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作文

时间:2023-02-14 12:33:53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家乡的路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路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路作文

家乡的路作文1

  我的家乡叫马路村,之所以叫这样一个怪怪的且有点土气的名字,是因为我的家乡当初是依阜宁通向淮安的官道而建的。那条曾经繁忙的马路历经沧桑巨变,在解放后成了一条家乡通向镇上的小土路。

  我还在襁褓时,爸爸妈妈就抱着我无数次的踏过她的脊背,但直到上一年级,我才渐渐看清她的容颜。路宽约三米,两边被村里人耕种了一些,能供人走的只有两米多一点。路呈直线型,左边是农田,右边是一条同向水渠。路面是泥土,坑坑洼洼,每到下雨时,泥泞的路面非常难走。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上二年级的那个冬天,天气格外的寒冷,一场中雨过后,路面结了厚厚的冰。后来天气缓和了一点,每到中午时分,因冰融化,路面变得像妈妈和的面。每次中午回家,爸爸的自行车总会被烂泥塞得骑不动,他只好被车骑,我只好跟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家时我们浑身全都沾满了泥浆。

  有一年春天,也就是三年级的第二学期里的'一天,小路上忽然出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他们还带来了许多机械和工具。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来铺水泥路的,还听说是省里出钱让他们来铺的。没过多久,一条装载着村里几代人梦想的水泥路铺好了,两米半宽的路面让进出村里的自行车、摩托车畅通无阻,我们再也不为下雨、下雪、厚冰融化天发愁了。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这条水泥路时,用脚使劲地踏了几下,她纹丝不动,走了一阵,平坦、宽阔使我惬意无比。路边的各色野花扬着洒满香水的笑脸,好像在告诉我梦想实现的喜悦;苇笋丛中的青蛙张开歌喉唱响了美好的未来。

  好路带来的不全是快乐,也有烦恼。近年来,汽车数量陡增,我们村里好多人家也买回来了汽车,这下小路真显得窄了。两辆车碰面还着实让驾驶员麻烦一阵,有时还会闹点小纠纷,今年过年时,有两辆汽车在会车时擦了一下,两个驾驶员还大打出手,根本不认同乡之情,后来还是派出所的警察出面调解,才算完了。

  今年春天,镇里出资加宽这条小路,路面变成了五米,两辆相向而行的汽车再也不用为会车发愁了。路的两边还建起了绿化带,原来国道、省道边才有的香樟树也在我们乡间小路边安家落户了,还栽了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走在路上犹如走在了一幅长长的画轴中。路边的小鸟也多了起来,知名的不知名的都赶来热闹热闹,每天早晨我是在小鸟的欢歌声中上学的。

  这条承载我童年烦恼与欢乐和家乡人回忆的小路在默默变化。

家乡的路作文2

  我的家乡——高港,儿十年前的一个默默无闻的江边小镇,正在逐渐变成现代化的都市。那无数从乡间泥泞小路上走来的高港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高港的历史。那无数条路呵,见证了历史的巨变。

  爷爷曾沿着祖祖辈辈踩出来的泥泞的羊肠小道上山下乡。大部分路坑坑洼洼,至于养护,不过是偶尔铲些土铺上。一下雨就没法走路,所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雨天休息,晴天劳作。

  爸爸那一代,路上铺上了石子,也拓宽了许多,主要是便于拖拉机行驶,被称为“机耕路”。虽然好走多了,但仍不方便,又十分狭窄,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现在呀!家乡的路一点也不比大城市逊色。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拥挤了,走在上而是多么平坦、舒畅啊!不管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都能并排驶过。路两旁的绿化带和独特的风光,让人感到无限惬意,就如同在画中一般,人们坐在车子上,只要看看这景色,一身的疲惫就不翼而飞了。以前上泰州,由于道路不平坦,乘汽车要用两小时才能到达,现在去泰州太方便了,最多只要半小时。宽阔的`泰高公路可是国家的一级公路呢!路边的那些平房早就拆掉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四横四纵的区内公路两边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真是数不胜数,有卖水果的、有卖衣服和皮鞋的、有卖日常用品的……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样样俱全。早晨,路上车水马龙,去学校的孩子们,去工厂上班的姑娘、小伙子们,去菜场买菜、卖菜的农民们,都急匆匆地走着。脚步声、自行车的“丁零”声、摩托车的“突突”声交织成欢快和谐的交响曲;下午,人们在商店间穿梭往来,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

