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育儿观念的跟新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五种育儿观念的更新

  一直以来,不少父母愿意遵从一些已被定论的育儿观念去抚育自己的孩子。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儿观念也在不断嬗变。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育儿观念1:古典音乐可提高智商

  分析:音乐可以丰富宝宝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多听古典音乐就能提高智商?其实这个结论是源于1993年美国的一项实验,在给学生听或不听莫扎克奏鸣曲的对比测试中,听组的考分要高于不听组而得出的结论,并且由此而被广泛传播开来。于是,专门播放给宝宝甚至胎儿听的古典音乐CD也纷纷出版。让妈妈们都相信,那些高雅音乐是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

  更新版:一项研究显示,让4~6岁的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但究竟对孩子的智商有什么帮助,至今还没有定论。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从音乐中获益的话,还是建议在孩子年纪足够大后学习一门乐器。

  育儿观念2:手语益于孩子早说话

  分析:手语对帮助宝宝更早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有益的。但是专家认为,当父母对宝宝使用手语的时候,同时也在用嘴直接表达。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实际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流的。这样看来,手语对宝宝语言表达仅仅起到的是一些积极的辅助作用。何况目前尚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早些说话、走路、识字对宝宝漫长的人生有多大的意义。

  更新版:不应把手语当作育儿的功利性手段,而应作为与宝宝进行亲子沟通的一种形式,在有时间、有精力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做更有利于父母和宝宝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交流。

  育儿观念3:学步车有助宝宝走路

  分析:一项研究证实,宝宝每使用24小时学步车,会使他独自站立的时间推迟3.3天。而且学步车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是孩子容易在移动中发生磕碰或坠楼梯的事件。资料显示,在学步车盛行期间,美国每年有2.5万宝宝因此而发生意外伤害。

  更新版:由于学步车很容易成为危及幼儿安全的隐患,还是别用它,让宝宝从一开始就学习依靠自己的双脚和双腿站立和行走。

  育儿观念4:早入幼儿园不利成长

  分析:虽然有些研究证实,那些较早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会比那些呆在家中的孩子会多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但是,两种育儿方式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孩子更多地走出家门之后,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更新版:其实,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孩子成长中所遭遇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用同一标准去量化不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事实证明,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只要他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鼓励,他们就会过得很开心。所以,不必太过于忧虑孩子是否过早进入幼儿园,而是哪种方式更适合你的家庭,对你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方式。

  育儿观念5:电视影响宝宝专注力

  分析:曾有不少研究项目是围绕宝宝看电视与专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但是结论却大相径庭。

  美国的一项在3~4岁期间收看大量电视节目的宝宝中开展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7岁时发生了注意力问题;但另一项研究结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尽管如此,电视所带来的其它负面影响还是存在。因为宝宝还不能准确地区分电视里的生活和现实中的生活,看电视会占用宝宝很多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的时间。

  更新版:不必绝对禁止宝宝看电视,如一些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一定教益的。但是最佳方法,应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一些电视以外的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等。

  浅谈怎样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入园前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到幼儿园后,却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保教人员,一切都难以接受,幼儿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惶恐,不安,害怕,甚至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发脾气,哇哇大哭,所以怎样才能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在实践中我总结以下几种方法,使新幼儿情绪的稳定较为明显。

  一、提前与家长协助,一起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入园前,请幼儿家长带幼儿经常来幼儿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陪同下参观幼儿园,因为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让幼儿看到幼儿园有他喜欢玩的玩具,让幼儿观察每个教室,活动室,看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他感觉幼儿园有一种吸引力,让幼儿产生一种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在观察时特别注重观察小班,使幼儿认识一下班里的老师,为入园做好准备,同时还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入厕、礼貌,在家里让幼儿按照幼儿园制度生活,使幼儿的生物钟与幼儿园作息时间相吻合,再次要准备好幼儿入园时所必备的物品。

  二、做好晨检中的保育工作。

  1、晨检工作是一天中最为重要的,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教师要利用这段时间,向家长了解一下幼儿在家的情况,特别看一下幼儿的脸色是否饱满、是否生病,再次了解父母对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

  2、通过与家长谈话、接触,建立感情,教师为幼儿建立一本《家园联系册》,给幼儿建立一个成长档案,使幼儿在我园快乐成长。

  3、教师应作如何工作。

  ①教师主动热情接待幼儿,记住新入园幼儿的名字,要经常称呼他们、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疼爱她,也可以叫一下他的小名或牵牵小手、抱一抱幼儿,使幼儿对你更亲切。

  ②让新入园的幼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教师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的礼物,让他们寻找他们的感性话题,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③从这些看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新入园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教师要时时刻刻在幼儿身边,幼儿的感觉较为敏感,所以,教师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果幼儿哭闹了,教师必须用最温柔、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还可以使幼儿分散注意力让他的情绪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三、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教育幼儿一些技能知识。

  一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不熟悉一日中干什麽,不习惯幼儿的集体生活。如:喝水、吃饭、上课等等一些顺序,不能像在家中一样随心所欲,教师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幼儿纠正过来。

