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在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经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支农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营形势持续看好。在这一新时期,农村合作银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省联社调研提纲要求,结合农村合作银行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就农村合作银行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一、全省农村合作银行运行基本情况

  目前,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已经组建银行类机构25家,占全省合作金融机构数的35%。挂牌开业的农村合作银行有16家,其中苏中6家、苏北10家,另有8家联社在组织筹建过程中,组建银行是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工作的重点。

  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合行经营情况各异,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有的是在县域、有的是在市区、有的是在城郊结合部,导致服务产品和服务对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县域经济纯农业的农合行,以服务农户、支持“大农业”为主,而城区市场占主体的农合行,服务对象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为主。

  农村合作银行来源于农村信用社,虽然组建银行后各项业务得到了较好发展,市场份额、资金实力、盈利水平、品牌形象有了明显提高,但也要看到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压力还比较大。从全省苏南、苏北、苏中情况看,有的农村合作银行在组建之初就承受了较多的历史包袱,有的为了成功组建银行,采取一些必要的置换措施,但包袱并没有减轻。

  总体来说,我省农村合作银行的家底还比较薄,存款总量不大、资产质量不高、历史包袱不轻、抗风险能力不强等情况的存在是客观的现实。尽管如此,各家农村合作银行针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地方经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发展中逐步提高、壮大。基础比较好的农合行,目前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创造条件,努力推进有农村合作银行向农村商业银行迈进,实现股份合作制向股份制转型,努力做大、做强农村合作银行。

  二、农村合作银行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发展思路不适应。虽然农村信用社翻牌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但有的仅是简单翻牌,改变了名称,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思维、理念依然陈旧保守,经营观念、发展思路、经营机制、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水平等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和改进,不能适应农村合作银行经营转型,被动应付市场竞争。

  2、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不明确,没有具体落实的措施,存在发展目标模糊、经营思路不清、市场定位不明、市场拓展不力,风险防范手段缺乏。

  3、股权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村合作银行的股金总量不大,质量不高,法人股比例偏低,股权比例不科学,不利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合作银行的长远发展,而高管人员入股比例总额、比例偏低,也影响了其对本单位经营风险的关切。此外现有股东素质参差不齐,法人股东经营参与性和关切度不够,引进战略投资者偏少。

  4、金融产品创新不到位。目前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产品比较陈旧、单一,即使产品创新,有的也就是换个称呼,简单包装,无法满足市民、客户金融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省联社的网络功能欠缺,基层创新平台缺乏,技术力量薄弱,依靠自己力量产品创新难度很大,难以形成规模力量。目前的创新基本是依靠银行卡,金融产品的匮乏与农村合作银行很不相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贷记卡、代理销售基金短时期内难以突破,很难与商业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市场,竞争客户。

  5、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农村合作银行还没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高效科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较好的青年员工培养使用不够,对优秀大学生员工有目的培养锻炼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欠缺,员工的精神面貌与商业银行员工还存在明显差距,敬业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不够,员工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银行的需求,打造高素质的团队、培养和塑造复合型人才还有一段距离。

  6、法人治理作用发挥不到位。农村合作银行虽然搭建了法人治理的框架,但实际上具体还没有运行到位,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执行机构的行长室、监督机构的监事会仍然存在职责不分、越权越位、交叉处理等不合规的地方,还没有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三会一层”的运作机制离真正的法人治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真正发挥法人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7、行业管理与发展形势不适宜。目前行业管理组的管理、服务存在局限性,主要是负责各家联社信息的汇报、数据的上报汇总,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缺乏具体实际的管理。省联拨付的办公经费有的地方是用在行业管理、业务发展、宣传活动上,有的是资金流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