  月亮悄悄地升上了枝头,洒下柔和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银装。这时,家乡的路就更美了。你看啊。荷花、玉兰花、仿古式……造型各异的路灯把一条条大道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灯的河流,车辆行人变成了欢快地游来游去的鱼儿。路边的花啊、草啊、树啊仿佛镶上了各种色彩的边儿,总让人觉得来到了童话世界,不,是仙境。难怪人们徜徉其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即使深夜,也一如白昼的喧哗。路旁高低错落的建筑上彩灯、霓虹灯……闪一闪地交相辉映,仿佛是无数颗五颜六色的小星星在向你眨着眼睛,把整个高港变成了一个亮堂堂的“不夜城”,充满着生机,洋溢着活力。

  我爱家乡的路,是它伴随我成长,我将踏着它走向远方,走向未来,走向希望……

家乡的路作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早上,爸爸开着崭新的小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着。我边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边欣赏着窗外美丽的风景线,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从现在起,回宜兴看爷爷奶奶,再也不用去挤车了!

  从我记事时,就隔三差五地要乘车,乘得多了,各种各样的路也就见得多了。有羊肠小道、泥路、石子路、水泥路……

  那是一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是爷爷家通向乡镇的唯一道路。听爸爸说,就是这条路,浓缩了整整一个时代。在他小时候的那条路,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道。下雨天,每每经过时,总是深一脚,浅一脚,溅得满身满脸都是泥。爸爸每次回家总是被奶奶说就像是刚从泥里拔出来的萝卜。

  在爸爸上初中时,那条路铺上了水泥。虽然只有60公分宽,可那时的水泥路着实让村民谈论了好一阵,也兴奋了好一阵子。出门时也不用光靠双脚走路了,爷爷花了100多元买回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那是咱家的第一辆自行车,可比现在的小轿车珍贵着呢!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曾自豪地洒满这60公分的水泥路。

  不知什么时候起,这60公分的水泥路已经跟不上这时代的步伐了,于是又加宽到了120公分。那时,爷爷家已经有2辆自行车了。爸爸也有了自己的凤凰牌自行车,上学放学,往上一跨,一路欢笑着往远方驶去。

  时代变迁,宽大的马路终于取代了这120公分的水泥路,路两旁栽满了水杉。“公路修到家门口了,汽车可以驶进你家了。”那是村民议论最多的话题。虽那时还没有汽车开进来,可憧憬却变得如此美好。那时,已经工作的爸爸回家后就喜欢独自走在这铺满瓜米石的乡村公路上,聆听公路与树木的对话,独享那份静谧与美好。

  不多时,富裕的一部分村民家里已经开始换第二代车——摩托车。爷爷家也添了2辆摩托车。偶尔驶过一辆,一路扬起的灰尘似乎在高唱“农民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岁月如歌,公路上的石子多了起来,加进了钢筋水泥的'混合,瓜米石公路又变成了水泥的大马路。这段路也终于完成了它的整个变迁,由二车道变成了六车道。路上更加热闹了,从早到晚车来人往,好不风光。自行车的叮呤声,摩托车的突突声,小汽车的嘟嘟声,交织成一首和谐自然的交响乐。这交响乐在告诉人们,改革开放的的春风吹得好啊,人们的生活多美好哇!

  如今,我家也有了自己的小汽车,回家看望爷爷奶奶更方便更快捷了!路两旁的水杉依旧茁壮挺拔,生机勃发。路在变,人在变,所有的一切都在变。改革的这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巨变,而这条路,也真实地在脚下拓展、延伸……

家乡的路作文4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泰顺县,泰顺群山连绵、山清水秀,胜似人间仙境。但是,这里村落分散,交通偏僻。近几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我的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不,泰顺的高速公路通车了。听爸爸说,泰顺是浙江省内最后一个“县县通高速”的县城呢。假期的.一天早晨,爸爸就说要带我去感受一下这条令人期待的高速路。家住县城的我们乘着小车,很快就到了高速路口,我远远就看到闸门上显示着好几个绿色通道,我们的小车“嗖”一下就通过了”ETC”通道。驶上高速后,我迫不及待地朝窗外看去,只见高速两旁群山环绕,树木层林叠翠,十分秀丽。更另人惊奇的是,这条高速过了隧道,就是桥;过了桥,眼前又是另一条隧道,别有一番特色。桥大多建在两座山之间,难怪被称为浙南“天路”了。

  在路上,爸爸说:“现在县县通了高速公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哪像我们以前,”妈妈接过话说:“以前泰顺的路呀,九转十八弯,那时我到杭州上大学,都要提前一两天出发呢,出发那天零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坐卧铺大巴转呀转地到温州,再乘坐绿皮火车经过近十小时才能到杭州。”我听了得意地喊道:“现在只要上高速和高铁就可以啦!”

