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5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导语: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家庭大多是三口之家,我国的家庭类型大多是“四二一”型,即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因此,孩子威了家庭的中心。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许多父母常常束手无策,加上老一辈的宠爱,便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怎样教育孩子才有效果,是许多父母十分头痛的事,因而也成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不良习惯如咬手指、讲秽语、爱打架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因此,身为父母或长辈,应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纠正不良习惯。

  对孩子束手束脚,稍不合大人的意,就横加指责或干涉。比如,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嬉闹时,如果声音大了点,父母就喋喋不休地批评孩子,使得孩子不敢过多地表露自己,养成畏首畏尾的毛病。

  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要求或感情,或向父母求助时,父母常常觉得孩子的看法荒唐可笑,未加注意或没有共鸣。这会使孩子懒于交流。

  在指导孩子时,父母说话不够直接。例如让孩子上床睡觉时说:“宝宝,你现在睡觉好吗?”实际上,这样的语言是在提示孩子他有选择的余地,他可以不睡觉。于是孩子往往不听大人的话,反其道而行之。

  当孩子做错事情或闯祸时,父母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大发雷霆,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对待自己太苛刻,不讲道理,以后就很容易出现不听大人话,与父母不融洽的现象。并且,当孩子心中有怨愤时,还会以同样的粗暴方式对待同伴。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或做错事情后,父母对孩子拳脚相加,但等到怒气平息后,又后悔对孩子的惩罚,甚至跟孩子说对不起。导致孩子对父母这种出尔反尔的教育感到迷惘,失去对父母的尊敬,以后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

  (1)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要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会如何为人父母,严于律己,这样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及时补充自身的不足,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这样,父母说话才会有分量,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2)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经常做做“心理换位”,多体会孩子的苦恼,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的需要。父母只有与孩子同乐、同忧,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愿意与父母亲近,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

  (3)要具有一定的机智和理性。在批评和矫正孩子的错误时,有些父母不讲究方法,直接打骂,结果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还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更加不愿听从父母的话。而聪明的父母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这样的错误需要改正,也相信孩子能够改正,这样教育效果自现。当遇到孩子“顶牛”时,父母应避其锋芒,先转移其注意力,使双方都冷静下来,等心平气和了再找机会交谈,效果会更好。因此,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智地处理问题。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父母不要轻易放弃,不要在说教了几次没有效果后,就认为孩子“不可救药”了。教育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任务,并允许反复,所以,不要指望一劳永逸。孩子在进步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反复,这是正常现象。父母应当允许孩子反复,并抓住反复的机会进行进一步教育,促使孩子继续进步。抓反复,要反复抓,这样教育才会生效,才会成功。

  (1)不要离他太远。距离是孩子对父母的言语最直观的感觉。太远,孩子会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与其在厨房遥控,不如靠近他。

  (2)最好用眼睛看着他,叫他的名字,对他说话。如果父母一边与孩子说话,一边做其他的事,则很难引起孩子的重视,那么就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话忽略不听。

  (3)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态度是坚定的。但是不要大吼大叫或用狂怒的声调命令孩子,否则,孩子就会只有当父母怒气冲天时才有反应。因此,命令孩子时,大人要努力保持平静。

  (4)多用正面的话鼓励,而不要说反面的话或用威胁的语句。与其对孩子说“你再不去洗手,就别吃饭了”,还不如说“要吃饭了,现在该去洗手了”。

  (5)父母说出的话要配合行动。只有语言,力度是不够的,还要有行动的配合,与其三番两次叫孩子关电视,不如说一次就上前关掉。这样,孩子印象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你说的话是一定要执行的。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这是孩子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理由之一。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r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而学校教育则是以系统的理性教育为主,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众多学科的学习,都引导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领进科学的殿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这种“延伸”的功能必须由学校担当。

  小女孩教育父母带给我们的沉思!

  案例

  一个六岁女孩“教育”妈妈如何与爸爸相处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视频中,女孩对妈妈说道:“我并不想过分要求你们,我只有一个心愿,希望爸爸、妈妈、所有人都能做朋友,希望所有人都能开心地笑……我不希望你们相互那么刻薄,连朋友都做不了,我希望你们两个能建立稳定的、确定的朋友关系……我希望你能够放低姿态,什么事情都好好地解决。”女儿的话让这位妈妈十分震惊,她没有想到年幼的女儿会对自己离婚这件事有这样的感受,同时她也感到深深的内疚。

  父母的关系在孩子眼中很重要

  大人们也许从来不知道,离婚、吵架在孩子的世界里是一副什么模样。很多为人父母者觉得离婚是夫妻之间的事情,只要离婚后双方都经常关爱孩子,离不离婚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甚至有人觉得孩子还小,根本不懂成年人之间的事情,离婚对孩子们来说无所谓。如果家长不仔细观察的话,确实不一定能发现离婚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但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离婚家庭的孩子普遍更容易出问题。这个6岁的小女孩就是最真实生动的例子。

  我们在跟孩子们交流时发现,孩子们在校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攀比,其中就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而家庭不完整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缺失的,个性变得敏感、孤僻,不愿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此外,一些敏感的孩子还会因为父母的离异产生负罪心理,他们会认为父母的离婚是自己不听话造成的,或者是因为父母吵架后自己没有采取有效的劝解方式进行协调。说到这里,父母们不妨回想一下,你们夫妻之间在吵架的时候,孩子在做什么呢,是什么样的神态和反应呢?放眼身边,有多少夫妻是在争吵、冲动的情境下离婚的呢?这种冲动性给孩子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阴影。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建议

  各位夫妻,在发生争执时,多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相互间做一些让步,言语方式上多一些反思,少一些挖苦与谩骂。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必过日子把彼此过成仇人呢?如果双方想和平分手,那么最好能够在离婚前得征求孩子的意见,深入了解孩子的态度和困扰,然后大家一起朝着好的方向努力。如果想要再婚,也要事先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离婚会给一个孩子带来很多的伤害,父母们切不可忽视对孩子心理疏导。

[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