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开题报告范文(2)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课题的界定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核心内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本研究的突出特点是行动研究,旨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让学校中的主体参与到研究中来,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个体、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参与进来,通过教材建设、学科渗透,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关注个性化的教育。

  本课题旨在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于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了解实践工作和相关情境,使实践工作能够付诸实施而有成效。它的基本内涵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显著特征是:为行动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心理健康是涉及到学校中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是行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他们同时也都是研究者。而且就心理健康研究本身而言,纯理论的研究有其统率指导和上位引领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践行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要从实践行动中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也要在实践行动中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的总目标

  本课题的总目标是,通过各学校的积极参与,使得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教师宽容、慈爱,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教师和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课题的具体目标

  本课题的具体目标是:呼吁学校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全部参与行动和研究,呼吁社会、学校和家庭全部关注和参与,呼吁家长、教师、校长和学生加入和参与,使教师和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职业倦殆、心理重负的教师和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途径方法。

  通过宣传海报、心理课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使得家长、学生、教师、校长等获得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以最广泛的渠道和途径普及到最广泛的人群。

  2、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教材、学科渗透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材的研发与建设,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通过心理课堂的开设,使得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更加深入,找到一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行动研究的广阔的途径。

  3、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表面,更要深入到实践中,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员参与和加入共建美好的、宽松的心灵环境。

  4、 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