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照片的读后感

时间:2021-12-17 19:21: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一幅照片的读后感

    早晨上班的时候,我收到一封挂号,北京的邮戳。我漫不经心地打开,心想多半又是哪家报刊用了我的专栏或博客,寄了样刊过来,这种情况常有。仔细一看,是新叉报,翻了几页,没见到我的文字,再翻,我惊了一下,我看到我的小朋友老W的报道,然后,就是7月24日C15版那幅著名的照片。     信封上的字迹,我不太熟悉,依稀感觉应该是老W的。除了报纸,并无他物。老W现在已经寻不见踪迹了,包括QQ和MSN。这样的一封信,真是尽在不言中。什么话都不必多说。     我并不悲哀,只是觉得很滑稽。     他们即将承担的一切,还在暗流中。谁知道呢,秋后再说。这就是做媒体的人们的命。     老W是我推荐给新叉报的。我原先想把他挖到搜狐,但是HR说没有名额,于是我忍痛把他推荐给阿拉丁,阿拉丁把他推荐给了文化部。老W非常优秀,聪颖,有才华,有知识厚度,努力,谦逊,所以我和阿拉丁时常为我们做了一次伯乐而得意。     就在这次给他惹来大祸的报道之前,老W还在某天的深夜与我聊如何做刘香成的报道。我提了一些意见,还再三叮嘱他别跟那位普利策奖得主聊中国的新闻制度,要聊那也是私下的聊,见不得光的。一天之后,我收到老W的短信,他欣喜地说,他做了从业以来最自豪的`一次采访,还很谦逊地感谢我给他的意见。     然后这事就过去了。然后,我出差武汉的时候,听说出事了。     真是世事无常呵。     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是一件挺无所谓的事情。我一直看好老W,他已经是非常棒的记者了,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中国最好的记者。因为,他虽然也是80后,但他有着其他80后所普遍欠缺的努力、好学、谦逊。现在的许多80后,没什么本事,半懂不懂的就牛逼烘烘,连门都没入就把自己当人物了,玩脾气和傲气,看着就觉得好笑。其实新闻这行,培养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它更像是一门传统手艺,需要口耳相传,我们这代新闻从业者,都是50年代、60年代的前辈带出来的,吸收了前辈们的无数经验,再加上自己的琢磨和努力,才能混出点人样,现在的许多小孩不好学,太自以为是,所以他们的水平估计永远也就那样了,注定不会有大出息。而老W非常善于学习,而且很真诚,你不把自己的见识全拿出来跟他交流,都觉得对不起他那无辜的眼睛,所以他的进步非常快,这样的孩子才是大聪明。换了谁,都懒得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拿出来跟那些牛逼烘烘的小屁孩分享,那叫热脸贴在冷屁股上。要用本事去超越上一代人,而不是用脾气去超越上一代人,我建议80后的小孩们都学学老W。     老W现在不知道跑哪隐居去了。我相信他能够扛得住,他也是受过许多磨难的人,不就是一饭碗嘛,想开点。新叉报是很好的平台,也是北京报纸中惟一留存着南方报业血液的平台。不过好的平台有的是,老W要是失业,那绝不可能,只要他愿意,我可以推荐更多更好的平台,抢着要他的多的是。这么好一孩子,一定不会埋没的。要不是咱广西太穷了,我都要挖他来广西。就算不说做报纸,他至少还在新浪干过呢。垂涎,我垂涎啊。     刚才,另外一哥们,也是前不久被停刊的某报老总,还发短信问新叉报的事情,唉,做媒体,兔死狐悲啊。     所以呢,我做10年新闻的观感就是,永远不要以为你屁股下的椅子是属于你的,永远都要做好随时卷铺盖的准备。在这条道上,走白专道路永远比走红专道路有前途,够白专的人,永远都饿不死。后来的弟弟妹妹们,不可不知。

【一幅照片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颐和园最霸气的一幅照片 请把屏幕横过来看 -电脑资料01-01

一幅画02-12

一幅漫画05-23

一幅画03-31

一幅“画”01-22

照片05-08

照片06-14

照片07-23

拍照片晒照片散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