  爸爸感慨着说:“是呀,现在有汽车和动车真是方便呀!”他也回忆起小时候,他们读小学时,从家里到学校有十多公里路,要走上一两小时,天刚蒙蒙亮就要出发上学去。不像我们现在开着汽车,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别提有多快了。爸爸又想起刚参加工作时,不管上班还是下乡,都要靠两只脚走,而现在村村通公路,家家都开起了小汽车。公路四通八达,办事访友以车代步。

  这时,我也想到了一条路,就是外婆家门口的路。很小的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是一个古村落,门口的路坑坑洼洼的,只要一下雨,地上都是水坑。现在好了,村里的路都铺上了石板,平坦又干净。一到周末,游客就会从四面八方来到村子里游玩,让开农家乐的舅舅和舅妈开心地合不拢嘴呢。

  想到这里,我心中突然又想到了一条路,就是以后的路。我盼望着,到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家门口就能乘上磁悬浮列车,到达我理想的学校;我也想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乘着列车,来看一看泰顺的廊桥、乌岩岭,品尝许多家乡美食;我更想有一日我的家乡“泰顺”这张名片飞驰在高速和高铁上驶进东南西北百姓家……未来的路通往梦想,通往幸福,我多么期待它早日实现呀!

家乡的路作文5

  60年前,一条崎岖狭窄的小路连通着家乡与外面的世界。如今,在共和国母亲六十周年华诞之时,那条承载了家乡人太多辛酸与企盼的小路,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条条宽阔的大路,它向外界传达着家乡人的喜悦与幸福。

  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了,可总忘不了讲门前路的故事,听得我恍如隔世。

  门前的蛇形小路从大山深处蜿蜒而来,又朝山外蜿蜒而去,像一条无边的灰白色藤蔓。

  孩子们踏着它上学,放牛,打柴,稚嫩的小脚常会磨出血泡。

  大人们踩着它,把从地里挑回的玉米,红薯背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换来食物,厚茧的脚板下,磨烂了一双又一双布鞋。

  山里的天气,变化多端,每逢下雨天,走在路上,几步一滑,到了家会狼狈不堪。

  爷爷的爷爷就是在这条泥泞的路上走过了一生啊!爷爷叹着气,用粗糙的手擦去眼角混浊的老泪。

  爸爸也喜欢讲门前的.路,讲得那样激动豪放:

  改革的意识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树立了起来,“共同致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常谈的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路的重要性,随后爆出了一声声呐喊:”要想富,先修路。”

  说干就干,在镇政府的号召下,大家开始筹款筹材,开山劈石,一条羊肠小路在勤劳朴实的乡民们手里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变成了大马路,父老乡亲乐翻了天。鸭啊,鸡啊,羊啊,一车车拉出了大山,瓜果蔬菜再也不会白白浪费掉,各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百姓整天都乐呵呵的!

  爸爸越说越高兴,心中比吃了蜜还要甜。

  我也喜欢说路,说得心花怒放!

  小时候,门前有一条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我走在上面常摔跤。我可恨死它了!有一天放学回家,看到门口几辆大卡车,忙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欣喜地说:“要修路了,要修路了……”

  几个月后,我面前便出现了一条乌黑光亮的油漆公路。轿车、汽车、客车,川流不息。我的家乡——普兰店,早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雄伟的老帽山、安波温泉、清清的碧流河水库、小平岛度假村、夜灯璀璨的皮口港……条条大路通向四方,家乡变美了,家乡变富了!

  山路——石板路——水泥路——高速公路。

  贫寒——勉强填饱肚子——小康生活。

  家乡在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在变!而这一切的催化剂是什么?是党的富民政策啊!

  家乡的路,终于和世界接轨!

  家乡的路,终于和新世纪接轨!

家乡的路作文6

  爸爸的老家在湖南安化的一个小山村里,这里四面环山,顺着山势开垦着田地、菜园、茶园,只有唯一的一条小路通向村外。大山里的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但是交通却不方便。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天都要沿着这崎岖的羊肠小道去上学,他那时的愿望就是能有一辆自行车。

  努力学习的爸爸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当他回到家乡时,村里的小路已经拓宽了,村里的许多人家也都骑上了摩托车,各类物资也不需要村民们肩挑手提。

  又过了几年,村里的这条路经过村民们的修整,已经能通拖拉机了,村里的各种山货和木材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村里不再是清一色的木头房子,各式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爷爷家在路的`尽头,背靠大山,一条弯曲的田埂通向家门口。每当逢年过节时,爷爷奶奶就会站在田间翘首期盼我们回去,可我和妈妈都不愿走这段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田间小路。我会一路嚷嚷:“为什么公路不能通到爷爷奶奶家呢?”

