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秘诀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春分时节,大家在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下面是有关于春分养生的六大秘诀,欢迎阅读。

春分养生的六大秘诀

调摄情志 疏肝为要

此时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条达。学会自我调控情绪,遇到事要戒愤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此外,抽时间闭目养神,调息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等涵养性情,消除春困,以利“春夏养阳”。

饮食调理 宜甘少酸

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以清淡为主,宜甘少酸。此时当多吃甘平补脾之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等;吃时令蔬菜,如韭菜、豆芽、豆苗、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滋肝益肾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以及时令的樱桃、草莓、桑椹等水果,均可多食用。

调适寒温 以防感冒

春分后气候仍然多变,遇有大风大雨要避之勿外出,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注意增减衣被。体弱多病者,穿衣服要注重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保暖,能感觉微微汗出为佳。老人可适当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走出户外 适量运动

最好能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气疏泄,达到养肝养护之作用。

早睡早起 精力充沛 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血压稳定、心脏健康。早睡早起,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消除成年人暮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

门窗多开 杀菌防病

室内要多开门窗,使室内多照射阳光,可保持空气新鲜且能杀菌。勤打扫房间,清除阴暗死角的污垢,可杀死细菌,减少空气污染。等到了梅雨时节,不妨用艾叶燃熏室内,消毒除湿。

老中医推荐春分时节的养生秘诀

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为四季之首。3月21日春分,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相对处于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的起居、饮食生活各个方面都必须顺应自然界春天阳气的生发规律,才能健康长寿,不受疾病的困扰。

春分时节,如何养生? 专家提醒,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关节、腰部需防“感冒”,“春捂”也有讲究。

A、关节、腰部需防“感冒”

“腰酸背痛,手脚乏力麻痹……”连日来,家住长沙市雨花区劳动东路附近的张女士被上述症状折磨得有气无力,不得不到医院进行治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张女士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医生表示,这是腰部、关节受了凉所致。

从中医角度讲,多与风、寒、湿相关。从基本原理来讲,是局部缺血,受凉之后更致血气运行不畅,引起复发或加重。

这种症状的主要成因一般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风邪为重、湿邪为重和寒邪为重。

风邪侵体,表现为痛无定处,忽而这里忽而那里,让人坐立不安;

湿邪,主要表现为僵硬,患者感到身体沉重乏力、活动不灵;

寒邪,主要表现为痛症,患处容易出现变形。治疗手段主要通过针灸、用药疏通经络、祛风散湿。

【养生建议】

许多患者的病因都是因为平常的疏忽,久而久之形成防御漏洞,才让邪气侵袭。特别是中老年人,本身气血运行就不如青壮年畅顺,更要从预防角度加以留意。

比如,洗完澡要擦干身体再穿衣服、特别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春季气温变化大时不要过多加减衣服等。

感到腰部酸疼时,可以用双手在后腰进行搓揉。在没有发生明显的急性发作疼痛症时,可做一些转动、后压等运动,以行气活血,对抗湿寒天气。

此外,食疗也是很有效的保健方式。可适当在饮食中加入千年健、杜仲、巴戟、枸杞子等补肾活血的药材。

B、三招帮你解除春困。

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进入春天,随着气温的升高,会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毛孔明显舒张,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旺盛。

血液供应量比冬天要明显增多,而使流入大脑的血液比冬天少,大脑的氧气供应量减少,导致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的降低,于是出现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那么如何解除春困呢?

【养生建议】

适当的户外运动:多走出室外,沐浴暖暖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观赏春景,有利于消除春困。

适度的睡眠:春天多睡就不会发困?其实不然。增加睡眠反而可能越睡越困。熬夜、缺少睡眠更会加重春困。

适当的饮食:春季饮食易清淡适口,因为油腻的菜肴会使人饭后产生疲惫现象,建议多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有助于提高人的精力,如瘦肉、鸡、鱼和低脂奶制品。

常吃水果和饮用果汁。如葡萄干、桔子、香蕉、苹果。

C、“春捂”有讲究,穿衣应“下厚上薄”

民间流传的“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等有关“春捂”俗语,是有科学道理的。“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

对于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人们不应过早地脱去棉衣,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

养生美容专家建议:

首先,穿衣要“下厚上薄”。 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应当注重腿脚的保暖,以免受寒。

其次,穿衣做到“三暖二凉”。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所谓“三暖二凉”是指小孩穿衣的方法。

三暖:一是背暖,最好穿个背心。

二是肚暖,可以给孩子戴个棉肚兜。

三是脚暖,孩子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

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

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