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世界》观后感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09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那么所谓的完美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呢?我想影片结尾很好的交代了这一点。中弹的布奇把我们对完美世界的幻想拉回到了残酷的现实,美好被撕碎了摊在我们面前,小男孩在布奇临终前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童年愿望,却永远地失去了那个如同父亲一样照顾关怀了他一路的伙伴。本文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精心编辑的《完美的世界》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

白得刺眼的日光下,男主布奇枕着臂弯躺在广袤无垠的草地上,四周微风轻拂,钞票被卷起撒落一地,耳边是一片寂静,只有秃鹰的叫声凄厉地盘旋在头顶。电影开篇犹如梦境一般的场景很容易就将观众引向那个导演精心布置的情境中去,让我们不禁对这个所谓的完美世界充满了期待。

可以说,导演很准确地拿捏了观众的口味,将一个饱经沧桑的大叔和一个呆萌乖巧的正太组合在一起,激起了观影者观影的兴趣。再加上在另一位性格暴戾自私残忍的越狱同伙的助攻下,二者的关系早已不是单纯的罪犯和被劫持的人质这样冷冰冰的关系了,而是渐渐变成了同仇敌忾的友好拍档或者说是旅伴,并且一同踏上了追寻完美世界的旅程。

逃犯布奇和小男孩菲利普之间诸多的相似遭遇使得二人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感,尤其是布奇,他一直想方设法地为小男孩去建造那个他曾经幻想过却不曾拥有的美好童年。小精灵服饰、不给糖就捣蛋的万圣节游戏以及孩子应得的理解与尊重,布奇都费劲心力地去达成。都说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也正因如此,这样一个尽管沾满鲜血却细心体贴、充满父爱的形象让人实在讨厌不起来。尤其是那一句“我只杀过两个人,一个是伤害了我妈妈的人,一个是想伤害你的人”更是戳中了观众内心的柔软之处,让人会不知不觉原谅了布奇所做的一切逾越了法律秩序的事。

其实,布奇敲破牢房铁窗的那一刻就已经标志着他对现有法律秩序的反叛与挣脱,他将过往的一切踩在脚下,试图去建立一个游离于法律之外不受秩序所束缚的乌托邦。与布奇一同出逃的同伴特里不同,特里逃出后仍是一个罪恶的人,布奇则是一个改过自新立志、重新做人并对未来有无限期许的人。然而他所憧憬建立的所谓完美世界并非任何一个叛离者都可胜任,影片所要讴歌的是那些在人性立场上的完美者。

在现行的秩序下,我们中的大多数都选择妥协接受法律制度的条条框框,却无形中做着一些尚未被明令禁止却有失道德与公平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去做这件事正是因为制度不会给我们惩罚。或许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一点,我们自认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由制度条令规范的完美世界实则并不完美。

那么所谓的完美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呢?我想影片结尾很好的交代了这一点。中弹的布奇把我们对完美世界的幻想拉回到了残酷的现实,美好被撕碎了摊在我们面前,小男孩在布奇临终前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童年愿望,却永远地失去了那个如同父亲一样照顾关怀了他一路的伙伴。散落在草地上的小精灵面具,被风卷起的美钞,轰鸣的直升机,躺在草地上流血的男人,结尾的一切都让人心痛得无法言说却又不得不心平气和地接受。

因而,我们需要知道,法律和制度只是庇佑我们的工具,它所构成的世界还有太多的缺陷与不完美,而这些不足正需要人性光辉的弥补,才能最终达成完美世界的构建。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

看完整部影片,避免不了的会提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世界上早已是人类心理研究孜孜不倦的话题,作为有着复杂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类错综复杂的心理转变,从来都是心理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声色光影的世界里,科斯特纳将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逃犯演绎的如此细腻,除了感叹老爷子(伊斯特伍德)选角方面的正确抉择,和科斯特纳及其他演员的精湛演技离不开。影片中没有典型的好莱坞大制作,反而是适中透露着一股朴实的乡村气息,让观众得以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影片角色的复杂心理上。难怪很多人会说,这是一部“不太好莱坞”的好莱坞电影。

