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尔烈家训有感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看王尔烈家训有感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这是以王尔烈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伴着熟悉的旋律,拂去历史的尘埃,推开岁月的门扉,让我们来共同感悟,一代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1727年出生于辽阳州(今辽宁省辽阳市)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王氏家族原籍河南,后迁往扬州,明末,王尔烈四世祖任辽东都司指挥,便定居于辽阳城南三十里风水沟。1771年,王尔烈在恩科会试中考取二甲第一名,这是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关东人所取得的最高功名。他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书法,是关东文化的代言人;他为人和善、讲忠信、行孝悌,是乡间楷模、闾里师表;他为官清正,不贪渎,不谄媚,双肩明月,两袖清风,是为官者的典范,曾被赞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沐浴家风

家风源于宗族的沿袭,更注重长辈的言传身教。

王尔烈家族就是这样一个代表,王家历来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家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他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诫妻教子

王尔烈膝下多子,虽都悉心教导,但一幼子还是禁不住他人挑唆,偶赌了一次,被官府缉拿欲游街示众。

王尔烈教子

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 王继浩:

他小儿惊慌不已,不敢直接告知王尔烈,于是向母亲求情。他母亲哭求王尔烈,恳请免去此子责罚,王尔烈听后大怒,训其妻子说:吾儿放荡不羁,身犯律条,理应惩处,吾妻若再袒护,惯儿如杀儿,宠儿如诛之。王尔烈妻子深感惶恐,将王尔烈之意转告幼子,幼子惭愧不已,主动到官府请责,可见王家家教、家风甚严。

1771年,在乾隆亲策的殿试中,王尔烈凭借《学道篇》,考取了二甲头名进士。

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坐使天下高峰远岫,卷阿大泽,悉献其状,岂不伟与?静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悦也易;动处万物之分,得吾心之乐也难。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学问之道,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则私欲还释矣!

后来,这篇89字的短文也被王尔烈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他认为做学问就像游山一样,要有“必上绝顶”的决心,既要体察万事万物道理又要修养身心,达到“智仁合一”,才能算学有所成。

看王尔烈家训有感

修清廉之魂,尽廉政之责,是领导干部官德的重要体现。贪婪是伴随人生的魔鬼,也是官德败坏的根源,贪腐之害“猛如虎”。为官不廉,何以厚德?因此,讲官德必然要求讲廉洁,不廉洁就不可能有官德。清正廉洁成为官德的底线。

清廉,意为清白不污,纯正不苟,是一个伦理学概念。清廉,是做人之纲,为官之要,从政之基,是官德最为直观的伦理要求。永葆清廉,就要遏制贪欲。贪欲不除,犹如“水之滔天”。清廉折射贪腐的可耻,贪腐衬托清廉的高尚。清廉与贪腐,既关乎民心向背,也关乎民族安危,更关乎政党存亡。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襟怀坦白、公而忘私、清廉正直,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意愿为依归。

子罕以不贪为“宝”,精神上的“宝贝”比物质上的“美玉”更为珍贵。屈原“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清廉如水,养一生正气。周敦颐酷爱莲花,以莲寓廉,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不朽名句。王尔烈两袖清风,“双肩明月”,品格如玉声天下。吕祖谦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一曰清廉,二曰谨慎,三曰勤勉,把清廉列为官德之首。白居易杭州刺史三年,离任返乡只取“两片石头”……这都说明,清廉从政,秉公用权,严于律已,知止不殆,一生清白,比什么都重要。

领导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和清醒、政治上纯洁和坚定,必须坚守官德的清廉底线。首先,要崇尚节俭,拒绝奢侈。“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廉之根在俭,生活俭朴,甘于清苦,就不会以权谋私,就能取信于民,就敢较真碰硬,增加威信,增强感染力号召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坚守清贫,不慕奢华,就懂得“奢靡之始,危亡不远”的道理,不会蝇营狗苟、得陇望蜀,就能远离灾祸。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领导干部要守洁如玉、以身作则、一身正气,自觉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崇尚节俭作为一种美德追求,让拒绝奢侈一种生活时尚,以清廉、清正、清心之风引领党风政风,凝聚军心士气。

第二,要淡泊于名,不屑于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金钱美色,权力地位,名缰利锁,与其铤而走险,战战兢兢,不如堂堂正正,闲庭信步,走好人生路。从经济学原理解析,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限性是一个永恒的矛盾命题,但人生短暂,不要把名利看得过重。身外之物,谁能带进坟墓呢?贪欲,是一种“病态魅力”。贪念起,则祸害生。面对不可能,不是自己的名不要,不是自己的利不得,该放弃时不犹豫。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名利观,在自己的理想王国,修筑一个无形的“桃花源”,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负党的信赖和人民的期盼。

第三,要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是人生一大课题。追寻一些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足迹,发现与其交往的“圈子”有直接关系。一些唯利是图的小人,不择手段地与领导干部套近乎,视领导的“权力资源”为“财富资本”,拉其下水。一些领导干部交“哥们”不慎、识“朋友”不准,面对五花八门的诱惑,守不住底线,成为欲望的俘虏,受其控制,最终走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化堕落之路。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法网恢恢,自甘沉沦的结果是高墙铁窗,一失足成千古恨。人之相识,贵在知心。交友不是交易,交友必须选择。领导干部要净化自己的交往圈,多交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益友,多交真诚宽厚、善良感恩的挚友,多交同心同德、志趣相投的诤友。

看王尔烈家训有感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王尔烈临终前还给儿孙留下了这样的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看王尔烈家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