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机到银行到南航:寻找兴趣,坚定转行(3)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从9月份开始做准备,到12月7日正式签约,近三个月的过程说不上路漫漫其修远,但也绝不轻松。每天晚上看看更新的就业信息,机械地复制粘贴简历,接到021的电话就集中注意力,一次笔试或面试就用掉一天的时间,一天中赶两场三场也不是没有过……身体上的劳累尚可接受,精神上的疲惫才是障碍。在看到周围同学渐渐都拿到offer,压力之大可想而之,加上一直奔波的疲劳,很多同学都在拿到第一个offer后就产生了放弃继续找下去的念头。我的状态倒还算不错,在周围人都感到疲惫和灰心丧气的时候还能每天精力充沛地奔波并乐此不疲。在拿到第一个offer后,一下子找到了认可,晚餐把蛋炒面改为了香菇肉丝炒面以庆祝。后面信心也就更足了,虽然机会在减少,信心却在增加。最终在就业形势不佳的情况下找到比较满意的归属,也算是较为圆满的结局。

  以下是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找工作的第一步,不是关注就业信息制作简历,而是对职业生涯做一个规划。到底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学校所在地还是回家发展?国企、外企还是事业单位,金融行业、IT还 是其他行业?具体选择什么职位从事怎样性质的工作?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就业的大方向是技术或非技术。如果说在暑假之前我还不确定自己的倾向,那么在 暑假见识到那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快乐的因素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更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计算机专业对我来说虽然不能说深恶痛绝,这么多 年下来也还学得进去,但也深知天天面对电脑去编程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内容。放弃学习了六年的计算机专业需要勇气,但一直坚信此时转行是代价最小的时候,加 上尝试另一种工作的吸引力,让我在求职初期确定了非技术的大方向。 在 分析了自己的喜好和优缺点之后,把主要目标放在旅游行业。一方面自己对出游及地理文化知识较感兴趣,另一方面这是一个飞速发展且不会衰落的行业。进一步寻 找相关资料,确定了主要目标:携程旅行网,原因是以网站为主的服务跟本专业有一定关系,国内领先的旅游网站的地位也让我能看到发展前景。但毕竟不能把宝压 在一家企业身上,于是其他行业和职位也在同步考虑。

  职 位的选择破费心机,在决定放弃了技术方向后,就需要对其他职位如销售、市场、产品、策划等等都需要一个大体的了解,而对于不同公司这些职位的工作内容也不 一样,且宣传内容不能全信,很多真实情况得进入公司以后才了解。在得知很多公司有管理培训生这一岗位后,认为这是比较适合我的选择。一方面,不同部门的轮 岗机会能使我发现兴趣所在,找到最终合适的定岗;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较好的发展前途,因此很多不同行业外企的管培生都是我投递简历的首选。 当 然这些只是理想因素,事实上在规划了一条完美的通向理想之路后,现实往往不会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很多同学想进外企做软件开发,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外企缩 招,选择的空间一下子就小了很多。因此不得不海投简历,做好从理想的悬崖掉落后用现实缓冲的打算。事实证明,在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些缓冲因素成了最后的救 命稻草。 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一个过程,并非 关起房门面壁三天就能想出结果,而是在投递简历、面试交流过程中渐渐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确定初步的意向后渐渐细化,最后确定目标。这个过程中,会发现 很多情况与原来想的不尽相同甚至相反,是一个想法不断改变的过程。如了解到管理培训生这一职位后我认为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就投了很多公司的这个职 位。但事实是很多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只是一个不明确的招聘岗位,把应届生招聘过来后安排到缺人的部门,和普通员工一样发展,而不是向管理层培养,这也是我最 终放弃一度视为目标的携程的原因。