  又是一年春来到,村里要修公路了,村民们出钱出力,就连爸爸他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都踊跃捐款。这一年的春节我们自己开车回家,发现山路拓宽拉直了,两车交汇也没问题了,一脚油门可以直接开到爷爷家门口,我和爸爸妈妈都很高兴。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资金不足路面没有硬化,随着雨季到来山洪暴发,由泥土砂石铺成的公路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山体滑坡将公路拦截成了几段,别说通车了,连村民们的日常出行都不便利。暑假回爷爷家,爸爸只能将车停在半道,由爷爷奶奶打着手电走山路来接我们。我和妈妈深一脚浅一脚摸着黑忍着蚊虫的叮咬,边走边抱怨:“这样子又回到不通公路前了,车也只能成了摆设。”此后,每当爸爸提到回老家,我和妈妈都会一个劲地摇头,山路实在太难走了。

  这样塌了挖挖了塌的日子又过了几年,今年年前传来了好消息,村里的公路终于全部铺成水泥路了。过年回村的年轻人比往年都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依次靠边整齐地停在公路一边,村民们个个都喜笑颜开:“现在好了,公路彻底通到家门口了,大伙都能开开心心、干干净净的到家了。”

  见证了村道变公路的巨大变化,相信不久路灯也会亮起来,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家乡发展。

家乡的路作文7

  80年,崎岖的小路伸向依山帮水的家乡——城乡镇西宁村。

  90年代,宽阔平坦的的大路穿过楼房林立的西宁村——给村民带来了热闹与文明。

  一岁半。

  1992年,南昆铁路通车,爷爷几乎每天都会背着我去看火车。一看到长长的火车,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我就不哭不闹,平生第一次听到的外地名是昆明,因为爷爷常在我耳边谈起此地名。每年春节,沿着铁路,我与去看望外婆,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讲路的故事——在南昆铁路修成之前,村子里的人都是乘船去上街,村民们挑着东西到镇上卖,两岸各几十级的码头,将村民们的肩膀磨成茧。

  七岁半。

  1993年暑假的一天下午,爸爸妈妈都到田里干活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妹妹两个小孩,我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喊我爸的名字,这是村长的声音,我经常与爸爸去队里开会。见到开门的人不是我爸后,他对我说:“你爸回来后,记得叫他今晚七点半去晒谷场开会。”晚上,爸爸拉着我的小手兴奋地往晒谷场开会——原来,开会的内容是关于南百二级路的征地问题,怪不得前几天在村头的榕树下,人们津津乐道着修路。终于结束无路的历史,难怪村民们喜形于色!

  1997年暑假,当时我已有七岁半,南百二级公路终于可以通车了。那段日子,几乎每次放学后我和堂哥都会到路边去数车。大卡车、轿车等各式各样的车不再只是限于纸张上的黑白图片。去外婆家时,再也不是沿着铁路走一个多钟头才走到。有人在村庄的二级路旁建了座砖场,开了商店,路通了,村民们纷纷建起了楼房。

  有了平坦宽阔的二级路,村里有了摩托车、三轮车,当车停在村口,唧唧喳喳地叫喊声便让人知道是上街赶圩归来。不过,村民们更喜欢做路过的班车,村民们开着玩笑:“我们可以坐公交车上街。”

  15岁,中秋节前的星期天。中午放学后,我便兴匆匆地回家。到家打开家门一看,大厅里竟摆满几箩筐大大小小的柿子,我觉得不对劲,马上把门关好,撒腿就往种柿子树的那块地跑,远远看见爸爸砍柿子树,我加快步伐,想阻止爸爸,可是,在我到的那一刻树倒了。我很生气的'埋怨爸爸,爸爸乐哈哈地说:

  “高速公路经过咱们家乡,需要用到咱们这块地。”

  “铁路、二级路、高速路都穿过咱们的家乡,爸爸,什么时候飞机场也设在咱家乡呀?水陆空全都汇集在我家乡。”我与爸爸开起了玩笑,我的愁容也被冲到九霄云外。

  十八岁。

  20xx年元旦,南百高速路通车后的第三天,我走到楼顶,三路尽收眼底,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林立的楼房、盎然的绿山,铁路、二级路在绿化好了的壮观的高速路面前又显得差了一大截。

