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返程客流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245万人次。

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34.6万人次,同比增加199.1万人次,同比增长23.8%,运输安全平稳有序。从各铁路局看,北京、呼和浩特、郑州、上海、南昌、南宁、成都铁路局及广铁集团旅客发送量增幅超过20%,其中成都铁路局增幅达到36.9%。

为满足返程旅客集中出行需要,铁路部门发挥高铁成网优势,采取动车组重联或大编组运行等方式,尽最大努力增加运输能力。2日,预计加开旅客列车589列。

铁路部门提示,返程客流高峰期间,已通过互联网、电话成功预订但尚未取票的旅客,请尽量提前取票,以免高峰时段因取票不及时耽误行程。请旅客携带车票及与票面信息一致的有效身份证件,提前到车站办理验票进站手续,以免耽误行程。

2017五一假期

2017年5月1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3天。

5月1日(星期一、“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法定节假日

5月4日(星期四)照常上班。

2017五一放假时间安排表:

友情提醒:

1、2017五一放假为2017年5月1日(星期一) 至5月3日(星期三)共休三天,5月4日为正常上班;

2、该新闻根据2016年发布的<<2017年五一放假安排通知时间表>>。

相关阅读

记者从北京铁路局获悉,截至5月2日2016年五一假期,北京铁路局共计发送旅客494.23万人次,同比增幅11 %。其中,4月30日,全局共计发送旅客140万人,比历史最高峰2016年4月2日128.3万人,增加11.8万人,增幅9.2%,再次刷新该局单日发送旅客历史新记录。

节日期间,北京地区四站共计发送旅客207.35万人,同比增加17.57万人,增幅9 %。分别为:北京站发送旅客 57.35万人,同比增加4.2万人,增幅7.9%;北京西站发送旅客83.3万人(含北站),同比增加4. 3万人,增幅5.4 % ;北京南站发送旅客66.7万人,增加12.1万人,增幅达22.2 %。特别是北京南站4月30日首次突破单日发送旅客20万大关,比今年清明历史最高记录18.5万人,增加1.5万人,增幅8%。

针对五一假期,以中短途探亲、旅游客流为主的实际需求,北京铁路局充分发挥高铁快速、便捷、舒适的比较优势,京广高铁实行97对、京沪高铁实行99.5对、京津城际实行98对、津保铁路实行29.5对周末运行图,最大限度满足假日期间旅客集中出行乘车需求。在此基础上,还针对管内“井喷”式增长的短途休闲度假实际情况,通过内部挖潜为广大旅客量身打造北京至天津、张家口、衡水、秦皇岛、唐山、蓟县等京津冀区域内之间假日列车155列,占节日期间该局加开列车的66%,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区域内互联互通,同时也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盘活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生活品质,打造“轨道京津冀”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以北京到涞源为例,为了方便节日期间前往十渡、野三坡、百里峡和涞源等地广大民众游玩休闲需求,北京铁路局在加开北京西涞源4491/2次列车的基础上,首次在北京站加开了往返涞源K5291/2次旅客列车。“绿皮车、慢生活”。这两趟列车早发晚归的人性化考量,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广大民众出行出游作息时间,也为许多家庭避开节日出行高峰道路拥堵,实现绿色出行新理念,充分与家人一起享受体验难得的全新“短假日、长度假”新模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同时,随着4月29日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开幕,为满足和方便广大民众前往唐山游览世园会的需求,分别加开了北京唐山K5253、K5254次和秦皇岛至石家庄(途径唐山站)D6728、D6730次共计4趟旅客列车。假日期间,仅唐山站就共计运输22.8万旅客,其中发送11.3万人,到达11.5万人,也创造了唐山站开通以来发送旅客的历史最高记录。

与此同时,随着津保铁路的开通运营,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和缓解首都交通压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节日期间天津西站通过津保铁路分别增加了去往保定、石家庄、太原等地方向的旅客列车,共计运输旅客达17.5万人,其中发送旅客8.6万人,与去年“五一”津保铁路未开通前同比增幅达64%,再创该站同期历史最新纪录。

据悉,随着五一假期的结束,铁路也将迎来5.15最大范围的基本运行图调整,为充分发挥铁路绿色环保、安全快捷、乘坐舒适等比较优势,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届时北京铁路局在全国铁路基本运行图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对管内运行图进行全面调整、科学优化,着力打造和构建“轨道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五一节后至端午假期之间,北京铁路局还将分别于5月22日开行北京至福建“文化休闲 福寿之旅” ;5月29日北京至新疆“西域传奇 丝路花雨”;6月12日北京至东北“一路向北深呼吸”等旅游专列,以满足社会民众,特别是中老年旅客错峰出行、出游,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生活和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