  在寻找 适合自己的岗位时有两点心得:一是可以根据职位要求寻找合适的选择,若你看到一个职位的要求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做,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职位是符合你的。如在 偶然机会下我在一个旅游网站的招聘页面看到“旅游资讯编辑”这一职位的要求是:性格开朗,做事认真踏实,有耐心,勤奋好学,热爱旅游行业;具备一定的文字 功底;喜欢照相,摄影功底好者优先;喜欢读书、具有一定旅游知识;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英语6级以上优先等,每一条要求都是我平时喜欢或擅长做的事,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这样的工作自然作为求职首选。二是在准备自我介绍时得准备为什么选择这家单位,若你发现自己说得理直气壮且都是真心话,证明这的确是你想去的单位,反之则仅作为保底选择而已。 规 划未来的大忌是人云亦云,表现为觉得学的是这个专业就理所应当地从事相关工作,或周围人投的都是本专业相关单位,也就懒得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事实上很多 职位都不限专业,只要感兴趣且努力去争取,都有可能被录用。一份合适的工作是自己未来几十年要做的事,随大流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 关于简历,一页就够,在制作完成后与周围的人交流,互相比较后发现不足再加以改进是不错的方法。刚开始找工作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是带着一份简历投遍所有单 位,后来发现这样很没有针对性,因此最好是根据不同的目标企业和职位简单修改简历内容,尽可能做到经历与岗位有相关度,让HR觉得你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这份工作的。 虽然大多数企业都接受网上投递,但一份整洁美观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简历在面试时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简历绝非一张简单的A4纸 所能包含,而是应在列上的每一条目中都隐藏一段陈述。如列出一个项目,简历上可能只包含起止时间和简单描述,而需要准备的却有项目成因、自己的角色和贡 献、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吸取的教训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项目实用意义等等。换句话说,列举的每一个条目都应对应一段至少三分钟的描述,才能在面试官针 对性问题之下不至于惊慌失措临时组织答案。准备完简历的感觉就是,把人生中的重要经历重新梳理了一遍。且在一次次面试后你会发现,很多面试官问的问题都是 你当初在做那件事情时没有考虑过的,因此经历了一次次面试后通过面试官的问题和反馈也就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在准备好了一份详细的简历和用来面试的 一张纸简历后,网申过程也就是不断复制,能节省很多时间。

  三、 笔试环节比较简单,根据不同岗位对应准备不同内容即可。大部分非技术企业考察内容都是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能力和英文水平,因此需要在这方面做些准备,如在 图书馆做一些行测的题目找找感觉。在开始做一份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好时间,因为很多笔试的题量都是大到无法做完,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总览所有题目后挑容易的 做,遇到难题蒙个答案做上标记然后跳过,后面有时间就回头再做,没时间就果断放弃。

  四、 面试,可谓求职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在有了面试机会后首先要做的是准备工作,如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在行业中的位置、职位信息、招聘要 求,以及公司位置、交通情况等。每一次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我都会确认一下自己申请的岗位,在百度百科里大体了解企业情况,查好地铁公交线路,计算时间后确定 何时出发,准备好发问环节要问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面试如同相亲,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造成第一印象的因素有发型、笑容、着装、走路姿势和说话声音等细节,在保持外表整洁的基础上增加自信即可。主动打招呼,礼貌地微笑都能给面试官留下不错的印象,这些细节也是一次次积累起来的。 面 试第一步一般是自我介绍,这一环节是造成第一印象的主要机会,因此需要着重准备。事先准备好自我介绍的模板能够保证在气氛紧张的环境中不至于无话可说,模 板大体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经历、优势所在和申请某一职位的原因,力求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为佳。很多同学的自我介绍只是重复简历内容,包括我刚开始也是如 此。在后来的面试经历中意识到应该展示给面试官的是与其他应聘者不同的一面,让面试官觉得你更适合此职位,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准备不同的自我介绍。 自 我介绍后,面试官一般都会针对介绍的内容和简历提问。回答问题时,尽量简洁并用事例证明以增加说服力。

