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总结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6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建筑材料总结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握这两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希望能给才进入大学并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开始执教12级建筑班开始,拿到教材后,我提前通览全书(之前也曾学科)按照学校要求,我编写了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按时按质准备教案上课,为学生讲解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每节的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都详细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是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我都是提前做好准备,把每章节的课程都先阅览一遍,对该做强调的地方做好注释,因为《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所以有时候理解起来不是很通俗易懂,我自身的学习,再查阅相关资料,我把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并加以解释,这个过程,我对每节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都了然于心,知识的传达就更加容易接受,这样这个过程做到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其次,是课程内容。前面讲了我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自然讲解渐渐由前面的不连贯变得循序渐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容易接受。由于每章节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且内容理解不相同,我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下载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从效果来看,我相信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了,同时也提高了其兴趣。

  再次,是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书中每章节必然有相应的重点难点内容,课前我都做了准备,遇到重点时,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勾画,并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吸引学生重视,遇到难点时,我一是让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节奏学习,多次讲解,多次提示,直到学生能理解,有时我会停下来,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以便他们能理解难点问题,同时我会在课前准备一定的例题给学生讲解,以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这部分内容。

  最后,是布置一定的作业和试题练习。几乎在每章结束后我都会给学生分发自己准备的试卷或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做好,他们会反过来在书中找答案,这样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并在这过程对重点难点加以消化吸收,最后把答案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错误认识的地方,达到了课后巩固知识的作用。

  教学方法:把教育的重点从以“传授知识”向“能力培养”转变的要求,课堂讲解与分组实践交叉进行,实现交互式教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轮流发言讲述,实现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实验、现场教学等接触实践的教学方式

  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电教化、多媒体等)来提高教学效果等等,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以增长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评价:目前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从学生考试成绩情况来看,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今后除应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一些细节知识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会在下学期注意到并加以改正。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我们应尽可能安排相应建材试验,使学生对所学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安排学生进行相应建材试验,使学生对所学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建筑材料总结

  第一章 建筑材料概论

  1. 按化学成分分类:

  (1)有机材料:植物、沥青、合成高分子

  (2)无机材料:金属—铁、钢、铝、铜

  非金属—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

  (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

  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与水有关、与热有关)

  (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材料的密度只与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关,所以对于同种物质构成的材料,密度为恒定值。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常将包括所有孔隙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体积密度。 只包括闭口孔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大多数材料的体积中包含有内部孔隙,其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除了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有关外,还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粉状、颗粒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5)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孔隙率反映材料内部孔隙的多少,直接影响材料的多种性质。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越小,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耐久性越差,而吸水性、吸声性、保温性越强。

  (6)填充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空隙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体积。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

  (1)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容易被水润湿的性质。θ≤90°

  憎水性——材料不易被水润湿的性质。θ> 90 °

  (2)吸水性

  定义: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指标:吸水率表示,有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两种。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的质量占干燥质量的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的体积占干燥体积的百分率。 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的关系: W体=W质ρ0

  材料的吸水率与其孔隙率有关,更与其孔特征有关。材料内与外界连通的细微孔隙愈多,其吸水率就愈大。

  (3)吸湿性

  定义:吸湿性是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指标:含水率—等于材料吸入水分质量占干燥时质量的百分率。

  (4)耐水性

  定义: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材

  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工程中通常将K>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可以用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工程。

  (5)抗渗性(不透水性)

  定义: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水渗透的性能。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材料的抗渗等级是指用标准方法进行透水试验时,材料标准试件在透水前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水压力,并以字母P及可承受的水压力(以0.1MPa为单位)来表示抗渗等级。

  影响材料抗渗性的因素:

  材料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密实度、材料的孔隙特征

  (6)抗冻性

  定义: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反复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

  显著降低的性能。

  抗冻性以试件在冻融后的质量损失、外形变化或强度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时所 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或称为抗冻等级(F)。

  影响抗冻性的因素:

  1.材料的密实度:密实度越高则其抗冻性越好。

  2.材料的孔隙特征:开口孔隙越少则其抗冻性越好。

  3.材料的强度:强度越高则其抗冻性越好。

  4.材料的耐水性:耐水性越好则其抗冻性也越好。

  5.材料的吸水量大小:吸水量越小则其抗冻性越好。

  (三)与热有关的性质

  (1)导热性

  定义: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导热性。材料导热性用导热系数λ表示。 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性能越好

  (2)热容量

  定义:材料在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

  比热容:质量为1g材料温度升高lK所需的热量或温度降低1K时放出的热量。

  (3)耐燃性和耐火性

  耐燃性:是材料抵抗燃烧的性质。它是影响建筑物防火和耐火等级的主要因素。 耐火性: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

  用耐受时间来表示。(也可以用用耐火度表示)

  二、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强度和比强度

  强度: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材料主要有抗拉、抗压、抗剪、抗弯四种强度。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表观密度

  (2)弹性与塑性

  弹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失时,材料的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

  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失时,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

  并有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3)脆性和韧性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无明显塑性变形而突然破坏的性质。

  韧性:在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被

  破坏的性能。

  (4)硬度和耐磨性

  硬度: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压入或刻划的能力。

  耐磨性: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常以磨损率衡量。

  三、材料的耐久性

  定义: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能长久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包括: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耐化学腐蚀性

  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为:

  1)内在因素:化学成分或组成性质;结构和构造特征。

  2)外在因素:

  物理作用:光、热、电、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

  化学作用:大气、环境水以及酸、碱、盐等或有害气体的侵蚀作用。 机械作用:使用荷载的持续作用,交变荷载引起材料疲劳等

  生物作用:包括菌类、昆虫等的作用而使材料腐朽、蛀蚀而破坏。

  大气作用:阳光、空气及辐射作用下,有机材料等的老化。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在一定条件 下,经自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后,能将散粒材料

  或块状材料粘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的材料,统称胶凝材料。

  按照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有机和无机胶凝材料两大类。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在水中不

  能硬化,也就不具有强度。(石灰、石膏、水玻璃、菱苦土)

  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发

  展其强度。(水泥)

  一、石灰

  1.原料

  主要原料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常用的有石灰石、白云石等,这些天然原料中常含有粘土杂质,一般要求控制在8﹪以内。

  2.常用的石灰种类

  生石灰粉:由块状生石灰磨细生成。CaO

  消石灰粉:将生石灰用适量水经消化和干燥而成的粉末,主要成分为Ca(OH)2。 石灰膏:其主要成分为Ca(OH)2和水。

  3.石灰的熟化

  工地上使用石灰时,通常将生石灰加水,使之消解为消(熟)石灰—氢氧化钙,这个过程称为石灰的“消化”,又称“熟化”。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这一过程称为石灰的“陈伏”。

  4.石灰的硬化

  石灰浆体在空气中逐渐硬化,是由下面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完成的: 结晶作用:游离水分蒸发,氢氧化钙逐渐从饱和溶液中结晶。

  碳化作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钙结晶,释出水分并被蒸发。

  5.石灰的技术要求

  建筑石灰的技术指标有细度、CaO+MgO含量、CO2含量和体积安定性等。并按技术指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6. 石灰的技术性质

  (1)可塑性好、保水性好

  (2)硬化慢、强度低

  (3)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4)耐水性差,不易贮存

  7.石灰的应用

  (1)石灰乳 、涂料

[建筑材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