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对教师的评价要“细”中有“

时间:2021-12-16 17:32: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后感」:对教师的评价要“细”中有“粗”

【读后感】:对教师的评价要“细”中有“粗”

□马光明    

「读后感」:对教师的评价要“细”中有“粗”

带着对题目的好奇,反复研读了《对教师的评价宜粗不宜细》(载于2006年4月12日《中国教师报》)这篇深度访谈,使我渐渐地领悟出了潘守理校长的真实意思:“粗”并不是“简单粗放”的“粗”,而是“粗中有细”的“粗”,是“细心”的“粗”,是有“高度的责任心”的“粗”,它建立在完整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上,建立在对微观和宏观的充分而科学的把握基础上。

第一、潘校长有着清晰、明确的指导思想,做到了对教师高度负责,体现了他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思想。

在他谈话中的许多处都体现了这一方面,例如,他对那位在末位淘汰制中被淘汰的教师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与关注,他“细心”地发现“末位淘汰制”对教师“太残苦”了,并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于是向上级反映要求取消这一制度;除了一票否决外,他对考评只分“优秀”和“合格”;学校的各种奖励要向一线教师倾斜,领导不应与教师争荣誉、争利益,等等,在整篇的访谈中都饱含着他对教师的“柔情”,体现出了他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思想。

第二、在评价时,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不死板教条、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他不盲目地使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而是认真分析其可靠性,区别对待;关于写论文的要求,对不同的教师提出来了不同的要求;从“末位淘汰制”到“模糊评价”的施用等,都体现出了他“实事求是”等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

第三、具有宏观与微观的评价(识才、识人)能力。他对校长也提出来了要求,他说领导应该有认识和评价教师的能力,校长识才、识人很重要,他对十年前那名将要“下课”的新教师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关爱,他的这种做法也是校长发现人才、合理利用人才的.一个典范,充分说明了他具有识才、识人的能力。

等等,上述这些都说明了他所说的对教师的评价的“粗”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粗,而是,精心准备的粗。

反观一些校长同志在评价教师的时候存在的问题很多,说“粗”的时候,便是盲目地以一、两条标准(如仅以考试成绩)单纯地、粗放地去评价老师;说“细”的时候,便是“条条框框”一大堆,并死板教条地利用,以抽象化的量化分数评价教师,老师们似乎也都摸不着头脑,失去了评价的导向与促进功能;在评价时与教师争荣誉、争利益;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认识不到评价对教师的重要影响,不去认真研究评价科学……从而产生出许多负面的影响。

教育评价是一门科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对教师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评价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育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聘任制也将普遍推行,搞好对教师的评价,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的一项紧迫而繁重的任务。这篇访谈很好,全国的教育局长和校长看后对其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写于2006年4月15日,该文最初以反馈的形式投稿未被采用,担我想对同行还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吧)

【「读后感」:对教师的评价要“细”中有“】相关文章:

“点点”05-11

“茶壶”06-16

「转」关于“读后感”03-31

读后感“四字决”03-31

中国体育报“读后感”03-31

有关“费舍的成长股”的读后感03-31

转贴:华中师大学友“读后感”03-31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读后感03-31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及范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