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暑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时间:2021-05-29 09:09: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新生暑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新生暑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新生暑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视觉传媒    林子昂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餐台断瓦,古庙荒冢么?就是那些在博物馆里展览发黄的书么?

  不是,绝对不是,读完《万历十五年》,觉得历史其实很精彩。

  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从祖辈接手的不过是一个烂摊子而已,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儿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因为前十年有张居正,后十年有申时行。

  张居正最为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是个理想主义者。事实上,他前过于强势完美的形象和死后过于诋毁的评价都主观色彩过于浓厚,这只能是那个时代道德强调过于极端,对人(性xìng)缺乏考量的一种印证。他独裁的时代,其对官员的治理和对君主的扶助,以及死前未能有时间完成的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均显示他对时事的观察和把握能力,以及对政治经济事务有效处理的能力。但是,作为这样一个官员,他也会玩弄权术、贪一污受贿、沉迷美色,放眼古今,并非罕见。

  申时行对整个文官集团治理的现实,看得比张居正更为深刻,作为一个老官僚,实用主义者,先保证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混。所以他所处理事物无不以调节者和事老的形象出现。他无意于改革,却废

  除前任张居正一些苛刻的政策,并着力于稳固当前政治局势。

  而在明代作为普通的官员呢?

  明代开国皇帝为了防止当官的能为民服务,不搞贪污,明代的官员其实拿着微薄的工资。造成官员乃至于士绅对人对己的普遍双重保准。对官员清廉的过度要求,造成的结果仅仅是官员们在形式上的清廉,事实上,贪污之风盛行,甚至差不多被整个社会所官员默认。此时的道德标准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大家相互攻击、扯皮、扯淡的武器。任何人乃至于当时的张居正面对来自于道德方面的攻击,都不可能承受其中的精神压力。而所主张的人性善之说,最终的结果不过是纵容人性恶的那一面而已。而朱熹“灭人欲,存天理”之说,也不过是《道德经》里面,虚齐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变种而已。

  作为刚进入大明王朝的初出茅庐的读书人来说,由于个人的力量过于微小和初入权利机关“人生地不熟”,为了寻求安全感,大多数人寻找自己同乡,这些以同乡同地结识的人结成一些集团,谋取共同利益,慢慢的形成了党派。讲到张居正时,书中说他任人唯亲几乎是无从选择的,因为他面对数万人的官僚队伍,没办法考核和选择,只能选用自己了解的人。而那些没有“熟人”的官员为了追求“进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对同事,领导,皇帝身边的“红人”贿赂,逢年过节“孝敬”他们。当然他们是不会自己掏腰包的,那么他们“孝敬”的钱是哪儿来的`呢?当然是从底层老板姓哪里搜刮来的。为了自己的仕途,而不惜代价榨干老百姓的“血肉”。

  这本书写的虽然是万历十五年,其实这也就是明代的缩影,明代又是整个古代封建社会的缩影,中国历史奇妙就奇妙在,它是由无数轮回组成。惊人的相似性是最富戏剧的内容。于是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党同伐异、相互攻击和权谋妥协。台上投票握手,台下踢脚,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小民仍颂之为人民公仆,斗争是永远无从与闻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一个国家就像一块机械表,要想强大,并且准确无误的运转没有统一政令的“大齿轮”是不行的,当然还需要其下大大小小官员的“小齿轮”一起运作才行。反观当下无数“大老虎”被揭露,无数大大小小官员,利用职权为自己,为朋友,为亲戚,谋权,敛财,开后门,无视国家法制法规。这样官员怎么能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不仅损害人民的利益,更是妨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性。

【新生暑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学新生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8-24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01-10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8-01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1-18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5-26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1-01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4-22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3-07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