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母散文

时间:2021-09-09 15:56:32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回忆我的父母散文

  我父母晚年凄凉的生活境况,是深深烙在我心上的伤痕,以至于他们相继去世以后,我一直不愿提起有关父母的话题。也曾想写一些有关的文章,但每每一开始,就觉得笔下的文字竟是那么迟滞而沉重,让人喘不过气来。于是,渐渐地就有意回避了,看到别人写怀念父母的文章时,总是刻意绕开。

回忆我的父母散文

  在这个清明节,我想尽量克制悲伤,试着以比较平静的笔调,来写写有关父母的一些记忆。

  蓦然回首,父亲去世已经整整八周年了。

  父亲是个苦命人,他刚三岁时,我奶奶就病逝了。父亲也没读过多少书,只约略识得几个字。其实我的祖上几辈都是读书人,父亲也算出生在书香门第,但在他小时候时恰逢土改运动,加之爷爷不善理家,渐渐家道败落,以至于后来生活几近难以维持。父亲也就因此失去了读书的机会,终日与土地为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度过了他艰苦的一生。

  父亲虽识字不多,但大概是从小受爷爷熏陶的缘故吧,他也知道许多历史文化常识。对于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将相、是非忠奸、朝代更替等,他都颇为知晓一些。小时候,我经常听他与哥哥们谈起刘邦、李世民、赵匡胤以及三国的刘备曹操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说得头头是道。为此,我对父亲甚是佩服和崇拜,觉得父亲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哥哥们一个个成家以后,家中每个屋里都住得满满当当的。每天,孩子的打闹声、大人的说笑声、鸡鸣狗吠声……整个大院一片沸腾。那几年,村里刚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父亲干劲十足,家里其他人最初也齐心协力,积极劳动。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最红火的,父亲也成了我们村最有威望的老人,谁家有什么纠纷都会叫父亲出面调停。

  可惜,后来由于家中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加之父亲思想有些守旧,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导致原先红红火火的一个大家庭渐渐冷清困顿,日子越来越不如人。于是,父亲就在一天天无可奈何的叹息中,精神逐渐委顿,迅速地衰老下去了。

  现在想来,父母后半辈子的日子之所以那么艰辛凄凉,大半是因为我。

  操劳大半辈子的父母,在四十岁高龄时,意外地迎来了他们的第八个孩子——我。现在想来,我不合时宜地到来,为当时本来生活捉襟见肘的父母增加许多负担。听母亲说,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加之那时生活困难,缺衣少食,父母东挪西借历尽艰辛,总算把我养大。后来,当哥哥姐姐们各自成家后,父母的归宿就成了一个尴尬而棘手的问题。尚在中学读书的我,更为这个问题增加了难度。那时,我经常小心翼翼地生活在一个充满火药味的氛围中,小小年纪已深深体会了人间的许多沧桑与悲凉。为了平息矛盾,父亲一度想让我辍学,我心里自然十分不甘,在极度伤心时埋怨父母:既然无力养活我,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世上?早知会如此为难,还不如当初就把我扔掉!好在几经波折之后,我和父母终于在四哥家安顿下来,我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成了一个在农村人眼里算是体面的干公事的人。可我知道,在我外出读书的那些年,父母为我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

  毕业后几年里,忙着找工作,结婚,调动,生孩子,似乎是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等到稍稍安定下来,回头想好好看看父母时,却突然发现父母竟苍老得如此可怕,记得有一年暑假回家,看到父亲斑白的头发凌乱地笼罩在头上,瘦削的面孔更加憔悴。我不由愧疚万分:我们总是忙自己的事,难道就真得抽不出一点点时间陪陪父母,哪怕只为他们理一次发,洗一次脚?我赶紧找来理发工具,开始仔细地为父亲修剪头发。一边剪一边不由小声嘀咕,说我哥也太不上心了,这么大热天的,也不知为父亲理一下头发。父亲连忙说,别怨你哥,他确实很忙啊。再说我这样习惯了,也不感觉热,你哥哥嫂子都对我们很好的……一说起来,全是哥嫂的好处。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在一起生活,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埋怨哥嫂对老人不好,自己又为父母做了多少呢?那天为父亲洗脚时,摸着父亲青筋暴露枯瘦如柴的小腿,我差点掉下泪来。父亲的脚趾甲和脚底的老茧都是又厚又硬,我忍着眼泪,费力地用剪刀一点一点地刮掉去老茧,仔细地把趾甲一个个剪短、磨平。父亲默默地看着我,那眼神竟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想起我小时候,父亲还是那样强壮那样威严,可现在竟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了。我不禁感慨不已:衰老,竟会如此彻底的摧毁一个人。

  那年,我想帮父母把老家的房子修一下。当我提出此事,父亲虽然高兴,四哥四嫂却极力拒绝,说他们当时要一门心思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没精力顾及其他的事。我说侄儿的学费我可以负担一部分,可他们还是坚决不肯,说日子要自己过,不能靠亲戚帮忙。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家已经不属于我了,我已经成了不相干的亲戚。我无奈,只好每次悄悄给侄儿留下一些钱,哥嫂总会很快把那些钱客客气气、一分不少地还给我。这样一来二去,弄得彼此都很尴尬。父亲只好说,等两个孩子毕业了再说吧。就这样,老屋改建的问题再次被搁置下来了。每忆及这段往事,心里就五味杂陈,亲人之间生分和隔阂,是最难消除的,也是最伤人心的。