  生活习惯纠正以后,然后要进入正常的常规中,要适当的进行教育,因为幼儿年龄在三岁左右,所以教师要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如平时的礼貌用语、生活习惯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还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爱好,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愉快的生活和学习。

  四、家园共育,使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极为重要,家庭教育也同等重要,幼儿在幼儿园已经形成良好习惯融入集体,但仍要与家庭教育相吻合,比如,知识传授方面要请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家长在家时要多问问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趣事。家庭教育走在教育的第一步,将是今后一切教育的基础。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春在的,怎样解决,这在于教师怎样用心去做,我们相信自己,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

  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孩子,通过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在充满欢乐,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勇敢、自信、有自制力的优良品质。参与体育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育、个性形成、自信心的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幼儿每面对一个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活动时,往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幼儿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以走平衡木为例,许多从未走过的幼儿一开始都不敢上去,就算勉强上去了,也是心慌、紧张、摇摇晃晃。幼儿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克服害怕的心理,勇敢地走过去。心理研究早已表明:这类直接而强烈的成功体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成就感的培养属于非智力因素,也可以说是一种“情商”,是一种敢于克服困难的素质。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战胜困难,大胆尝试和冒险的机会,可以养成幼儿乐于探索,敢于大胆尝试的态度与精神。所以,好胜、胆大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这正是幼儿在体育中能够学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而这种“特别的东西”正是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父母尤其要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在活动中,要及时帮助孩子克服较难解决的困难,使他们获得成功,并通过亲身体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以促进孩子身心潜力的发展。孩子对某一活动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后,成人要采取增加活动量或难度的办法,让孩子不断地创新尝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幼儿阶段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安排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时,除了父母的示范外,更要注重引导孩子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孩子仅仅是被动地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即使他学会了做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学。长此以往,孩子就易养成依赖性,阻碍其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把发展孩子的主动性作为关键,使孩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为了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应该启发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如:玩滚圈,一开始,父母并不做示范,而是让孩子拿着圈自由玩耍,启发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滚圈可以怎样玩?怎样才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来?如此,孩子们便去开动脑筋去想一些新奇的玩法。在此基础上父母再提出:“用什么东西代替手,可以使你的圈转起来?”当孩子尝试用棍子、钩子等滚圈,经历失败再取得成功,他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孩子自信心、挑战困难的欲望必然得到增强!

  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动性。成人在安排孩子活动时,活动目标应使孩子们感觉有兴趣、有诱惑力、难度适中。从营造温馨的氛围入手,以进一步激发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孩子,要在语言上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绝应否定与指责。如此才能增强其自信心。在化解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时,要采取强调优点而不是强调缺点的互动方式,来逐渐提升孩子的自信。如在引导孩子与同龄伙伴参与竞赛性游戏时,要安排能力相当的孩子进行竞赛,避免让能力弱的和强的比,导致弱者丧失自信,使强者产生骄傲。成人应该在活动中关注输与赢对孩子的影响,教育赢的孩子不要骄傲,更不要为了赢而违反游戏规则,教育输的孩子不气馁,要想办法通过努力取胜,不要自卑。让他们建立起这样的信心——你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另外,还要多引导孩子自己同进步后的自己相比,以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吗

  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吗?不少家长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不少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对此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这些专家并非空喊口号,而是根据科学的系统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专家们对一百余名有成就的知名人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成就与早期教育并无直接关系。这些成功人士的父母都没有强迫他们的孩子去学习,而且都不认为早期教育能制造创造性的才智,相反,他们都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前途。

  从这项研究还可以看出,他们父母的作用并不像一些人对早期教育所理解的那样,让孩子早早读书、识字、学琴、学画等,而是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兴趣、爱好,另一点是他们的家庭都充满聪明智慧的气氛。另外,这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因为启蒙者教会他们某种知识和技能,而是启蒙者对自己的事业怀有极大的热情,正是这种热情深深地感染了他们。成功人士对自己的事业非常热爱和充分投入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至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则是以后的问题。不少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时本末倒置了。这项调查所是出的结论对广大家长正确认识早期教育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儿童早期专业培训班,如电子琴、舞蹈、书法、绘画、英语,都搞得非常火爆。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家长们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其中的不少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和特长,强迫他们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些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干预,反而会使孩子智力发展的速度降低,特别是创造性智能的发展将停滞。因此,家长在准备对孩子进行早期培训时,应慎重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适时地、渐进地为孩子确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合理的教育在于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智力成长,而不是压抑它。

  2、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扬所。

  3、家长应该从孩子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角度考虑,注意实施多样化的教育,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主要应寓教于乐,把培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放在首位。

  新生宝宝喝水要注意这些细节

  1.新生儿不能喂过甜的水

  新生儿可以在两餐之间喂点糖水,但不能过甜。大多家长会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自己尝过后觉得甜才算甜。其实,新生儿的味觉要比大人灵敏得多,大人觉得甜时,他们就觉得甜得过头了。给新生儿吃过多糖是没有好处的,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可以加快肠蠕动,但不久就转为抑制作用,使腹部胀满。喂新生儿的糖水应以大人觉得似甜非甜为合适。