  路在不断地延伸——

  家乡的富裕之路不断地延伸——

  乡村与城市的和谐之路不断地延伸——

家乡的路作文8

  我的家乡建瓯,简称“芝”,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海西绿色腹地之中。家乡建瓯从1949年5月13日正式宣告解放到现在已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越变越美。在这些变化中,我觉得变化最大最美的,要数家乡的路和桥了。

  家乡的水西桥焕然一新。水西桥横跨建溪河,听爸妈说,十几年前,它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了。重建后的水西桥更加壮丽了,桥全长200多米,宽20多米。桥的中心是一条绿化带,绿化带旁种着许多的树,中间有一根根高高的路灯,两旁的人行道边也有路灯,它们把夜晚的黑暗驱散,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它们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默默守卫着家乡。水西桥两旁有桥栏,桥栏杆上镶嵌着一颗颗银白色的“大珍珠”,别提有多美了。每当夜幕降临,水西桥四周灯火辉煌,便成了一片灯的'海洋。这时候,人们纷纷涌到水西桥来。有的在桥边漫步,尽情享受凉爽的河风;有的三五成群,一边聊天,一边停步观赏建瓯城的美丽夜景;有的带上鱼具,在路边垂钓,兴许那些垂钓人一个晚上一条鱼也钓不到,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们是在享受钓鱼的乐趣。

  人行天桥拔地而起,犹如一座人间彩虹。近几年,在繁华的商业街——南街头新建了人行天桥,天桥共有四个可行方向,每个方向都有两个阶梯,上了天桥就等于到了一个安全桥,上面没有车,只有人,所以十分安全。天桥通向四面八方,东面是实验小学、建安中心小学和芝城公园;北面是鼓楼,又名五凤楼,因为它就像五只凤凰振翅欲飞,所以又叫五凤楼,它可是家乡建瓯的象征。天桥下的交通指挥信号灯——红绿灯,功劳也很大。以前没有红绿灯的时候,几乎天天堵车,一次准能堵上一两个小时,被堵住的过往车辆犹如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外地客人看了,谁还敢再来建瓯呀!现在有了红绿灯,车辆按次序通行,不再堵车了,行人行车更安全了。这全是人行天桥和红绿灯的功劳。站在天桥上往下望,来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好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

  现在,家乡还开通了环城路、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城内道路通畅了,人们的生活也更安定祥和了。

  现代化的交通,给家乡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我相信,在家乡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家乡的路作文9

  我四岁时,老家——黄桥镇祁巷村还是一个贫穷的小乡村,交通很不方便,汽车只能到达镇上,进村就只有五六尺宽的泥土路了,路两边还挖了灌溉用的水渠,村民常常在路边堆放一些杂草,中间剩下的路面就像一条狭长的带子。晴天时,车轮碾过,尘土漫天飞扬,呛得人嗓子疼,眼睛都睁不开,嘴巴里,鼻子里都有沙子,到家后洗一洗脸,脸盆里的水是黄色的,盆底会沉淀很多沙子。要是碰上雨雪天气,就更糟了,路面变得泥泞不堪,车子碾过路面上的那些坑坑洼洼会溅起许多黄泥水,鞋子上,裤子上,背上,甚至头发上都有泥水污点。下雪时,路面变得很滑,走在冰封的路面上,像溜冰一样。每次回老家都是爷爷骑着自行车到镇上接我,走上那条狭窄的路,感觉就像走钢丝一样,我特别紧张,我害怕路边的杂草缠住车轮把我们绊倒,我担心爷爷控制不好不停颠簸的车子一不小心掉进水渠里……我只能紧紧的抱住爷爷的腰,手心直冒汗。

  那时,故乡的路在我心中就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最近,听爷爷说老家建了“小南湖”度假村,国庆期间举行灯会,我不敢相信,决定回去看个究竟。

  天哪,故乡的路变化真大啊!新建的宽广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中间还有隔离带,路两旁和隔离带中都种上了花草树木。原来回趟老家要花一个多小时,现在才半个小时就快到村口了。我禁不住一个劲儿啧嘴。

  爷爷听到我在啧嘴,就介绍说:“你小时候见到的泥路没有了。现在村村都铺上了水泥路,而且铺到家门口了,并且都通上了公交车啦!现在出行方便极了,即使下雨天也不影响人们的外出。你向窗外看看就知道啦!”

