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宁运动服的相关市场调查报告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篇一:关于李宁运动服装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李宁运动服装市场调查报告

  身为运动品牌龙头的李宁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李宁一直是广大青少年消费者喜爱的休闲、运动品牌。但是,去年与今年的市场销售明显下降,甚至不敌安踏、特步等本土品牌的竞争。李宁作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导者却总被排在耐克、阿迪达斯之后,这使李宁难免有些落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运动员李宁点燃了北京奥运的星星之火;世锦赛上,“李宁”的运动装备套在了世锦赛冠军“西班牙”男篮全体队员的身上;NBA赛场中,纵横联盟近十载的“大鲨鱼”奥尼尔也成为其品牌代言人……即使如此,李宁却并不如意。在品牌上,李宁总被耐克和阿迪达斯压制;在销量上,又有安踏这样的民族企业紧随其后。随着市场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李宁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尴尬境地。加上金融危机的袭击,运动服饰市场的竞争就显得更为“血雨腥风”。2009年3月,市场霸主耐克关闭了唯一在华自有的太仓工厂,随后减少了给代工企业的订单(甚至终止了向数家合同工厂下单);阿迪达斯财报也显示,其上半年销售收入下降2%,利润同比下降95%。不过,在金融危机下李宁并未自乱阵脚,反而在此时寻觅到一片新的市场。与其在传统市场上与竞争对手缠斗,倒不如自己另辟一片新的天地。

  2011年李宁公司在业绩数据全面下滑的同时,出现5名高管相继辞职,李宁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品牌重塑计划并未得到业界认同。相关评论指出,“老大哥”李宁的人事调整意味着本土运动品牌将进入一个

  全面转型期。、

  2012年2月6日李宁公司再次宣布大裁员,调整组织结构,降低人员成本。受此消息影响,在港上市的李宁公司2月3日报收8.08港元,大跌5.386%。2月5日,李宁公司相关人员表示,此次调整包括精简人员,但人员精简的具体人数现在还未确定。同时今年李宁把大量的加盟店撤销,转向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经营,李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与运动员李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颇有些类似。在光和影交织的画面中,李宁手持火距升上半空,足踏凌波微步前行直到火炬的点燃。这是国人信念的延伸,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国家发展步伐的象征。运动员李宁的“快”、“准”、“稳”也基本诠释了李宁的品牌精神,这也是李宁快速进入B2C领域的原因。

  但是,不可否认从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情况来看,李宁的进入算不上早,之前早有PPG这样的“快公司”打开了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的大门,之后的凡客诚品也在2008年取得了近5亿的不俗业绩。但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耐克、阿迪达斯甚至安踏等企业相比,从单一的线下销售走向B2C网络销售,李宁的确跑到了它们前面。

  李宁是一家轻公司,先后将产品的生产制造、IT、物流等外包给专业公司。同样,电子商务方面,李宁没有采用多数服装品牌的自建电子商城(佐丹奴、报喜鸟等)型的网络直销,而选择将网络渠道外包,其淘宝网旗舰店和折扣店只能算作一个展示平台。网络渠道外包旨在快速地把渠道规模化,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

  在Web2.0的营销时代,看准了用户需求,就要用最简单的操作

  方式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发展,那样它很快就能走向成功。

  李宁不是第一个在互联网市场中尝到甜头的企业。其实,耐克早就通过传统型网络营销模式改进和补充了现有的营销体系,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NIKEiD.com诞生于1999年,中国消费者2009年也可以享受到这种全新的自助式服务。消费者可以在NIKEiD.com.cn挑选自己喜爱的耐克球鞋、服装和运动配件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选择多种颜色配色和材质,并加入个性化的符号,设计出一款专属于自己的耐克产品。一旦完成了产品的创意和设计过程,这件被“定制”的产品将被保存在顾客的资料库里。确认产品预定后,顾客可以在3-4周内通过免费特快专递服务在家里收到这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个性化耐克产品。 所以李宁想要打败耐克、阿迪纳斯,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扩大市场的销售量还需要在技术上与宣传上继续努力。

