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实践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7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一、改革教学方法,引入讨论分享式教学模式

(一)讨论分享式教学法的概念

讨论分享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分享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就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课堂分享,最后教师将学生探讨的结果和本节课教学重点相融合,进行总结并结束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与创新的良好环境。讨论分享式教学法更适合较高年级、小班授课制班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所掌握的知识面小,同学之间了解少,可能会导致讨论失败。对于人数比较多的班级来说,在有限的课时里不能保证所有组、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二)计算机职业道德课应用讨论分享式教学法的优势首先,可以改善单一的授课形式。

“计算机职业道德”英文原版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许多英国的协会和法律法规等领域,由于文字是全英文的,时间太短,要求教师面面俱到很不容易。而采用与讲授法对应的讨论分享式教学法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职欲望。其次,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采用讨论分享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发表个人不同的观点和相互交流,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查找资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课程也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讨论时,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整理,并写好发言提纲,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同时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可见,讨论法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2]。

二、讨论分享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计算机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分享式教学法”,授课班级分别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班和计算机技术支持班。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将软件开发班(36人)和技术支持班(33人)分别分成10个组。布鲁纳曾研究说,4~6人是小组合作的理想数字;但是组中成员太多的话,就不能发挥分组讨论分享应有的作用,一些平常比较沉默的同学可能没有机会发言,参与到讨论中。而且结合各班级人数的实际情况,教师将软件开发班分成每组4~5人的10个组,将技术支持班分成3~4人的10个组。分组完成后,为每个组确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将教师布置的课堂活动作业进行分解,安排小组内每个同学的任务,并限定时间将每位同学收集的资料集中汇总,组织全组同学讨论,提炼出精华,然后完成每次活动演示文稿的制作。我们把分组讨论应看作是一种长期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如果每一节再来安排很耽误时间,学生厌烦,教师很可能也完不成教学任务。上课地点是宽敞的机房,很容易地将每一组的成员安排在一起,可以方便随时讨论,在进行讲授时,大家像传统课堂一样听讲。在“计算机职业道德”90个学时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首先通过讲授法讲解,然后布置课堂活动作业。

具体过程如下:1.作为一个计算机协会或认证机构的发言人,展开辩论会。“计算机职业道德”的第一章中介绍了四个计算机行业协会,分别为:英国计算机学会(BC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信息系统管理协会(IMIS)与分析师和程序员协会(IAP)。教师首先在第一次课中简单介绍四个协会以及给学生补充了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认证机构,例如:Oracle认证专家(OCP)、Sun认证Java软件工程师(SCJP)、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等。然后布置第一次课堂活动作业,分别把10个协会或认证分给10个组,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所有组员通过相关刊物或互联网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所查找的资料和准备发言的内容,准备一个发言演讲稿,准备时间为两周。在第三周时,每一个小组代表一个协会的发言人,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会。2.针对一部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分享案例。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第二章和第四章的讲授内容,应包括所列举的十部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例如:数据保护法、计算机滥用法、版权,设计和专利法、消费者保护法、工作健康与安全法等十部法律。然后布置第二次课堂活动作业,每一个小组承担一部法律,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查找相关的案例,最后由组长汇总案例,小组讨论,筛选出经典案例。根据每次课的课时不同,每次课讲授1-3部法律。首先由教师介绍,然后由各组组长或成员将经典的案例分享给大家,全班同学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结束教学。3.针对某一行业的行为法规,分享经验。第三章中介绍了几个行为法规,首先由教师介绍教材上的内容以及进入职场时必须了解的行为法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相关刊物或互联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汇总讨论,最后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4.通过自学完成论文。最后一章节中的与道德有关的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互联网上查找准备资料,然后经过小组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成员完成一份报告。

三、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讨论分享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临近期末,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发放了关于“讨论分享式教学法”的调查问卷并仔细分析了调查结果。1.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讨论分享式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当被问及“你愿意在课堂上扮演怎样的角色”时,91.6%的学生表示愿意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的传授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成为重要的课堂参与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枯燥学习为有兴趣的学习。教师布置的每一次课堂活动作业,都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使学生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辩论会上,每一位同学都是主导者,这样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会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地查找资料,进行思考整理,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中,讨论分享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被问及“你的思维比以前更活跃了吗”时,86%的学生认为有较大的提高。在小组的讨论以及课堂上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对于学生或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其他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有条不紊地解决这个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在小组成员的讨论中,潜移默化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并从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3.促进了师生及生生间的双向交流。讨论分享式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3]。在课堂活动准备工作阶段,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为了达成目标,学生之间要不断的交流合作。在课堂讨论中,不仅促进了生生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开展讨论分享式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同时讨论分享式教学能形成学生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环境,通过讨论,学生间可以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正确观点,纠正自己的错误,使模糊认识变得更加明确。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是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计算机职业道德教学的初步探索,现已面向学院所有本科生开设了“社会职业道德”课程。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也初步开设了一些关于计算机伦理学的课程,所以对“计算机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用“讨论分享式教学法”对于推动我国计算机伦理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今后会在更多的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职业道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