  一些通用的问题可以提前准备,如你遇到过的最困难的 事,你最努力做过的一件事,如何证明你在某方面的优势等。面试官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是想通过这些经历看出你具备的一些素质,因此准备回答时不能仅仅陈述事 实,而应该有所侧重点地表达出自己在经历中表现出了怎样的能力。在遇到没有准备的问题时,得快速梳理相关经历并组织语言回答。如在介绍了一段经历后,面试 官可能会问在这份经历中有没有发生过阻碍整个团队目标达成的事,你是如何解决的。很可能你已经记不起有没有这样的事,但得快速回忆相关事例。实在是无法回 忆起来的时候,回答也有一定的技巧:不能直接说没有,而可以说“虽然暂时回忆不起来有没有对应的经历,但在我的另一份经历中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然后展 开回答,也算是从侧面回答了面试官的问题,并且把话题引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使面试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回答问题本着不说假话的原则,但也不代表说的都是真心话。例如面试官在问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时,真话可能是:这只是我投的几十家企业中的一家,既然给了我面试机会我就来试试,拿到了offer也 不一定会来,只是作为保底,这个职位我也不了解,只是看上去还不错就投了。但回答的内容却是另外一回事了,得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表达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渴望 和对公司的认可。

  在回答问题前先思考一下面试官在听到答案时的反应和可能会在此基础上发问的其他问题,不能把自己置于囧境,犯类似于回答通过谷歌地图找到 百度公司这样的错误。 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是面试官问面试者有没有问题要问,要事先准备好问题通过这次机会尽可能更多地了解企业和申请的职位,这样既能增加选择时的考虑因素,也能让面试官觉得你对这个职位是有兴趣的。 面试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群面,大部分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在20场面试中有7场 群面,悉数通过,因此有一定经验可言。群面考察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包括组织能力、领导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主要流程是给出案例,在读题 后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讨论得出统一意见,推举出一个人陈述讨论结果,最后面试官提问。小组里一般有几个角色:领导者、计时员、协调者、发言者、提 出想法的人和打酱油的。领导者并非一开始就确定,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组织大家的观点,给出思路引导大家思考;计时员和协调者往往是同一人,负责时间的 控制和推进讨论的进度。有些人并没有过多建议应该如何讨论,但每提出自己的观点都能得到其他人的赞同,让别人围绕着自己的想法展开讨论,这就是有独立想法 的人。还有些人不断附和别人的观点,甚至有人总是在别人的观点中挑刺,阻碍了讨论的发展。这些角色并非分工明确,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在不同时刻扮演不同角 色,或者每个人都在推进讨论的进程而不是团结在某一个人周围。 开 始读题后就应在最短时间内明确题目要求,组织好自己的观点并记录下来,包括应该以怎样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自己的建议等。在有过几次群面经验 后,即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应该扮演的角色:组织能力较强的可以担任领导者,口才好的就做最后的发言陈述。角色的确定也视队友的水平而定,有人在自我介绍 中就表现得很有自信,气场很强大,一看就是领导者,有人说话很有水平表达流利清晰,是发言者的不二人选。明确了定位以后就要做出针对性的行为让面试官看 到,如我在读题后如果感觉大家题目读的差不多了但还没有人发言,就会提出自己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供大家参考,然后让每个人阐述观点;看到某人的观点和 前面的重复了后会提示是否有其他观点要表述,几个人的观点产生分歧争论不休时应及时制止提示并换个思路;在面对需要给出选择的问题中时间快到了却还无法得 出结论时,就不得不用投票表决的方法给出最后答案。 面 试官通过群面的形式判断应聘者是否能在团队工作中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努力使自己融入团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争取为最后意见的达成做出贡献。一般来说 陈述者、领导者和组织者都能顺利通过群面,而默默无闻的、在讨论中固执地坚持错误意见的会被淘汰。这也是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结果,若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则需要更加注意吸引面试官的眼球。而平时有过学生工作经验的人每一次开会都类似于小组讨论,自然占有优势。 说 到底,面试是一个把自己的优点表现给面试官的过程。有时在面试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已经控制了面试进程的发展,通过回答去引导面试官问问题,展现出了自己熟 悉的方面;失败的面试则是被面试官揪住某一方面不放,露出缺点后欲盖弥彰,自然没有好的结果。每一次面试都应该总结表现的优劣之处,争取下次改正,也就能 表现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