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城

时间:2021-11-05 14:32:51 资料 我要投稿

一个人的城

“‘吉娃娃’又‘被双规’了?”10月16日上午,一条有关“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凌晨在家被中纪委带走”的消息,在南京市的多个媒体群内广为流传。“吉娃娃”谐音“季挖挖”,后者是南京人送给忙于城建的市长的绰号。

起初,大多数人对这则消息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就在今年6月前后,网上曾有传言季建业“被双规”,之后季亮相青奥会开幕式,传言不攻自破。

按照原定计划,16日下午,季建业要出席南京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并发表讲话。只是这一次,他没再现身攻破传言。会议现场的记者发现,主席台上根本就没有摆放季建业的席卡。

下午3时许,有当地记者私下向政府内部人士求证季建业被带走的消息,得到了默认的回应。次日,新华社发布新闻:从中央纪委获悉,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事发突然,却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兴建雨污分流、拆城西干道、“砍”梧桐树等举动,季建业早已饱受市民诟病。突然的是,季建业上任已久,推行市政工程数年未曾遇阻,此时被“拿下”,毫无征兆。

“挖城市长”

2009年8月,季建业到任南京代市长。几天之后,南京人就见识了这位新市长的“实干”和“性急”。

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季建业烧向了中山东路—汉中路的景观改造。这一工程被视为向国庆60周年献礼,要求必须在国庆节前完工。他上任的第5天,相关部门就拿出了两条路改造的初步规划方案。

紧接着,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的改造工程也于当年10月开始启动。“三中路”改造拉开了南京市历时三年多的大城建时代的序幕,随着一大批市政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古都的旧秩序被打破。

有人戏言此时的南京“秋叶与灰土齐飞,苍天共黄土一色”。2010年空气污染严重时,市民们出行必须要戴口罩。官方回应称,40多天没有下雨等原因造成了施工扬尘,成为城市环境污染重要源头之一。

一位熟悉南京城建的人士认为,季建业推行的市政工程并非没有必要。之前南京城市建设过于滞后,一些主干道破旧不堪,还有成片的棚户区,需要动工改建的项目太多。

“季建业上任后的一些项目,其实都属于历史欠账,是应该去做的。他的问题是太急于求成,开工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施工扰民不断,市民们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该人士说。

南京城最繁忙的时候,雨污分流工程、电网改造、道路整治等多项工程同时进行。面对抱怨之声,季建业建议市民们“忍痛一下”,“把我们雨污分流工作做下去,未来几年对城市环境和品位及老百姓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善。”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机制,将雨水和污水分开,雨水入河,污水处理。这种治水方式在南京最初被提及是因为内涝,当时的城市管理者认为分流能改善排水,解决下关等城区逢雨必涝的问 题。

季建业上任前,雨污分流只停留在纸面上。原因很简单,这项工程实用性差、难以实现。曾有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的官员算过一笔账,若要达到设定的治水效果,至少要耗时十年以上,花费上千亿 元。

季建业正式当选南京市市长后,雨污分流计划迅速出台,“斥资183亿,从2010年初至2014年底,5年时间在20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全面施工,5年内敷设500公里污水干管,完善3000个居民小区及单位近2000公里排污支管”。

与大多数施工项目不同,雨污分流把挖掘机送至城区各个角落,直达民居住宅楼下。每处施工点至少开挖一两个月,市民们连日常生活出行都成了麻烦事。

2011年7月18日,一场罕见的持续性暴雨袭击南京,导致城区大面积积水,闹市区成了“看海胜地”。“之前说雨污分流可以排水,现在真下雨了,哎呀妈,怎么还是淹了?花那么多钱都打水漂了。”一位南京市民抱怨道。

面对民众的指责,当地政府急忙对雨污分流工程重新定义:这一项目主要功能是避免污水排入河道,影响水质,具有环保净水作用,防汛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环保作用不能马上凸显,要等工程快完成时才能见效。此言一出,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瞬间成为笑柄。