既然标上了“好莱坞出品”,那绝对不会仅仅给你一个俗套的剧情,此片足够的煽情。况且在导演一栏还赫然写着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要相信,老爷子是一个从来都不会让自己影片流于平庸的老头。影片一上映,不仅得到了评论界极高的赞誉,而且还获得了非常高昂的票房回报。作为一部没有任何高科技辅助的电影,它在美国获得了31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在全球范围内,本片的收入更是达到了1.32亿美元。评论界也对影片交口称赞,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对影片翘起了大拇指。上面也提到过,由于科斯特纳非常细腻的表现出了一个逃犯心情的转变,他所饰演的角色Butch也被称为他所塑造的最杰出的角色。而且,正是在科斯特纳的盛情游说下,老爷子才放弃了只导不演的念头,和科斯特纳联袂奉献了这样一部名流影史的作品。

科斯特纳所扮演的Butch正因为始终有骨子里透出来的这么一股正气,所以似乎从一开始就让人对这个“罪犯”毫无嫌恶之感,反而在看到他宛如一个父亲一样慈爱的望着Phillip的时候,会对他多了些许怜悯之情。在这条逃亡之路上,美国典型的公路电影的特质开始凸显,一切的人物心理变化,都在这条追与逃的美国乡间公路上发生。男孩Phillip最初的惊慌恐惧渐渐被那些与Butch之间的相视而笑所取代,Phillip开始帮助Butch继续他们的逃亡,并与Butch谈论一些男人之间的话题,他开始享受身边这个高大强壮的男人带给自己的父爱。

其实我个人认为,与其说他们是在逃亡,到不如说他们是在相互寻找着自己心中那个“完美的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世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完美的结局,但完美与不完美总是相对而生的。Butch在Phillip眼中的“完美的世界”里找到了摆脱罪恶后的自己。而Phillip也在Butch为他创造的自由中,找到了之前从未感受到过的幸福。而他们彼此得到的,就是他们共同创造的“完美世界”的产物。在影片的最后,老爷子虽然在影片结尾处的处理把一切又拉回到了“现实世界”中,但Butch的死仍然把Phillip在“完美世界”中得到的幸福延续到了“现实世界”里,从而自己也彻底得到了“完美的救赎”。影片结尾无疑是让人“心痛”的,伴随着深深的“遗憾”。Butch中枪之后说到:“我只杀过两个人,一个是伤害我妈妈的人,一个是想伤害你的人。”这就像是把最美的事物撕碎了给你看,还要你不动声色的接受。

可以说整部电影的成功老爷子的功劳占了百分之七十,老爷子对影片的角色定位相当的清晰明了,部分人物也被设置得耐人寻味。Butch的身世是由个犯罪学女专家Sally向观影者娓娓道来,Butch可怜的身世从一位女性的视角描述出来,让人很怜悯,也对此多了一份同情。这点也正好呼应了在影片结尾为什么Sally的反应会如此之大。影片突破了一般逃亡片僵化的传统模式,注重发觉人物身上多侧面的性格内涵,塑造了多个立体化的性格人物。整部影片有浓浓的人情味且带有一定批判性,故事的结构并不复杂,导演在剧情走向上的编排也不算紧凑。甚至中段部分显得多少有一些拖沓冗长,但整部影片的寓意极深,在亡命天涯的途中也完成了自己“完美的救赎” 。影片将公路片、西部片以及逃亡片的特点元素复杂交织,因其发人深省的颇具社会、道德、教育意义的思想内涵而更具艺术张力。

老爷子在整部电影中对人物情感的处理可谓是恰到好处,煽情而不滥情,但有一点让我比较遗憾的是老谋深算的老爷子在影片当中加入了很多“调和剂”,试图使整部电影更为丰富,却最终变成了画蛇添足。如老爷子意有所指的对FBI的嘲弄;对州长选举的讽刺;犯罪学女专家Sally的铺垫等等。我实在看不出那场追车戏的必要性,也看不出老爷子饰演的Garnett和犯罪学女专家Sally之间对手戏与剧情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性。我个人认为其实老爷子完全可以用一种更为精简的方式讲完这个故事。我很能理解老爷子的意图,只是觉得稍微火候不够,混杂了前面所述的主线。逃脱于社会秩序之外是如何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建立起自己的“完美的世界”的。当然,这种乌托邦的世界自然是易碎的、易毁的。不过老爷子还是近乎完美的探讨了这种世界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

