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开题报告(2)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四、本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五、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主要过程、步骤、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4---2013.5)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5--2013.12)

  1、调查阶段(2013.5--2013.6)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2013.6---2013.12)

  (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2013.1---2013.12)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4.1---2014.5)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七.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课题组汇集了本校各个年级段的教学教科研骨干,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课题组人员大多参加过县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具体情况如下:

  组 长:陈玉君,小学高级教师,校长,县语文学科带头人,主持的市级两个课题已经结题。

  主持人:周祖连,小学高级教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理论经验,教学效果显著.参与多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获奖或发表:

  2003年12月,撰写的《一点点的节约,一大份的关爱》一文,获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04年12月,撰写的《一小份“资源”,一大份的发现》一文,在省教育科技工会和省陶行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我与新课改》征文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2005年6月,撰写的《让童心在乡土文化中浸润和飞扬》一文,获盐城市“农教杯”新课程征文一等奖。

  2005年6月,撰写的《精彩源于生活》一文,获盐城市“农教杯”新课程征文二等奖。

  2006年8月,撰写的《尊重别人,保护自己》一文,在全县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2007年8月,撰写的《我们的课堂还需要什么?》一文,获盐城市“农教杯”新课程征文三等奖。

  2007年12月,撰写的《让数学和生活零距离》一文,获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2007年12月在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征文评选活动中,本人撰写的《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一文,荣获二等奖。

  2008年12月,撰写的《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更精彩》一文,获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2010年12月,本人撰写的《还给学生一双“美”的眼睛》一文,获响水县中小学(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年12月,撰写的《科学课中的用“材”之道》一文,获响水县2010年“未来杯”科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2010年12月,撰写的《把和谐的阳光撒向课堂》一文,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经费保证: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于2005年9月出台了课题研究资助条例,有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学校每年都安排经费两万多元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师学习培训。

  (3)、制度保证:

  学校对课题研究所需的物材给予保障和支持,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励制度,按月进行考核评比,结果与教师晋级、评优、绩效工资挂钩,定期对教学、教研实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为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和组织保障。保证研究课题工作正常开展。

  (4)、专家保证:我校是市教育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拟聘请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定期来校作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