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乌鸦喝水的故事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9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的那个《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下面是小编推荐的新乌鸦喝水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按照睡前讲故事的习惯,我也给儿子讲到了那个故事:乌鸦口渴了,找水喝,它看到井边有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于是乌鸦就把嘴升进去,可是怎么也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这是聪明的乌鸦灵机一动,把周围的石子一个一个地用嘴衔到了瓶子里,这是水涨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当时我是这样讲的,为了让儿子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给儿子做了个实验,先拿来一个瓶子,倒了些水,然后再瓶子的外面做个记号,然后和儿子一起把小石子放到水里面,等到有了一定的变化后,我让儿子仔细看前后的变化,看水是不是涨高了,儿子很高兴的说:“嗯”。

  当我还一直在为自己的这次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13素质教育方式而感到高兴时,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幅图片。那是一个看图作文,图片上有两个对比的图:守旧的乌鸦通过衔石头的方式来喝水,而创新的乌鸦则很轻松地拿一根吸管就可以喝到水了。当时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我很受震撼,原来我教给儿子的是一种已经很陈旧的思想,而且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也已经 限制了儿子的思维,潜意识地告诉他乌鸦只有衔石头才能喝到水。是啊,我为什么不先问儿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

  受此启发,我回去后就问儿子,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儿子不加思索 地说:“放小石子。”然后我又问他,那你怎样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这时的儿子倒是思索了一番然后说:“我可以用管管吸得喝,我还可以用勺子喝,还可以倒出来喝”!好聪明的儿子,然后我又继续说:“那乌鸦可不可以也这样喝呢”儿子的回答是肯定的。

  这时的我真有点惭愧,如果不是那幅图,我对儿子的教育就会 陷入先入为主,因循守旧的老路了。通过这件事,我深受启发,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如果他是对的,我们不仿听他的,如果他错了,我们要慢慢地告诉他错误的地方在哪,应该如何去改正。另外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地聆听儿子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让他去动脑筋,而不是先入为主,或者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如果这样下去, 只能培养孩子的一种单一思维,甚至不懂得自己去思考去创新。

  我们培养的是孩子的创新,培养的是孩子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我们的影子!我很庆幸我的孩子还小,在他如天空般广阔的思维里我要给予他一艘自由驰骋的小船,任凭他在人生的大海里劈荆斩浪,勇往直前!

  新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喝水新故事》挺有意思。内容主要写了一只小乌鸦太口渴,来到一口水井旁边想喝水,可井口小又深,喝不到,于是想起了乌鸦祖先的方法——丢石子。可是丢了大半天了,水还是上不来,喜鹊的好心相劝,小乌鸦却大声反驳继续丢石子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看到乌鸦祖先的“投石喝水法”时,不禁眼前一亮,我愿以为乌鸦一直都是笨笨的形象,却能想出这样的方法喝水,我便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心中也开始对它暗自佩服。然而当小乌鸦面对一口水井时还是用老一套的方法,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投石子要投到猴年马月才能投满呀?”当小乌鸦正累得满头大汗时,喜鹊的善意提醒却反遭小乌鸦的反驳,而且竟然振振有词的说:“这投石子是上了书本的办法,到哪里都适用,怎么会有错呢?”

  结果大家不言自明——小乌鸦是不可能喝到水的。如果说书本上的事物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一样,用相同的方法解决自然会成功的,可问题是水瓶和水井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还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怎么会成功呢?

  其实世界上仍有许多这样的人,平时对待问题时总会相信老一套的经验,相信书本上的一切,从来不懂变通,用不同的眼光来对待不同的事物。一遇到问题,困难,就知道照搬经验。虽然有些事实证明经验不一定管用,但还是对它的依赖程度不减丝毫。看了这一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人不能死搬硬套,要依据具体的情况用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去对待,不能盲目相信书本上的老经验,如果一直依赖经验,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经验是有限的,但问题是无限的。成功的经验虽然被写进书本,但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

  新乌鸦喝水的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一根长长的吸管,他一下就想出好办法来了。

  乌鸦用尖尖的嘴巴把吸管从地上叼起来,放到瓶子里。乌鸦一看吸管正好可以够到瓶子里的水,他就把尖尖的嘴叼着吸管喝起来,不一会就把瓶子里的水喝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灰心,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可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