老青岛。50年前的老青岛形象,一直印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播放着黑白片……

青岛优秀作文 篇3

  7月26日,我们一早就坐出租车到了崂山下,买好票,就坐大巴车上了崂山,我们先到了大河东游览区,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贝壳,周围有许多人在拍照留念,在大贝壳的旁边还有一个水库,这个水库的水是从山顶上流下来的,非常壮观。

  之后,我们又去了太清宫,据说太清宫以前是一个道观,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

  然后,我们又去了胡仙洞,胡仙洞不是坐大巴车上去的,而是要自己爬山上去的,我看到许多人都爬到半路就半途而废了 于是我心想:我不能半途而废,我一定要到山顶,去看胡仙洞!于是我们就开始爬山了。爬到一半我有点想退缩了,可我一想到刚刚对自己说的话,就有了力气,于是我和老爸吭哧吭哧的爬到了山顶,看到了胡仙洞,原来这就是一个小山洞。但我站在山洞口往下望,我就看到了一个小村庄和大片的海水,海水延伸到海与天的交接处,非常美丽。

  7月27日,这天我非常的激动,因为这天我们要去石老人沙滩玩。我们本来是只想在沙滩边走一走,玩一玩水,结果我们一到那里,就抵挡不住海水的诱惑,我和老爸就马上换好泳衣,泳裤就跑向大海,去游泳了。这时一个浪向我扑来,我有点害怕,就闭上了眼睛,但我感海水打在我身上非常凉快,于是我就经常往浪里“蹿”。之后,我们又去沙滩上,老爸挖了一个大坑,于是他把自己活埋了,等他站起来的时候,他浑身上下都是沙子,变成了一个“沙人”,这时老爸也往我身上泼沙子,我顿时也变成了一个“沙人”,于是我们跑到海边,把身上的'沙子洗干净了,又在海里游泳了。可是我们才游了一会儿,就到三点了,我和老爸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岸边。

  三天的青岛之旅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我晒黑了,但是我是不会忘记这些美丽的景色的。

青岛优秀作文 篇4

  青岛一个美丽的地方,波澜壮阔的大海,奇峰罗列的崂山,可称之是驰名中外,楚楚动人。崂山是青岛一绝,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

  ——题记

  风吹了过来,茫茫的大海掀起了一片巨浪,崂山上,海浪轻轻地拍打着石头山顶,云雾迷蒙,不时螃蟹爬上爬下,鱼儿跳出水面,真和谐啊!( )

  崂山上花红柳绿,山坡上长满了高大的松树,翠绿的尖叶,粗壮的树干生动的树皮,树帽尖尖的,不时有一两只调皮的松鼠跳来跳去,有时与其他松鼠玩游戏有时摘松果,有时向游人要吃的,真是可爱极了。那片柳林满地柳叶,不时有毛毛虫在地上爬,那柳枝则像那长长的黑发,在风中翩翩而至,袅袅婷婷,天上老鹰飞翔,俯视着绚丽多彩的崂山。

  崂山旁那蔚蓝色的.大海波浪滔天,海水与天融为一体,浪花就像那天空的云;要是它与亚龙湾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比,也就是半斤对八两。此时我坐在岸边,崂山那迷人的景色在我眼前呈现,碧海青天,海鸥飞翔,山海交界处,一群顽皮的孩子体验着在水里玩球的乐趣。

  随后我们爬台阶上崂山,爬到最高处时,云雾弥漫,看下面人小的就如蚂蚁。这里有很多人在卖小玩意儿,有卖海狗的,有卖贝壳螃蟹的,有卖特产和食品不计其数。有人在马路边卖,有人在草地里面卖还有的坐在石头上卖。我们向一位老奶奶买了些食品和纪念品,我问老奶奶:“您每天在这爬上爬下不累吗?”奶奶说:“这也就是马虎的锻炼吧!”告别奶奶后我观察了一下这里,只见这里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虫子飞来飞去。

  这时烈日当空,我们便回旅馆了,的确崂山不如泰山雄伟,不如峨眉山秀美,不如黄山绮丽,不如天山神秘,但它独具魅力。“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应有这样的位置,一阵阵木鱼声拉我走回古代,青衣道士往来穿梭,便感觉进入了仙境。

  对,这就是仙境。

【青岛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青岛优秀作文06-21

青岛大海优秀作文12-22

青岛游记优秀作文09-14

精选青岛优秀作文六篇02-03

青岛优秀作文4篇01-27

【精选】青岛优秀作文三篇03-23

青岛优秀作文八篇05-09

【精选】青岛优秀作文4篇05-04

青岛优秀作文五篇05-08

青岛优秀作文3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