  自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成立以来,李宁公司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多年以来,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并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在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李宁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一切皆

  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过去的15年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为广大消费者所知品牌独有的内涵。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有限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有限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一个关于李宁牌的新的品牌个性渐渐浮现出来了。李宁要做成一个运动时尚的体育品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李宁牌应该是亲和的,有魅力的,时尚的。李宁牌应该给消费者两个利益支持点:功能性的利益和体验上的利益。而对于体育用品来说,其功能性与体验性是天然相通的。这两者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

  目前,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

  篇二:李宁市场调研报告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连锁调研报告

  题目: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

  ——关于李宁专卖店的连锁调研报告

  调研公司:李宁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调研地点:呼和浩特市李宁专卖店

  调研主要内容:

  一、李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历程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李宁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发展阶段

  1990年,李宁(Lining)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了代表中国的、具有东方元素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事实上李宁(Lining)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多品牌的大家族。目前旗下拥有品牌包括:知名的李宁(Lining)品牌、超过160年历史的法国顶级户外品牌——艾高AIGLE、国际领先的乒羽品牌——红双喜以及

  倡导“快时尚”的大卖场品牌——ZDO新动。

  1990年-1992年---创立阶段

  1993年-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

  1996年-1998年---经营调整阶段

  1999年-2001年---二次发展阶段

  2002年-2003年---品牌重塑阶段

  2004年至今------专业化发展阶段

  2008年,李宁(Lining)、淘宝网(taobao.com)和潭友网(tanyou.com.cn)三方合作联手推出网上专卖店,全面进入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2009年,李宁品牌全面国际化战略开始,并且将产品的款号进行了新一轮的国际重塑,与NIKE、ADIDAS等国际大鳄采用类似的区分方式,加速李宁海外发展布局。

  二、李宁logo及口号

  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正式宣布更换启用“Make The Change”(来改变吧)的品牌新口号,取代原来的“一切皆有可能”;新标识是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体操动作的抽象形象。此举代表着李宁品牌重塑战略全面启动,目标直指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化公司。

  关于李宁新标志新口号,李宁CEO张志勇说,年轻消费者在“酷”、“时尚”、“国际感”等特质方面,觉得李宁品牌相较国际品牌略逊一筹。因此李宁决定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正式在一线城市加大力量,与耐克等国际品牌展开正面争夺。

  按照李宁公司的说法,新标志以“更具有国际观感的设计语言”对原标志的经典元素进行了现代化表达,不但传承了原标识经典的视觉资产,还抽象了李宁本人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以“人”字形来诠释运动价值观,鼓励每个人透过运动表达自我、实现自我,“新的标识线条更利落,廓形更硬朗,更富动感和力量感。”

  而李宁品牌的宣传口号也从“一切皆有可能”更改为“MakeTheChange(让改变发生)”。李宁公司方面表示,新的宣传口号体现了从敢想到敢为的进化,鼓励每个人敢于求变、勇于突破。 李宁公司CEO张志勇透露,目前全国已有500家李宁店面更换了新标识,到明年将完成3000家店面的更新工作。“原有标识和"一切皆有可能"口号并非退出舞台,而是将作为经典品牌资产另有适当的应用规划”,张志勇称,“历史总是最宝贵的,几年后我们或许新做一条产品线,重新启用原有的标识。”

  “品牌重塑战略的开始,预示着李宁品牌向着国际化目标更近了一步”,李宁公司方面表示,2004年公司在港上市后重新规划了发展目标:2005年-2008年专注于国内市场;2009年-2013年为国际化准备阶段;2014年-2018年为全面国际化阶段。 “我们的路线是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张志勇表示,公司将在东南亚和美国这两大海外市场开始试探性延伸。在东南亚,李宁品牌的羽毛球产品和装备行销不衰,而今年初,公司在美国开了第一家专卖店。对于接下来具体的国际化市场策略,张志勇表示要等到2012年才会对外公布。