  可是,还没等到两个侄儿毕业,父亲就日渐病衰,不久就匆匆走了。父亲就这样在自己的老屋里过完了他苦命的一生,始终没有实现住进新房子里愿望。

  父亲走了,两个侄儿都到外地读书去了,哥嫂也在农闲时外出打零工,只剩下母亲孤零零地守着破旧的老屋,一天天苦熬着漫长的时光。

  三年以后,侄儿们都毕业了,哥嫂终于开始着手建新房了。可就在这时,母亲一病不起,迷迷糊糊躺了五个多月之后,也随父亲去了。而在这五个多月里,母亲所受的罪,更是一言难尽。

  自打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被病痛缠身,可经常拖着病体屋里屋外地忙碌着,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我十多岁的时候,我家还是一个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家里有一大帮侄子侄女,从三四岁到六七岁不等。其他人都上地干活去时,这么多孩子就全凭母亲一人照管。而且,母亲还要做一大家子的饭菜,并且要喂养家里的猪鸡牛羊等,那种辛苦可想而知。那时我放学回家时,经常看见母亲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拉着一个,还有一个趴在地上大声哭叫,另外几个在一起打打闹闹,简直乱成一团。至于打碎饭碗撞翻水桶的事,那也都是很常见的情景。可是,即便是母亲如此满头大汗地忙前忙后,也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于是,她经常会遭受父亲的责骂和嫂子们的抱怨,诸如,嫌饭做迟了,嫌把自己的孩子没照看好等等。面对这些责难,母亲总是低头忙手头的活儿,一声不吭。那时,每当看见母亲受了委屈,我就愤愤不平地抱怨母亲,说她太逆来顺受了,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母亲总是凄然一笑,说:“傻女子,你懂个啥呀,好好念你的.书,不要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那时正处于叛逆期的我,会动不动冲母亲发脾气。记得有一次,我做不出数学题,正着急呢,母亲进来催我吃饭,我一生气就拿钢笔使劲划本子,本子划破了,笔尖折弯了,还狠命地把书本扔到地下。母亲没有骂我,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帮我收拾好乱七八糟的书本。等我情绪稳定了才和颜悦色地哄我吃饭。那时候,有什么事都会在母亲面前尽情倾诉——被老师批评了,受同学欺负了,考试不理想了等等,一丁点儿小事也会让我在母亲面前絮絮叨叨半天,有时还又哭又嚷,埋怨母亲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帮不了我。

  后来想来,那时候自己是多么任性、多么愚蠢啊!然而,当自己真正懂得母亲,想好好回报母亲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母亲去世前的几年,冠心病犯得越来越频繁了。每次犯病,都是那么痛苦地挣扎在生死线上。有时候,当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吃力地喘息时,心中竟会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希望母亲就此快点离去,以后就不至于再忍受如此的磨难——尽管情感上是多么舍不得。然而,每次母亲还是艰难的挺过来了。挺过磨难的母亲继续坚强的活着,整天忙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坦然地包容着子女们的粗疏与不孝。

  有一次,就在我回去的前几天,她不小心摔倒了,胳膊上擦伤了好大一片,但她怕家人担心,始终隐瞒着,对任何人都没有说,当然也对我丝毫没有提及此事。直到晚上我帮她换衣服时,才发现胳膊伤得很厉害,伤口周围已经有些化脓了。我不由心疼地埋怨——我可怜的母亲啊,有时好强得近乎固执。她把什么痛、什么苦都装在自己心里,生怕为子女增添麻烦。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当着我们的面流过泪,我很佩服母亲坚强隐忍的品性,可惜天生多愁善感的我,竟丝毫没有遗传下母亲的这一优点。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生操劳,一生节俭,从来没有好好为他们自己活过一天。父母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回家带去些东西,他们总会埋怨我乱花钱;买的新衣服,他们都舍不得穿,总是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箱底;买的好吃的,他们也舍不得吃,总要留着给孙子或重孙。每次我临返回时,父亲总要叮嘱我:“再别乱花钱了,你们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和你妈现在吃的、穿的、用的都很宽裕,真的不要再买这些了。”

  其实,我何尝不知道,父母真正需要的,确实并不是这些冷冰冰的物质,而是子女的陪伴和关爱。但被自己的生活牢牢捆绑的我,却很少为父母做过什么,每当回忆起这一切,内心实在是愧疚万分。

  而今,随着岁月一年年的流逝,那一切令人心酸的往事,渐渐变成了一张张褪色的底片,永远封存在心底,偶尔因某种因素触动,便会瞬间显影,以往的那一幕幕场景,就如同一个个特写镜头一般,在脑海里再次清晰地回放,回放。

【回忆我的父母散文】相关文章:

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散文10-01

回忆我和婆婆共处的日子散文04-18

回忆老屋经典散文10-11

回忆中散文04-16

回忆曾经散文07-17

甜蜜的回忆散文01-18

爱的回忆的散文10-01

在文字中行走的我的父母散文09-24

经典散文_回忆高三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