在结束完《不可饶恕》的拍摄之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马不停蹄地拍摄又一部影片《完美的世界》。这是两部主题相似的电影,说的都是逃脱于社会秩序之外的主人翁是如何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建立起自己的“完美的世界”的。当然,这种乌托邦的世界自然是易碎的、易毁的。不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还是探讨了这种世界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其实,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摄《火线狙击》的时候,他就得到了本片的剧本。所以《完美的世界》的拍摄工作就停滞了下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说,拍摄这个电影,的确是一个让自己从演员的位置上下来休息休息的好机会。再说,他也累了,想休息一阵子。当他拿着剧本找到凯文·科斯特纳的时候,后者想都没想就接下了这个角色。在阅读完剧本之后,凯文·科斯特纳觉得影片中的瑞德·加内特一角非常适合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扮演。在充分考虑之后,伊斯特伍德觉得自己饰演这个角色并不会抢走凯文·科斯特纳的戏份,于是他便答应了下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表示,他宁愿把时间放在幕后,他想自己能做在摄影机旁,执导一部电影,不用再扮演什么角色了。他已经拍了太多的电影,塑造了太多不同的角色了。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

——如果你觉得这世界快乐,它就是天堂;如果你觉得这世界痛苦,那就是地狱。

他看似冷酷无情,却最看不得小小孩童遭受大人斥责痛打;他看似桀骜不驯,却最富柔情侠骨,哄得那小小男孩以为他是父亲他是童话,又恨又爱又舍不得;他看似亡命天涯,却偏偏潇洒来回一身轻,带着小小男孩如同在郊游,兜风玩耍描绘梦想;他看似作恶多端,一生中却只杀过两个人,一个是伤害他母亲的那个人,另一个,是企图伤害男孩的那个人。他因母亲而受难,从此走上流离不归路;他因回归而丧命,从此望断天涯路。哦,我忘记说,他的童年就是那小小男孩,而那小小男孩又成了他的回归。

不过他与他之间,一个是逃犯,一个是人质。

不过人生就是一个洞,可能在最初可能在最后,总之最后依旧是宿命的原点。从一开始,我便知道了这结束,所以明明不现实却好希望这一路行进,永远不要有结束。

偏偏,他从一开始就教会了男孩摇摇晃晃举起枪,最后便是在摇摇又惴惴中,“砰”的一声打碎了所有一切。那时他只是流血,并没有死,但是他却比死还要难受。轮到他捂着伤口晃晃摇摇地跑,他要追上那因害怕而哭泣着的男孩,他要追上他的童年,他要忏悔他要救赎,他要告诉那男孩他无意杀人,他告诉他,这一生中,他只杀过两个人,一个为他母亲一个为他。

结束依旧要来,尽管我捂着眼睛不想看,只是在手指的夹缝中,我依稀见到了光,也见到了眼泪。如果这人生就是天堂,为何短暂的如此不堪;而如果这人生就是地狱,为何又漫长的这样死寂。

我已经分不清他和他,或许本身就是一个人,一个是现在,一个是过去,只是将来在哪里?或许如他开车时所说,我们坐在梦想时空机里,车前是未来,车后是过去,把着方向盘的车内,便是此时。只是有些梦碎了,有些梦醒了,而有些梦忘记了。

这次他被真正地打中了,洞眼开始一片惨白,之后血便汩汩地涌出。他只是想要掏出那张阿拉斯加的照片给男孩,那是当他童年时他的父亲寄给他的希望之光。

男孩抱着他哭,如同失去了父亲。

男孩本没有父亲,和寡居的母亲过着清寒的生活,不能顽皮不能过圣诞节不能和朋友们做游戏甚至没有坐过摩天轮吃过棉花糖。他在前往阿拉斯加的路上对男孩说你要列张表,把想做的事情都列上去。他说我保证送你回家,他说我发誓。

我并不喜好看典型的美国片,譬如足球、篮球、西部牛仔等等,甚至到现在一直没有看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耀眼的《百万英镑宝贝》。这部片子1993出品,据说结合了公路片、盗匪片以及西部牛仔片,所以有人看出了经济,有人看出了政治,很多人看出了美国精神,而我只是想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

他塞给男孩的钱被直升飞机的气流一吹,从男孩撕破了的小精灵戏服里漏出来,散落在天空,飘到了草地,也轻轻划过他的脸。他使劲望,却已经望断了天涯的路,但此时,他终于做到了他答应男孩的事情,他终于可以解脱。

多么完美的一个世界。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