  2.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有些家长认为饮料肯定比白开水营养价值高,孩子又喜欢,所以经常用各种新奇昂贵的甜果汁或其它饮料代替开水给孩子解渴,其实这是不妥当的。

  首先,即使称为天然果汁者,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及其有限,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也常常遭到破坏,所以想通过喝饮料来补充营养是不大可能的;其次,饮料大多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这些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利。

  另外,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介质,喝下后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较长时间停留,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所以孩子口渴了,只要给他喝些白开水就行了。

  学会玩,现代家长的必修课

  每每提及到“玩”字,则往往被认为是孩子的专有名词,其实不然,家长应首先学会玩。家长学会玩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学会玩,可以引导孩子怎样活动。小孩的玩耍完全是依赖于自身的感悟和玩具本身的刺激,小孩在玩耍时不可能顾及后果,只是图一时之快。因此,家长首先对各种器械进行实地考察、体验、分析,帮助小孩判断活动后果,帮助小孩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并能指导小孩活动,提高小孩抗危险能力。

  家长学会玩,有利于子女的自信心。由于家长对自己活动的介入,使得小孩容易树立自信心:一是家长在自己身边,小孩感到充分的安全感,有利于小孩对活动的投入,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家长的介入,小孩心中有底,不至于在活动中缩手缩脚,放不开;三是由于父母的期望之情一目了然,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失望,总是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表现更为完美,赢得父母的信任。

  家长学会玩,有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在孩子的教养方面,亲子关系质量远远比某一具体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作为家长,应充分利用这种亲情关系加强与子女的感情联络,寻求一种感情联络的纽带,促进这种感情的发展,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培养小儿自控能力培养

  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孩子一生下来便开始顽强的一步步地去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新的要求。人的一生中任何能力的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本领是靠锻炼得来的。

  常常看到有些成年人容易发脾气,遇事不冷静,无法自我控制,以致与周围同志难于相处,适应环境能力不强,个人也因此常常烦恼。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重演,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长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根据我国学者杨丽珠教授研究:自我控制是个性的核心成份。

  我国宋代理学著名学者程颢,程颐二兄弟在宋代教育活动方面很有显著成就。他们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和蔼亲人,尊师敬长,堪称一代楷模。程氏兄弟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母亲是一个知情达理,通晓古今的女人,一次吃饭时,桌子中央摆了一盆蛋羹,程颢和程颐吵着要吃,吃这最好吃的食物。程颐还伸出小手,想把盆拉到自己跟前来。程母便用筷子轻轻地打了一下,然后严肃的说:“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刚刚几岁,小小年纪就挑肥拣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长大以后会成什么样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才能耐劳。将来才会有出息。”这番训话对程氏兄弟的触动很大,从此以后,他们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程母教子使我们看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要从早、从小事抓起。

  所谓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自制力总是强的,但个体间也有强弱之分。而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冲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他们常会表现出自制力比较弱。如: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巧克力,孩子也知道。但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巧克力糖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便趁妈妈不在家时拿来吃了,而到了吃饭时,他们就不能好好吃饭了。

  对孩子的自制力薄弱,不应消极地等待它能树大自然直,而需要从小培养。首先使孩子感到家庭中是有约束力的,是不可以为所欲为的。家长对孩子不要有求必应,这样势必会造成孩子任性。现在我们经常在公共场所看到2、3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大闹,旁边经过的人难免要把目光注视到孩子的父母身上,而他们或者满脸尴尬地答应孩子的要求,或者恼羞成怒,在孩子的屁股上揍上几记老拳。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每次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决不迁就,那么孩子就会慢慢懂得,“不合理的要求哭闹也没有用。”

  其次,要让孩子在学习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孩子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有了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如,孩子想得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父母并没有立即答应满足他,而是让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一些额外条件,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应该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

  此外,当孩子情绪不佳时,要鼓励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原因讲出来,因为讲出来比不讲出来容易忍受。1岁半前的孩子可能用语言表达不出来,大人可以替他说出来,用言语安慰。比如,孩子对打针吃药,感到针刺的痛和苦药的难喝,如果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这些感觉,孩子可能说“太痛了”等等,这时母亲可以加以引导,让孩子能在讲出感受的同时进行自我安慰。如引导孩子说:“打针痛,可我不哭,我勇敢”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通过语言的自我安慰,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控制。

  还应该注意的是,当孩子在试探做一些他原来不会做的事情时,应该让他从容易的开始。从易到难,逐渐增加困难度。如:2岁大小的孩子练习使用筷子,剪刀,便可逐步过渡,不要突然要求孩子必须掌握。

  孩子一方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慢慢适应外界的压力,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愿望,并知道达到愿望应尽的努力和耐心。这样,以后入托儿所、幼儿园乃至长大以后,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长。

[五种育儿观念的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