  爷爷说话的功夫,车子已经到了我们祁巷村。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路边的每根电线杆上都挂着“美在小南湖,看我新农村”“江苏最美乡村”的广告牌,似乎在告诉行人祁巷村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沿路“纵横渠道布田畴,清水垄中酣畅流”,风景如画。沿着马路向里走大约10分钟,就到了“小南湖”度假村。只见度假村里人山人海,都是冲着“小南湖”和灯会来的。小南湖景区,河流纵横,果木成林,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形成了水环岛、景依水的特色自然风光。湖中有五个小岛,垂柳摇曳,香樟林立,繁花似锦,并各具休闲、娱乐、餐饮等不同功能,就像五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波光粼粼的湖上。垂钓中心、跑马场、果蔬采摘园、真人CS、单向飞碟等特色项目深受游客好评。

  我想,如果没有这宽阔的大马路,“小南湖”再美,也没有人来游玩。“要致富,先修路”,是啊,如今故乡的路成了我心中的美丽风景,是乡亲们的致富之路。

家乡的路作文10

  自从来了常熟,我走的基本都是柏油路和水泥路。从家到学校,一路都是美景。即使是这寒风天,常熟的绿化也一样的风姿绰约。上周妈妈带我去市区逛街,靛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像喇叭花一样的竟然在寒风中绽放。一问才知道叫三色堇,其他的花树也是绿意盎然,茶花也在冬日下吐蕊,艳红艳红的。

  可是家乡的'那条“水泥”路,却在我心里伸向远方……

  前几年,我在老家,最喜欢的就是在村子里到处跑。我们一群孩子,到村外的田里翻红薯,烤了吃。爬上土墙,够到树杈,上树摇枣子吃。

  上树的伙伴努力摇动树枝,或者用一根长竹子狠狠打树头,枣子就成片往下掉。大家一忽儿就捡了一大捧,味道并不好,没到节气,又酸又涩,可是大家就图个乐趣。

  这样的一下午疯下来,回家我就成了泥娃娃,满头满脸的泥尘。

  奶奶拿个掸子,细细给我掸一遍,我站的地上扑簌簌一层泥灰。奶奶便笑嘻嘻地嗔怪说:“看你野得,都没形了!”

  奶奶一脸的皱褶就堆积起来,他们说那叫皱纹,可是在奶奶的话语里从没有这个词。

  下雨天是最没劲的,一村子的泥浆。那些晴天的泥灰,都被雨水和成了稀泥。从村东到村西,大大小小的水凼凼不知道有多少。还有各家的鸡鸭,照样满村子跑。

  这时候,奶奶就不许我出去了。说也奇怪,整个村子的孩子一下子都消失了。一点声音都没有,我是很想念他们的,尤其是在吃好午饭后。那段时间长而且无聊,奶奶家里一本书都没有,只有一本日历挂在墙上,灰灰的墙,白白的日历,怪异得很。

  这时候,奶奶会做针线活,也会挑豆子。把大的壮实的豆子挑出来,预备做种子用。我坐在她身边,也跟着挑,其实就是玩豆子。她就叨叨叨叨开始讲很多故事。什么牛郎织女,什么天地开辟,什么女娲造人……后来我看了书才知道,很多都被奶奶篡改了,怪不得当时听得稀里糊涂。问她为什么,她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可是,在那时,奶奶实在是我心里的暖暖。我很听她的话,就像她想让庄稼怎么长庄稼就会怎么长一样,她种的庄稼长得旺结得多。而我在她的呵护下也长得健康阳光。

  在那一片“水泥”的老家农村哦!有我的奶奶。

  上次,爸爸带我去吃肯德基,我脑子不知怎么抽筋,竟然想到:要是这个鸡给奶奶吃,她会怎样?

  奶奶,你在“水泥”地的村子里,可好?

