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管理正处于系统化管理阶段(2)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9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三)系统化管理的特征

  系统化管理是基于系统思维,重视整体优化、内外适应、多学科融合支撑的管理。其主要特征包括:

  1.重视经营战略,适应竞争需要。重视系统与环境的适应性互动是系统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中叶,环境的理念、战略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企业普遍制定了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管理者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和竞争态势,更加重视提升企业的适应性和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视野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关注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

  2.采用系统管理模式,追求整体最优。在这个阶段,各种系统管理模式在企业得到试验和推广应用,包括起源于美国的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兴起于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英国企业界率先实施的设备综合工程、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推行的“四全一制”管理等。这些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管理优化的整体性、管理目标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完整性、管理主体的全员性、管理职能的协同性、管理过程的闭环性。

  3.管理的重心由物转向人。企业生产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战后”一种新的理念,即“在决定企业效益的生产要素系统中,人是主导性、决定性的要素”,被企业广泛接受,因而管理的重心开始从厂房、设备、资金等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企业掀起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员工积极性、改善组织和领导的热潮,例如员工参与管理、授权、自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持股等。20世纪70-80年代企业文化开始受到各国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日渐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管理中综合应用多学科方法与计算机手段。在科学化管理阶段,管理层往往关注专业特长的发挥,分别优化生产管理(如动作时间研究)、会计核算(如科目设计和记账方法)、营销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如人员选拔)等。在系统化管理阶段,管理层倾向于综合运用经济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方法,解决诸如工业工程、项目管理、品牌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问题。并大量采用规划论、排队论、博弈论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解决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问题。

  5.管理人员职业化,公司治理规范化。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MBA教育发展迅速,职业经理人大量进入管理阶层,他们在企业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乃至有专家惊呼发生了“经理革命”。各国从法律层面到市场监管层面,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出资人对经营者、各级经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https://www.un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