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国内顶尖院校求职经历谈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前些年也掀起过国内各大院校争抢海归博士的高潮。名校更是打出海归博士的毕业院校,以吸引考生报考。现在留学归国的人数越来越多,海归已经不是什么 新鲜抢手货了。国内的顶尖大学也开始从引进海归的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例如对于引进的海归,本科需要211院校毕业,在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发文几篇,有无重 大研究成果,研究经历等等都是考虑的因素。接下来我们看海归求职国内顶尖院校的真实招聘情况。

  一、个人背景:国内本科,法国工程师学校,获硕士、博士学位

  目标院校:国内top 10 985高校

  本人国内本科也是这所学校的,硕士和博士在法国,硕士在法国不算好的工程师学校,博士所在实验室在本领域还算不错,不过也不是全世界本领域top 3的实验室。

  在博士期间发的一作期刊,按照中科院的期刊分类,二类期刊两篇,三类期刊一篇。二作二类期刊一篇。

  最后面试轻松过,通过skype blabla讲了十几分钟,最后评委会的老师说我问了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你多大,你是哪里的,你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工作?Orz……不过当时说可能给副教授,结果也只是给了讲师的职位。

  所以感觉面试完全是过场,主要还是所从事领域和发表期刊。

  现在基本如果博士想直接进这个学院去当讲师,必须要有海外经历,也许是博士,也许是博后,或者访问学者,这一点负责招我的老师明确说了,而且本科必须是 211以上高校毕业。另外,对于期刊的要求,本校当时另外一个学院对于国内博士要求的是至少4篇一作二类期刊以上(能在国内实验室博士期间做到这一点,那 简直就是大牛……按我看到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对于海归博士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同时也经历了中科院的招聘,也是直接给中级职称。不过中科院的老师说,如果说是还在海外做个博后,回来是副高职称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如果到好学校或者研究所想直接上副高职称,还是在海外做个博后比较靠谱,不然本身在这些地方由讲师或者助研升到副高职称,还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同时讲师还有教学任务,更加占用时间和精力。

  而且,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作为讲师,副教授还是教授进校以后,第一次都是三年合同,三年后再评估,不好就走人,如果通过评估,又是一个三年合同,要等到这个三年合同结束以后,才有可能变成长期合同。不过中科院说的是,如果评上副高职称,就变成有编制的了。

  另外,实验室本身对口的专业很重要。我在学校没啥关系,本身本科也不是从招我的这个学院毕业的,但是之前回学校参加过交流,这个学校最近大力发展的实验 室跟我博士方向很接近,而且这个专业的博士也不是很多,所以老师一直很热情邀请我回来,所以如果你的专业有比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对于硬件的要求肯定是可以 适当放宽的。现在很多国内高校都有在海外的宣讲会,可以多多参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博士的方向,也要慎重考虑。

  二、三个身边的例子

  1、一个是浙大心理学博士毕业,无海归背景,毕业后先到武汉大学做了几年博后,相当于先做几年学徒工,然后转教学岗。

  2、一个是高中同学,本科保送南大,后在斯坦福读博,好像基础物理方面的,留学期间在nature、science上灌过水,现在回南大教书,已经被聘为教授博导了。

  3、一个是我大学同学,浙大临床七年制,毕业后不做临床了,去耶鲁读了生物的博士。现在毕业后回浙大教书。她老公在耶鲁认识的,学计算机的,本科好像是上海交大还是复旦,现在也在浙大教书。

  这些都是我差不多可以确定,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即使有关系也是老板间的,等于是上学以后建立起来的,关系的基础应该还是对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信任。当然了,如果是学医的话,在附属医院工作,熬上二十年,运气好晋升到副教授,也是教学岗。

  在硬杠杠条件上的要求我觉得还在其次,关键是你得先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到顶尖级大学当老师是想图什么。要知道,在这些大学当老师压力可是很大的。上次 开同学会,上面说的这个耶鲁回来的同学讲的,他们海归回来也只是讲师,每年有SCI要求,课题要求,而且要求四年还是六年内(具体忘了)达到升副教授的条 件并且晋升副教授,如果达不到,那么不升即走。那天我们聚会吃完饭送她回家,已经十点多了,她打电话给老公说,我要到家了,你赶紧从实验室回来吧!她当年 之所以放弃临床,是因为不愿意太多和人打交道,而是喜欢实验室研究。她老公在自己的研究方面也是兴趣极大。所以,虽然有这些晋升要求,他们也还是乐此不 疲。在大学教书正好是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可以有好的实验室和好的学术平台。

  所以,进大学教书只是一个入口,一个开始,大学只是你需要 的舞台,你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应该是在大学发展所进一步需要的那些东西,比如对学术的兴趣和执着;而诸如学历之类的东西,只是些敲门砖罢了。如果仅仅是像题 主说的那样,因为对某个老师的非分之想,而产生的这种职业选择,最好还是三思。

https://www.un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