  张志勇满怀信心地表示,“到2018年,我们将成为排名世界前5位的体育品牌公司。”

  李宁10年最新广告语:

  不是我喜欢标新立异———阿BING

  我只是对一成不变不敢苟同———林丹

  别老拿我和别人比较———LOLA

  我只在意和自己一寸一寸地较量———伊辛巴耶娃

  你们为我安排的路 总是让我迷路———小唐

  沿着旧地图 找不到新大陆 ———巴郎 戴维斯 让改变发生 Make The Change

  三、品牌塑造

  创业初始,李宁的广告语是“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开始“农村包围城市”调整产品定位之后,李宁公司推出了更为“务实”的广告语“步步为赢”。

  从1997年开始,李宁公司根据对中国体育用品市场需求的分析,认识到在青年人中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从而决心将品牌设计风格从单一的大众化塑造成“时尚年轻、具有个性”的城市品牌。这一时期的李宁公司认为开发决定市场,在这一时期的广告中,李宁公司相继使用“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和“季风新运动”作为其广告语。

  2000年,李宁公司在悉尼奥运会前推出的广告语以世界冠军、体操运动员李小鹏为主角,并配以广告语“出色源自本色”。

  2001年,李宁公司推出李宁高尔夫系列产品,希望由此塑造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同年,李宁公司协同广告公司赴巴黎拍摄广告片,画面是身穿李宁体操服的法国少女体操运动员,广告语为“运动之美世界共享”。

  2010年6月30日,李宁有限公司高调宣布品牌重塑战略,发布全新的标识和口号,并对品牌DNA、目标人群、产品定位等做了相应调整,打造“90后李宁”。李宁公司新口号为“Make The Change”,品牌新标识则抽象了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

  四、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为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五、李宁发展重心—产品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六、李宁旗下公司:

  1——李宁

  2——李宁LNG

  3——乐途(意大利,股份)

  4——红双喜(中国,股份)

  5——艾高(法国,股份))

  6——新动(一个Z的标志,专供超市)

  7——凯胜(股份)

  七、李宁管理方法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从2003年底开始,李宁公司正式将运营策略调整,重新规划体育营销。“李宁”作为一个国内体育产品领导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在体育营销方面,走出了自己的步调。从2004年开始李宁公司制定了专业化的发展策略,篮球品类尤其是篮球鞋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成为专业化策略的先锋部队。

  八、市场营销

  2004年6月,李宁公司与西班牙篮协签约;

  2004年8月,李宁篮球装备伴随着西班牙篮球队扬威雅典奥运会,举世瞩目,使李宁及李宁篮球品类受到空前关注;

  2004年9月,借势推出专业篮球鞋:FreeJumper系列,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军专业篮球市场的品牌;

  2004年10月,李宁公司成为大超联赛唯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通过大超影响最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

  2005年1月,李宁公司成为NBA战略合作伙伴,极大地提升了篮球品牌的专业形象;

  2005年3月,李宁西班牙系列篮球鞋上市,将西班牙篮球队的营销资源用透用足;

  2005年4月,李宁校园篮球赛总决赛,冠军球队将获得赴西班牙比赛学习的机会,使得各项体育资源融为一个整体;

  2006年6月,NBA克里夫兰骑士队球员达蒙·琼斯受李宁公司邀请来华访问。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达蒙先后访问了北京、杭州、上海三地,

