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就业:优秀大学毕业生依然抢手

时间:2021-10-05 16:28:00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就业:优秀大学毕业生依然抢手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近尾声。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昨天发布信息:截至目前,交大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博士生100 %,硕士生98%,本科生约95%,专科生78%,毕业生供需比约1 ∶4.同济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研究生100 %,本科生95.4%,专科生91%,毕业研究生供需比1 ∶4.46,本专科毕业生供需比1 ∶3.15. 两所名校的“盘点”情况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新动向。

就业:优秀大学毕业生依然抢手

    毕业生需求信息旺盛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80 万人,比去年增加68万。如此规模的“增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毕业生需求信息比去年旺盛”,这是交大和同济的共同感受。同济为2004届毕业生举办了200余场校内招聘会,提供的就业需求信息近2.9 万余条,其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供需比,均高于去年水平。

    到交大开专场招聘会的企业有170 多家,参加交大各类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在1000家以上,人才需求信息量也多于往年。

    从专业需求看,交大的通信、机电、管理、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走俏;同济的建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汽车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抢手”。

    在两所高校尚未确定就业意向的毕业生中,有的仍在对用人单位“挑挑拣拣”,有的准备出国,有的一心参加明年的考研而不打算就业。

    优秀毕业生依然抢手

    在大学生总体就业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优秀毕业生仍是“抢手货”。

    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跨国企业,已在交大三年级学生中精心挑选优秀学生,让其暑假里到企业实习;闵行、宝山人事部门牵头,为区内一批用人单位做代理,也到交大挑选三年级学生去实习。这样的实习实际上等于“准就业”,故许多用人单位的挑选标准毫不亚于正式招聘。同样,同济大学许多优秀大三学生也成为大众汽车、宝钢等大型企业的“网罗”对象。

    在用人单位眼中,“优秀毕业生”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成绩好是一方面,许多单位还注重考察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与人相处的宽容度等个人素质。这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应理性掌握择业标准

    从学生就业心态看,两种观念“相持不下”。一种认为,一次就业并非终身就业,对第一份工作不满意,以后还可慢慢选;另一种认为,第一份工作对自己职业发展影响很大,一定要挑到满意为止。

    有些毕业生坚守“高期望值”,错过了不少好机会。

    交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费毓芳、同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祁明均认为,第一份工作确实对个人职业生涯有较大影响,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慎重对待,并且理性掌握择业标准;不应只盯着薪水,不要死守狭隘的地域观,关键是要考虑第一份工作是否与自己所向往的职业匹配,是否能在这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是否能为今后的“高飞”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