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后感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子夜读后感 篇【1】

  在今天的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子夜》。

  《子夜》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其主人公吴荪甫更是当时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小说以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了雄心勃勃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并以吴荪甫的失败为结局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种复杂的阶级关系、社会关系,并以吴荪甫的失败有力地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的中国没有也不可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的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风貌。茅盾笔下的吴荪甫是一个具有硬干气魄、冒险精神和雄厚实力的企业家。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

  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要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ZF像个ZF”。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能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成为泡影。就这样满怀雄心壮志的吴荪甫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

  之所以产生这种结局,吴荪甫本身的矛盾的性格也占了很大的因素,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虽然这一切看似可笑,可是它们却显得十分自然,并将吴荪甫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吴荪甫的失败充分的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表明了民主共和乃是大势所趋。由此看来《子夜》无论是在文体还是内容方面都十分优秀,而且给人的感觉十分真实,不像寻常的小说那样虚构情节,更是彰显了这篇文章的特色。

  子夜读后感 篇【2】

  从小到大,写了无数的读后感,这是最无语的一次,却是看的时间最长的一部书。

  我是真当经典来读的,可是,一般神圣的东西凡人是看不懂的。比如这个《子夜》,真是够头疼的。如果这不是本名著,如果我不是附庸风雅,我是坚持不到读完的。事先看过解读,知道这是部了不起的书,什么线索错综复杂(说是八条线索同时穿插进行),什么全景式叙述,我记不得了,唉,可能是好东西不好消化。

  那个年代的背景,人们的状态我已经完全体会不到,所以我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我也不知道资本家如何去运作资本,我不了解公债到底咋回事(什么“空头”“多头”的莫名其妙),我更不知道那时候的军阀混战具体是什么样子,总之,看完了,就忘记了。没正儿八经的看,实在闲的无聊的时候就看,大概看了半年了吧。可是是因为我不虔诚,所以我看的很压抑。

  我印象里子夜应该是晚上最黑的时候,还真是符合这本书的基调,黑漆漆的,好多场景也是晚上,用夜色掩饰每一个人焦虑恐慌的内心,可是花花绿绿的霓虹灯更把人搅得不得安宁。夜上海,是空虚的心灵无处排解的产物,看似繁华,终是泡影。

  一个旧时代刚刚消亡,吴老太爷已经抱着《太上感应篇》西去,新的时代还未建构成立,就算四小姐离开吴公馆也没想好未来的路,吴荪甫抱着专制的观念控制着吴公馆,又以民族资本家的身份放眼整个中国社会,这是什么,夹缝中求生存,瞻前顾后的结局只能是破产。

  纠结,一直纠结。所有的问题都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连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组织也没有具体可行的方针政策,整个社会都是一片混乱。也许是因为这,有些人变得玩世不恭,对待爱情、事业变得毫不在乎,只是一时行乐。就算是像吴荪甫那样兢兢业业,也不一定就有好结果,那个赵伯韬也不一定就是真赢了,唉,没法说的事儿。

  没有出路。子夜的结局只是吴荪甫的结局,对于中国当时的前程是没有出路的。我不理解社会主义,可是我现在知道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句话的含义。不是没有走过别的路,别的路是真的走不通!

  到此为止,就算是留个记号,证明我看了这本书,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再看《子夜》,会有新的感悟,更深刻,更透彻,再说吧,我也在纠结中……

  子夜读后感 篇【3】

  我是一个小书虫,这次有幸读到了《子夜》这本书。《子夜》,原名《夕阳》,他是中国现代的长篇小说,约有30万字,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并且被译为了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

  《子夜》这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吴荪甫他事业的起落,起初他成立了一家公司,但在他的家乡双桥镇发生了变故,农民开始反抗,因此他的事业逐渐跌入谷底,这使他坐立不安,于是他收买了姚金凤,成功的平息了工潮组织。但却由于工人不断罢工,又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于是赵伯韬为了报仇便依仗外国的强大势力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使他们的经济短缺,对此他竭尽全力的挽留工人,但最终公司以倒闭收尾。

  这本书是通过主人公事业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场景,最后他暗示我们:如果当时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那么,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会更加的殖民地化。

  主人公吴荪甫精明强干,有眼光有魄力,有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雄心。他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如果读了《子夜》你会发现《子夜》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旧中国社会的一角,它道出了那段辛酸的历史,展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民族血泪,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振兴中华让中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