  篇三:李宁市场调查

  前言

  站在这个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的节点上回望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中国GDP连年翻番的壮举,可是在中国进入WTO以来那些跨国巨头的纷纷入境却也日渐让人担心,我们在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地掠夺资源并带走大量财富的同时心中不禁期待,期待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李宁”无疑是中国民族企业中较为成功的一家,它不仅是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领跑者而且也是中国民族企业中少有的几家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因此我们小组想通过此次调研寻找一下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这些体育用品产业巨头的差距,看看李宁在加快国际化进程时,在“三个五年计划”(李宁公司的战略规划)走过近一半的时候了解一下它的进步和不足,所做的这些仅仅是希望“李宁”能够走得更好。

  在报告中我们会先结合一些财务数据和问卷的调查结果来对三大企业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的差距然后在结合我们在“李宁”广告、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调查来找寻产生差距的原因,接着我们会对“李宁”国际化战略进行简介并结合以上分析来审视其战略的实施情况,最后我们会分别对每点差距提出一些建议。

  调查的背景简介

  我们由于这次实训对李宁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市场调查。,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篮球运动装备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几乎有80%的篮球运动装备的消费是由学生贡献的,其中既包括大学生也包括中学生。他们是中国最独特的细分群体,人口总数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德国和三分之一个英国,年消费能力达800亿。他们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他们倡导新潮,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他们充满活力,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他们有着高于一般同龄人的敏锐和视野;他们的消费行为、特点和方式,将左右和引领整个社会青年的趋向。校园是影响力经济的梦田,校园是整合营销方式的试金石。面对挑剔、敏感的大学生群体,企业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体验、互动、活动、多渠道、多元素……因此我们这次调研的主要人群为大学城大学生,而在大学中对篮球有着热爱并且对篮球鞋有着独特理解的人群当然都聚集于篮球场,我们的主要调查场所就是篮球场。调查人群主要是喜欢篮球的男生。

  调查研究及原因的分析

  1、 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二大品牌的比较

  阿迪达斯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09年上半年,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95%,至1300万欧元;销售收入下降2%,至50.3亿欧元。 2009年阿迪达斯在内地的销售额约为70亿元,位居第三并且其毛利率则从2008年的48.7%下降3.3个百分点至45.4%,位居第二;阿迪达斯欧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减少8%,北美市场销售额同比减少 10%,以中国和日本为主的亚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减少9%,仅拉丁

  美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加24%,但也只有4.43亿欧元,无法扭转大局。

  2009年3月至7月,耐克全球总计65亿美元的订单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2009年6月前后,耐克将大中国区(包括内地及香港等)独立出来,2009年6月至今年2月28日,9个月的时间里耐克大中国区累计销售收入12.78亿美元,内地究竟占销售额多大比例,耐克并没有公布具体数据。

  李宁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收入达83.87亿元,,2009年李宁以毛利率47.3%居首;阿迪达斯毛利率则从2008年的48.7%下降3.3个百分点至45.4%,位居第二。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在经过多年的耐克、阿迪达斯轮流掌控第一、二位之后,“千年”老三的“李宁”终于杀出了重围挤下了阿迪达斯拿到中国区销售额第二并极大缩短了与耐克(第一)的差距。

  虽然“李宁”的销售成绩取得了如此佳绩但是其在中国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与二大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2 调查具体内容及结果

  本次调查活动于2010年5月28日到5月29日进行,本次调查发放及回收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0%。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现对此次调查的具体情况即每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1 参与调查的男女比例: ○

  2、 您每月可支配的花销大概(人民币)是:

  3、李宁产品的定价

  对于篮球鞋来说200元以下的是低端市场,200-600元的市场是中端市场,600元以上的就是高端市场了!目前李宁品牌正在由中高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延伸,从这份调查可以看出李宁品牌的高端化还是很有希望的,因此李宁篮球鞋的定价应该有200-600元逐渐向600元以上扩展。

  4.您觉得李宁鞋的价格水平如何?

  1) 消费者对篮球鞋关心的重点

  经过我们的调查,消费者对篮球鞋最关心的是鞋的舒适程度。

  4 购买李宁产品的理由 ○

[有关李宁运动服的相关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