家乡的路作文11

  我爱到门前的路上走走,尤其是晚上。马路上几盏昏黄的灯静静地照耀着长而宽的路,使人心头燃起光明、感到温暖。

  我又漫步在那条道路上,“多好哇!”听到背后传来一声低微的赞叹声。心头微微的一震,仿佛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似的?噢,那是不久之前的事。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约莫是去年吧,村里新修了一条柏油马路。铺路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去看了。不管是讨价还价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影响全家人的.吃饭“大业”,统统都放下了,一齐站在家门口,翘首以盼。一些胆大的孩子围绕着渣土车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愉快的事情;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被家里的晚辈推出门,左顾右盼地等着那个庞然大物的到来;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来凑凑热闹,想沾沾喜气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讨论着。渣土车见了这些人们,仿佛也很高兴似的,从长长的排气管里“嘟嘟”出一缕缕白色的烟尘。搅拌车不像渣土车有超常的好脾气,它拿这些乐呵呵的人们没有办法,于是它把搅拌桶缓缓地放斜,墨黑色的沥青轻轻地从桶里滑落到地上,像踮起脚尖跳舞的芭蕾舞者。搅拌车一边走一边倒,人群中不时传出几声期待的呼喊。只听“哗啦”一声,全部沥青已经尽数倾倒在轧好的土路上。不等沥青干了,五六个人推着摊铺机一下一下地把它摊匀,祖母笑道“这倒像我在摊饼呢。”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方手帕来擦眼泪。然后,又有一个轧路机从上面轧过,马路瞬间就平整了。

  不过一个中午,绵延的几百米长的柏油路就全铺好了。人们对这的好奇心仍是未减,依旧滔滔不绝地议论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忽然感叹起来“我年轻的时候,还没走过这样好的路啊!”旁边的人也紧跟着附和着:“是啊、是啊。”“听说大城市里铺的都是这个。”

  “……”

  这使我想起从前的这条道路。在那条柏油大路还是一条凹凸不平的小道时,我就出生了。我从小便看着汽车从我眼前飞速驶过,留下一片黄沙,听到风裹夹着砂砾飒飒地吹的声音,沙土像针一样刺在我的脸上,仿佛要把脸皮生生剐下来。而如今见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也不禁惊叹:“这一条路可真是好啊!”虽然它不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承载了游子们的思念;也不像晴隆二十四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更不像绵延不断的丝绸之路为世人所称赞。但就是这样一条简单朴素的路,也能让我感到欢欣和雀跃。仅仅是因为有了它之后出行更方便了吗?还是因为我们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呢?这或许是因为它将是我们开启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我又徘徊在这条路上,风掀起衣角,“多好哇!”不知何时,下起雨了,我看到毛茸茸的万家灯火在这条道路的尽头闪着微亮的光。

家乡的路作文12

  鲁迅曾有一句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们走出来的,是勇敢的人们开拓出来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会改变的,如今的路早没有了坑洼不平,如今的路都变成了崭新油亮的柏油路。我现在走的这条家乡的路,承载着母亲与外婆的记忆。

  那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它是用水泥铺成的,并不宽敞,路面远远看起来很光亮,时而出现几个坑儿,路两旁的一排排松树倒是生机盎然,树下面的零星野花也开得美丽。道路两旁住着几户人家,姥姥家便是其中的一户。每到暑假,妈妈便把我送到姥姥家,姥姥一个假期都会笑容满面忙个不停。每天往返于这条路上,不是买回一大袋子小零食;就是买回油米面,好像我是一个大胃王,要把姥姥家吃个精光!

  今天姥姥为了给我买披萨,回来很晚,看着姥姥踉跄的步伐,我有些愧疚。姥姥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地对我说:“吃吧,宝贝儿,饱了我带你出去走走!”我应了一声,便挽起了姥姥的手走出了院门。

  夜晚的`小路,很黑也很安静。晚风吹拂着路边的树,发出阵阵唰唰的响声,我下意识地紧握姥姥的手,向她贴近。姥姥笑笑,似乎感受到了我的一丝胆怯,“宝贝儿,别怕,我给你讲讲你妈妈小的时候的故事吧。”我一听是妈妈的故事顿时来了精神。姥姥说:“你妈妈上初中的时候要去镇上上学,所以每天放学都要很晚到家,自然,这条小路是她回家的必经之路了。那时的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泞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到处是水坑,我都要拿着雨靴走出好远去接你妈妈,你妈妈最是讨厌下雨天。”姥姥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那时候哪有接送的校车啊,你妈妈都是骑自行车,往返要骑上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姥姥生病,没能接上你妈妈,她到家就开始洗衣服,我还纳闷,不是到家就写作业吗?”姥姥咯咯咯笑出声来。“为什么啊?姥姥”我不解地问。“因为啊,你妈妈自己一个人走夜路,太害怕,自行车骑得太快,忘了路上就那几处坑儿,不小心摔了跤,跌倒在了水坑里……”后面姥姥讲了什么,我没有听得太清楚了,因为我满脑子里都是妈妈害怕的画面……我对姥姥说:“我讨厌这条让妈妈摔跤的路。可是姥姥您一个人走夜路不害怕的吗?”姥姥摸摸我的头说:“傻孩子,这条路我走了无数遍,怎么会害怕呢!而且我的心里只想着快点儿接到你妈妈。”

  如今的这条路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比不上城市里的精致,但这是姥姥喜欢的路,是她走了一辈子的路,无论它是泥泞还是光滑平整,姥姥早已习惯。是啊,一个习惯,胜过多少喜欢,我想这种习惯便是她对母亲、对家乡独有的情感吧!

