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评语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每到期末,评语是班主任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下面小编收集了教学反思评语,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学反思评语

  本课延续第一单元“跟着走”进教室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士兵的形象踩着恒拍进教室。我用长笛吹奏《土耳其进行曲》为学生伴奏,个人认为教师演奏乐曲比播放录音给学生带来的感受要强烈,现场演奏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但长笛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并没有延续下去,事后想想,颇觉遗憾!如果把长笛在其他教学环节、在恰当的时机再出现一下,不至于昙花一现。

  为了更契合本课主题“雨”,我创设了“森林之旅”情境。让孩子们扮演小动物,来到了森林里,然后通过模拟“下雨了”、“躲雨”等情境活动使孩子们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在这过程中,我把之前课上玩过的游戏《官兵捉强盗》顺势换了个名字——《猎狗捉小兔》,一方面是为了跟“森林之旅”有关,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毕竟小动物的名字更富有童趣。这个游戏的关注点不应该是游戏本身,而要引导学生关注老师在游戏准备阶段、进行过程中的歌声信号。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关键点,游戏的初衷和性质就变了。游戏本应该是为了音乐服务,不能颠倒主次。尤其对于小孩子,玩游戏是天性,如何让这些孩子在发挥天性的时候密切关注音乐、体验音乐情感是我要补的功课。

  本节课在模拟下雨过程中,学生能及时根据老师的歌唱力度和速度变化做出躲雨的反应,但这节课只是完成了一系列躲雨的动作,忽视了这个环节要体现的音乐要素,如: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快慢做出与之相符合的躲雨肢体反应等。

  用猜谜语游戏来巩固节奏型“XX X”,这样的形式学生很感兴趣。但对这个节奏的把握还不够深入,如果把这条节奏同时运用于做声势模仿雨声,或在《小雨沙沙》中激发学生,认知歌词背后的节奏(“X X X X  XX X”关联着“小 雨 小 雨 沙沙 沙”),这个节奏教学才是深入的,才是有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因此,看似简简单单的猜谜语、拍节奏,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老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音乐元素,帮助学生接收这些信息,并在相关音乐活动中将体现出来。

  《小雨沙沙》是我从人音版教材里加入到本课中来的,目的是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一点歌唱的练习。但因为前面的环节花了较多时间,在学唱《小雨沙沙》时就比较仓促,又预设添加了声部、声势、打击乐器等,在实践教学中没能应变处理,导致课堂最后有些混乱。更不应该的是,我上课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最后草草了事,没给学生提要求,也没有回顾本课教学,结尾没有结束感。课后,我深刻认识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还需要足够的耐心,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能要求他们一节课就呈现出所有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时刻记住学生才是主体。当教学没有达到预设目标时,要耐心引导或反问自己是不是要精减内容,课堂上需要的不是“五花八门”,而是“一心一意”。

  整体来说,这节课学生“玩”得多,老师“说”得多,要呈现的内容多,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多,众所周知,杂念“多”了,就不“精”了。课前,应该有一条明确的主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条主线来进行。不急于求成,不揠苗助长,通过循循善诱,达成目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和学会音乐。

  通过这次调研,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教学的优势和劣势,亮点继续保持,缺陷抓紧修复。只要关注学生,关注细节,相信下节课会“玩”出精彩!

  篇二:教学反思评语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教学反思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