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北美的女生独自打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一个人在国外生活,因为确实不容易。下面是CN人才网为您精心整理的留学北美的女生独自打拼的故事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

  吴绢,2010年通过维伯教育到美国的北卡莱纳州立大学留学。初到学校时,听说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当时她心里想,这样的话,英语怎么提高?她决定找个美国室友,以此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了解美国深层次文化。在出国之前,中介的老师给她做了很多国外生活的辅导,但与美国室友相处的时间里,文化差异的碰撞还是让她尴尬了一回。

  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在读研究生。搬家第一天,这位美国室友令人有些费解,她的家什里除了植物就是植物,来来回回搬上来的都是一盆盆植物。因为租房子的事情,吴绢和她比较熟,于是动身帮忙:“让我帮你吧?”美国室友客气地说:“不用,真的谢谢你。”“没关系,我反正也没什么事。”吴绢说完,准备去搬一盆植物。不料,这位温婉的美国室友突然大声嚷叫起来:“我说了不用,你知道"不"的意思吗?"不"的意思就是"不"!”吴绢一下呆住了,根本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番好心会是这样的下场。后来,或是有点不好意思,这位美国室友送了吴绢一本图画书,算是道歉。

  刚开始,吴绢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gre、托福考那么高分,却连最简单的一句“no means no!”都不明白。这边,一片好心天地可鉴;那边,室友大概觉得她是一个无视他人感受的“坏蛋”。后来,吴绢慢慢领悟到,这不是谁的错,只是文化差异的碰撞。

  吴雅,2009年9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就读商业,并拿到入学奖学金。

  抵达多伦多的第四天,吴雅参加迎新活动,看到女生们聚在屋子里喝酒、聊天,她站在一边,什么也听不懂。走出门,吴雅给家里打电话,之后嚎啕大哭。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无助,让她有点崩溃。可是,异国他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最初,吴雅总在校园里迷路,要花一整晚预习完教授两个小时讲完的课程,总向身边的人借笔记。在一次行为学的课上,教授问谁愿意当liaison(公共关系专员),吴雅本能地举起了手,却不知道“liaison”是什么意思,结果洋相百出。但是,吴雅却没有因为此事而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相反,教授真诚的鼓励给了她很大的勇气,让她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加用心听课,不懂就问。在生活上,吴雅时常用这个办法:当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身体语言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慢慢地,她能听懂课,看懂书,生活和学习变得顺利,她常在图书馆里呆一整天,也开始去参加各类讲座和社团活动。后来,吴雅还当上了学校对外经贸社语言组的负责人。期末考试,她拿了全a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