“此项工程极为复杂而庞大,绝非三年五年就能完成。”一位人大代表说,季建业到任后,仓促上马雨污分流,在人大已经审议通过了政府年度预算情况下,未与人大进行事前通报、履行程序手续,就擅自追加80多亿投资用于雨污分流工程。

“如此复杂工程,其管网调查、系统规划绝非两三个月就能搞定。季建业到任才几个月就拍板决策,他的胆子太大了。”他说。

2013年8月底,季建业在南京市人大会议上“自我批评”,称对雨污分流难度预计不够、施工组织不到位,自己有责任。此时距离他拍板的五年分流大计,仅剩下一年多时间。

一位基层官员说,季建业主政扬州时就以大拆大建闻名,来南京后更是号称让南京“三年大变样”。“他还是缺乏管理大城市的经验,南京不是扬州,‘季建业模式’在南京不灵了。”

魄力与独断

面对遍地开花的施工项目和紧迫的工期,季建业的压力也不小。知情者说,曾有不止一位官员抱怨季建业脾气大,发起火来拍桌子骂人,“不是装装样子,是真骂人”。

在南京官场,季建业的独断专行几乎人人尽知。早在他刚上任改造“三中路”时,就对一些施工细节指手画脚,不听他人意见。“三中路”是南京的主干道,原本都在路中设有围栏,季建业在制定改造规划时,不顾相关部门的意见,要求把围栏都拆除。   改造工程完工后,相关路段横穿马路、车辆逆行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激增,交通混乱时有发生,交管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时有官员劝季建业顾及城市文明实情,市民素质的提高和出行习惯的改变都非一朝一夕,希望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类似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日后提及这一问题,季建业仍对当初的决定不以为然。“事实证明,横穿马路乱走的人不过5%-8%,我们多忍受一些,就是管这少部分人。”他又一次提到了“忍”这个字。 季建业被“双规”第二天,当地一家报纸头版显著位置导读加内文半个版刊登文章:《南京换季》,但这只是一条关于天气变化的稿件

在基层官员面前,季建业很有威严。上任后,他在南京官场推行“问责制”。2010年7月12日,因为连续两天的暴雨,南京雨花台区的花神大道严重积水。事后,雨花台区分管副区长迟延安等三人被问责,其中,雨花台区建设局市政综合养护所所长孙明荣被免职。

这是南京第一次在淹水当日就问责行政官员,对于这一举动,市民却有不同的声音。一位知情者称,雨花台区之所以被淹,是因为此处正在进行高铁施工,周围地势被抬高,导致雨水积聚。深层原因则是排水管网作用有限,一直未能得到市政府的足够重视。临时免个小官,不过是把责任都推给了基层官员。

季建业主导的南京政府领域改革也让一些地方官员对他怨声载道。表面上,南京市政府原有的42个机构部门中的26个被调整,减少9个正局级机构,市政公用局等机构被裁,投资促进委员会等机构成立。实际上,新成立的一些机构并没有充分行使自身的职能,而原先的一些处室不得不更换挂靠单位。这从根本上触动了一些当地官员的利益,也给一些工作的组织开展带来了不便。 始于2011年3月的“砍树”事件,导致了南京市民与季建业的“决裂”。南京市民走上街头,给老树系上绿丝带,表达态度。 (新华社图)

“季建业上任大半年,就把南京本地的官员给得罪了,他这样做早晚会出事。南京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发达的媒体,有维权意识强烈的老百姓,关系复杂,能随便得罪人吗?”上述知情人说,风平浪静时,季建业的强势可以称为果断、有魄力,一旦出事,他就会被骂太独断、“一言堂”,成为众矢之的。

最明显的例子是城西干道桥改隧工程。2012年,南京市拆除了城西干道上建成仅10多年的汉中门桥,改建隧道。这一工程遭到不少南京人的反对。一位南京市民称,这座桥尚能使用就被拆除太浪费,而且城西干道是南京市重要的快速通道,拆建工程直接破坏了原有的行车线路,加之其他工程的施工,导致近半个城区的交通拥堵。

