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书笔记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6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导语: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以下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整理的《草房子》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草房子》读书笔记

杜小康原本是油麻地最与众不同的男孩子,干净的白衬衫,优渥的家境,出类拔萃的成绩,他是班里的班长,再加上村里很多人都欠他们家杂货铺的钱,杜小康带着让人不反感的骄傲感。

但这样的大少爷在家里破产后甚至连学都上不了,一开始,他伪装成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告诉伙伴他很享受不读书的日子,随后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伪装了,他开始变得堕落,一副邋遢的样子……

父亲决定重新创业,带着他去放鸭子,结果不但没挣到钱连鸭子也因为吃了别人鱼塘的鱼苗被全部扣了下来,原本一屁股债的“大红门”现在连唯一的象征——红门也被卸下来抵债了。

但杜小康在放鸭子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涅槃,反而变得成熟且淡定了。

“桑桑现在所见到的杜小康,已经不是过去的杜小康了。

对于杜小康来讲,无论到哪一天,他也不会忘记在芦荡度过的那几个月——

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世界。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磨难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当杜雍和因为鸭群连续几次误入人家的鱼塘,几乎吃尽了塘中刚放养的几万尾鱼苗,被愤怒的当地人扣下小船与整个鸭群,而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时,他万万不会想到这段 时间的生活给了儿子多少珍贵的财富!杜雍和不吃不喝地躺在鱼塘边上时,杜小康也一动不动地坐在了他的身边。他有父亲的悲伤,却并无父亲的绝望。现在,倒什么也不怕了。他坐在那里,既没有向人家哀求,也没有向人家发怒。他反而觉得父亲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鸭子毁掉了几十户人家的一片希望,就像他们也被毁掉了希望一样。杜小康是坐在那里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给予他的那些美丽而残酷的题目。他不可能立即领悟,但他确实比油麻地的孩子们提前懂得了许多……

桑桑现在再见到的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他的孩子了。”

杜小康还是油麻地里最出类拔萃的孩子,但靠的已经不是家里的财富了,而是心灵上的成熟。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乔站在办公室的廊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在冬季的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对另外几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师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草房子》读书笔记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曾获得过公认性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运用清新典雅的文字,富有诗意,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但讲述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分别主要讲述一个孩子或大人的故事,桑桑经历了其中一部分,也是心灵记录者。随着一个一个的人物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一个的故事依次展开,各自发展又最终交叠在一起,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被慢慢铺开的卷轴画。这实在是一幅美丽得令人屏吸的人生画卷!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草房子》读书笔记

漫长的春节终于过完了 ,我在恍惚中读了几本书,其中有打发时间的,有烧脑的,还有温情的,那就是要重读的——《草房子》。

有的书,读的时候你就知道,你会再来的。沉浸其中,想说些什么,在长句子或者短句子上划了线,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类书,我觉得应该看两遍,第一遍看自己,感同身受,可与人言无一二;第二遍开上帝视角,以旁观者的心态细细品味,揣测作者的本意……

话虽如此,读书笔记还是要写的。直述心中所感吧。

初读此书,心中难免少了严肃认真,毕竟,给小孩子看的书嘛,正好拿来治治节后综合症,但读到后几章,心中的轻视瞬间转化为钦佩了。

这本书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刚开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些时空错乱,看到后面才拍案叫绝。文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实际上都是“暗藏杀机”的。

埋得一手好伏笔:

不久,大家还知道了这一点:纸月原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孩子,她的毛笔字大概要算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中间写得最好的一个了,蒋一轮老师恨不能要对纸月大字簿上的每一个字都画上红色的圆圈。桑乔的毛笔字,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中间写得最好的一个。他翻看了蒋一轮拿过来的纸月的大字簿,说:“这孩子的字写得很秀润,不骄不躁,是有来头的。”就让蒋一轮将纸月叫来,问她:“你的字是谁教的?”纸月说:“没有人教。”纸月走后,桑乔就大惑不解,对蒋一轮说:“这不大可能。”那天,桑乔站在正在写大字的纸月身后,一直看她将一张纸写完,然后从心底里认定:“这孩子的坐样、握笔与运笔,绝对是有规矩与讲究的。不能是天生的。”

这也让我意识到:小孩子并不是好哄的。要让小孩子明白一些事情很难,既不能以教育的姿态,又不能言之无物,既要站在小孩子的立场上,又要站在大人的立场上。

文中大多是白描,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处处工笔,仿佛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在脑子里随手拈来一个小故事,听得让人如痴如醉。

【拓展阅读】《草房子》好句好段

1、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

2、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腊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3、当时,那纯洁的白色将孩子们全都镇住了。加上秃鹤一副自信的样子,孩子们别无心思,只是一味默默地注视着。但在仅仅过了两天之后,他们就不再愿意恭敬地看秃鹤了,心里老有将那顶帽子摘下来看一看和摘下那顶帽子再看一看秃鹤的脑袋的欲望。几天看不见秃鹤的脑袋,他们还有点不习惯,觉得那是他们日子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点。

4、台上的演出继续进行。台下的人暂时先不去想白雀,勉勉强强地看着,倒有了一阵好秩序。演员们也就情绪高涨。那个男演员,亮开喉咙大声吼,吼得人心一阵激动。本是风吹得树叶响,但人却以为是那个男演员的声音震得树叶“沙沙”响。桑桑把胡琴拉得摇头晃脑,揉弦揉走了音。只有蒋一轮,还是心不在焉,笛子吹得结结巴巴,大失往日的风采。人也没有从前一吹笛子就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显得有点僵硬。

5、五月,是收获麦子的季节。像往年一样,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都得抽出一些时间来帮油麻地地方上割麦子或帮着拣麦穗。这一季节,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季节,他们可以到田野上去,借着拣麦穗的机会,在地里说话、争论一个问题,或者干脆趁老师不注意时在地上抱住一团打一架,直滚到地头的深墒里,然后再神秘地探出头来看动静。女孩们就会一边拣麦穗,一边将地边、田埂上一株蓝色的矢车菊或其它什么颜色的小花摘下来,插到小辫上。

6、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

7、雨沙沙沙打在竹叶上,然后从缝隙中滴落到他的秃头上。他用手摸了摸头,一脸沮丧地朝河上望着。水面上,两三只羽毛丰满的鸭子,正在雨中游着,一副很快乐的样子。

8、贫穷的油麻地在新鲜的阳光下,生发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其中最大的一个心思就是办学,让孩子们读书。而在选择校址时,从上到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目光投到了这个四面环水的宝地。于是,人们一面派人到海滩上割茅草,一面派人去让秦大奶奶搬家。然而,当十几船堆得高高的茅草已经令人欢欣鼓舞地停泊在油麻地的大河边上时,秦大奶奶却就是不肯离开这片土地。

9、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皂盒被人唾弃在地上。

10、有风。风吹得那顶白帽子在旗杆上微微旋转摆动,好像是一个人在感觉自己的帽子是否已经戴正。

[《草房子》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