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初入职场不可忽视小节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9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每当新生力量进入单位,都会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除了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有实干精神、懂得人际沟通。天津市青年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在接触众多用人单位时发现,四成左右的企业认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时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值得所有年轻人及其家庭、学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企业不满新人为人处事

  天津青年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接触的众多企业中,对新人要求专业技能的同时,都非常看重新人的综合素质。有将近四成的企业,对所聘用的新人在小细节上的表现不太满意,表现在职业道德,尤其是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问题更多。比如:有不少新人诚信意识薄弱,动辄“跳槽”;也有不少新人不能很好地与单位里的“老人儿”沟通,在工作中配合不起来,甚至产生矛盾。虽然都是小事,却为个人的综合素质上打了折扣。

  点小事影响个人前途

  为了了解新人在初入职场时的一些问题,记者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单位——一家私营企业,一所高职院校和一个市直机关单位。通过对“老人儿”们的采访发现,他们对新人最不满意的三个问题是:煲电话粥,没有“眼力见儿”和不注意检点个人言行。市直机关的工作人员提起办公室新人时的反映是:在小事上做得不周到,比如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文件、接听电话等,不主动去做,其实这些小事可以帮助新人融入到同事之中。私企的员工对新人最大的不满是: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形象,比如,有新人在接电话时都是生硬地说:“你找谁?”“我不知道。”让对方很不舒服。还有很多新人每天抱着电脑,做的却都是自己的私事。高校老师对新同事的建议则是:多注意单位的规定。一些新老师总是在办公室里化妆、吃零食、要么抱着电话打个没完,这样在学生们面前自己的形象就打了折。这些批评其实都是针对小事,但这些小事影响了同事们对新人的好感,甚至影响了工作中的配合。

  前辈建议虚心接受

  天津青年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总结了“老人儿”的建议:初入职场者应能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同事配合默契;性格开朗,主动热情,尊重同事,主动承担一些工作;在做事时不浮躁,尽量不把自己的私事带进办公室;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单位的规定;特别要提醒新人注意的是,要自觉地避免卷进一些是非当中,不要背后议论他人。

  职场新人要从小处做

  天津青年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邢欣云说,进入工作单位后,新人有一些毛病是正常的,要努力学习改掉小缺点,不要因小事影响工作。注意工作中的小细节,并不是要年轻人学得很圆滑,而是要有礼貌、有修养、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虚心、谨慎,但是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做一个高素质的职场新人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从小处做起。

  阅读延伸:新生代毕业生如何站稳职场

  近日,人人网旗下的招聘网站——人人校招发布《2013初入职场员工满意度调研报告》。该报告共收到有效问卷7万余份,其中来自入职两年的“90后”高校毕业生的问卷占6.1万份。报告显示,工作挑战性较小、内容过于单调成为“90后”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同时,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对工作团队氛围表示失望。

  “感觉自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

  该报告显示,51.27%的被调查者将工作挑战性较小、内容单调选为其对工作内容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有意思的是,虽然有43.47%的被调查者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但将“工作量过大”选为对工作内容不满原因的却只有18.14%。

  对这样的反差,从北京某“985”高校毕业两年的小韩并不惊讶:“我们其实挺愿意吃苦的,关键是想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没有成就感的重复劳动确实很让人难受,感觉自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

  在某著名央企负责企业杂志编辑工作的小韩说,由于工作简单、单调,自己很难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每天,小韩都要处理来自该企业全国分支机构的稿件。然而,在出身新闻专业的小韩看来,这些稿件绝大多数属于传统的宣传套路,行文枯燥。更让小韩觉得没意思的是,辛辛苦苦编好的稿件,只能发在企业内刊上,“出了这个系统,估计也就没人看了”。

  这给小韩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在校期间,小韩是校园刊物的负责人,策划过一系列轰动校园的报道,一些报道还推动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没想到工作后,这种小小的成就感连一次都没感觉到。”小韩说。

  此外,虽然外界常给“90后”贴上“独立、个性、标新立异”的标签,该报告却显示,对企业工作氛围不满意的员工样本中,高达50.75%的人认为团队协作精神欠佳是其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远高于上下级关系疏远(23.51%)以及同事间人际关系冷淡(16.42%)。

  “对工作有心,就一定能取得突破”

  如何看待“90后”对工作“单调、没意思”的吐槽?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金松从自己的科研经历出发,给出建议:“重复性的工作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心,一样可以取得突破。”

  “年轻人极少有机会和能力一上来就担当大任,从事重复性工作居多,但突破创新恰恰最容易从打破常规入手。”

  北京某文化公司的项目经理刘金涛告诉记者,他们非常看重新人在日常琐碎工作中的表现,“一个人有没有进取心,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恰恰最能从简单工作中看出来”。

  刘金涛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公关部后,每天的工作就是联系媒体,准备宣传材料。然而他很快就总结出不同媒体的关注点,别人把同一份材料发给不同媒体,他则是准备各有侧重的材料,并附上潜在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记者因此很乐意和他交朋友,客户对宣传效果也很满意,他也获得提拔。“对工作这么有心的人,在哪都会被重用。”刘金涛说。

  针对“90后”对工作团队协作的诉求,《你也可以进名企》一书作者、国家职业指导师张慕梁认为,职场新人对团队协作应有清晰认识。“很多新人以为协作就是老人帮自己完成工作。但实际工作中,需要个人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团队合作建立在个人工作基础上,一味抱怨协作不力,只是让自己逃避责任。”张慕梁说。

  “气可鼓不可泄,多安排新人从事挑战性工作”

  在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杨灿坤看来,“90后”的吐糟,对用人单位也是一种提醒。“年轻人表现自己的欲望强烈,企业应该掌握这种心理特点,不能一味按老思路面对新生代。气可鼓不可泄,安排新人从事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杨灿坤说。

  刘金涛告诉记者,公司也已注意到“90后”员工的新特质。如今,公司已经加大对新进大学生的培训力度,同时设立实习项目基金。等培训一结束,这些新人就可自己提出项目进行操作。刘金涛说:“我们不指望项目能立刻带来利润,目的还是希望他们能在项目操作中迅速成长。”

  北京语言大学大四学生林嘉亮表示,如今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与职场还是有些脱节。林嘉亮说,老师们常讲就业形势、求职方法和职业生涯规划,但这些内容在网上就可以了解到,“我们特别想听到职场人士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踏入职场应该注意什么”。

  据张慕梁介绍,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上还存在很大缺陷,如多数上课教师其实并无职场经验、一些院校自行编写的教材质量不高、授课形式僵化等。张慕梁建议,高校应聘请具有丰富职场阅历的人员到校授课,同时转变教学模式,将授课从课堂移植在实习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