毫不意外的,这笔账被人们记在了“季挖挖”的名下。但多名知情人称,城西干道桥改隧工程并非季建业之过,而是另有官员推动。季建业到任前,这一项目已被搁置多年,南京市政府一直不愿改造城西干道,最终在季的任上,因为青奥会等原因,未能顶住压力。

梧桐树与民意

真正导致季建业与南京市民“决裂”的,是发生在2011年3月的“砍树”事件。

2014年青奥会将在南京举办,地铁3号线在南京又被称为“青奥线”,必须在青奥会开幕前竣工通车。为兴建地铁3号线,太平北路两边梧桐树上粗大枝叶被全部锯掉,树根被挖出地面。

这并非是南京市政建设第一次拿梧桐树开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王武龙任南京市长时提出城市亮化的'口号,大量砍伐梧桐树,被市民冠以“砍树市长”的称号。2006年,王武龙因涉嫌受贿问题被开除党籍、公职,接受立案调查。

十多年后,“砍树市长”的帽子又被赠给季建业。事实上,此时的南京已不允许砍伐这些始种于民国的大树,取而代之的是迁移方案。

2006年南京修建地铁2号线时,曾计划迁移1065棵梧桐树,在市民的强烈关注下,方案不断修改,最终只迁移190棵。据说为了少移树,工程投资成本增加了近5000万元。

据媒体报道,园林局曾经承诺“190棵迁走的大树确保不死一棵”,但其中移植到东郊苗圃中的83棵梧桐树被人发现只有15棵还活着,保存率只有18%。

对于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梧桐树,南京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年我就是在太平北路的大树下,给初恋女友送生日礼物。如果树倒了,一切都找不到了,砍树就是在割我的心!”一名南京市民动情地说。

很快就有人在网上发起“拯救南京梧桐树”活动,响应者数万。一些市民自发走上街头,为可能被砍的梧桐树系上绿丝带,表达自己捍卫梧桐树的决心。

当年3月19日,尽管南京市政府表示已不会砍树,一些市民还是在南京市图书馆前集会。一位参与者回忆,当天下着小雨,聚集的人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人们的反应比较理性,但还是被早已候在现场的警察驱散。

当地的一位规划专家说,从专业角度看,在南京,建地铁是保护老城的最好举措,也是必需的工程。要建地铁,就必须开挖修车站,这就免不了动树,与谁是书记谁是市长无关。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次保卫大树事件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几天后,南京市政府就出台了重大工程项目“绿评”制度,凡是涉及绿化保护的重大工程项目,均须邀请规划、园林等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组成咨询小组,对工程项目绿化保护进行咨询把关。

“这是全国首创。不过话说回来,此招到底多少是应急作秀,还是真的为了科学民主,尊重民意,那还真难说清。”这名专家说。

耐人寻味的是,仅过了两年多,“砍树市长”二世也被双规调查。在第二天一早出摊的报纸上,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谈及未来发展,说要“多点道法自然的传统,少点人定胜天的霸气”。

这一期的报纸头版空旷处,印着“南京换季”四个黑体字。

两三天后,南京市民发现,身边很多正在施工的雨污分流工地停工了。10月22日,南京市住建部门向社会通报:目前没有开工的雨污分流工程已经暂停,已经开工的项目也在加速整改,并加快“收边收口”,尽快将平静还给市民。

【一个人的城】相关文章:

一个人的城的伤感散文09-21

城,城李峤,城的意思,城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一个人,一座城散文10-01

鲁城(魯城)05-28

笋城(筍城)05-29

一座城,一个人心情日记10-02

城旁,城旁王昌龄,城旁的意思,城旁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城上,城上李商隐,城上的意思,城上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城上,城上白居易,城上的意思,城上赏析 -白居易的诗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