家乡的路作文13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的家乡有路,大多都坑坑洼洼的。当年,我爷爷就是从这里一条坑洼不平的山路走出来求学的,从此走上了一条为国为民的宽阔大道。

  如今,家乡变了,变富了。人多了,车多了,路自然也就多了。你看,集镇尚水淋淋的柏油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绿茵中轻轻地飘向前方;那村落之间,一条条弯曲的.水泥路,犹如一张张蜘蛛网,纵横交错,又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于遥远的天际;还有尘土的乡间沙石小路,不可计数,穿过山岗,越过小溪,爬进绿树红花的长廊中,像是狭长的带子从这户通往那户,回环曲折,往往在一个村庄隐没,随后又于另一处窜出来,像不可知去的地方奔去。倘若你开车迷路了,千万别慌张,只要找对方位,就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里条条道路通北京。

  可是,唯有我们老家门前那条泥砂路,只有一车之宽。长不过一点五米,高低起伏,还有不少S形弯路。如一条大龙盘旋在那一样,车行驶在上面,会像一个神志不清的醉汉一般,七扭八歪地开过来,险象环生,看了都害怕。下雨了的话,泥浆四溅,车轮原地打滚,稍有不慎,会一下滚入泥沟里,令人胆战心惊。全村民组40多户人家,200多好人口都望着修好这条路。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爷爷同村民组长商议,出谋划策修建这条路。去年春节村民自筹八万元,我爷爷主动捐出一万,终于唤醒了这条“泥龙”。

  时隔一年的今天,小年刚过,我爷爷乘兴带我回乡,应村长之约,专程来看这条路。

  初春清晨,雾气中映射着朝霞,洒在爷爷脸上,泛起红润的光,显得意气风发,年轻了很多。一眨眼功夫,我们车子到了南面接口,只见山脚被切得跟西瓜一样,形成一个大大的喇叭口,沿着山边,穿过水塘,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呈现在眼前。路平了,宽了,直了,两边还挡着墙,护坡,排水沟砌的整整齐齐,中间隆起花岗岩碎石挤压在黄砂土之中,在阳光下显得特别亮,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我爷爷自然特别开心,特邀前后两村之长和叔爷爷一家共进午餐。席间,他频频举杯,还竖起大拇指,大加赞扬。又从口袋中掏出一万元,笑眯眯地说:“这修路乃善举,一点小小心意呀!”举起酒杯“吱”一声,痛快地把酒吸进肚中,咂着嘴美滋滋地说到:“好啊!这条路铺好水泥后,北上武汉,南下广州,东进上海,四通八达啊!”因为三个方向都接通了,大家都笑了。

  是的,家乡的路是致富的路,幸福的路。是修出来的,人生如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家乡的路作文14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的家乡在海安县城东镇的一个小村庄,仅有一条路通往县城,这条路随着岁月的更替而变迁着,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行路难,上学亦难。听爸爸讲,他们小时候,方圆十几里只有一所学校,每次上学都要走这条小路。小路上荆棘丛生,路径时有时无,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时下大雪或暴雨,那泥路就会让他们寸步难行,没有雨伞,没有雨靴,回家的路是那么遥不可及。五年的小学时光,这条乡村田埂路上留下了父辈们许许多多艰难的足迹。

  行路难,生病求医更难。爷爷年龄大了,经常生病,每次生病时,父亲都要拉着板车把爷爷送到城区医院,尤其是夜间,那坑坑洼洼的泥路特别难走,每次父亲和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医院时,已经过去四个多小时了,再看看爷爷,已经昏迷了。每到这时,医生往往都会责备父亲一番,其实怨什么呢?只能怨小路的崎岖难走啊。

  行路难,致富也难。我们这村庄虽然偏僻,但农作物产品却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够自己家吃以外,其余大量蔬菜就通过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运到城区去卖。此时的田间小道成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从此,越来越多的乡亲鼓起了口袋,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多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乡的交通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城区铺了水泥路,从城区到我们村通了柏油路,村与村之间铺了沙石路,村组之间通了机耕路,如今城区的“的士”、公共汽车都通到我们家门口了。

  如今,一群群穿红着绿的'青年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开着小三轮、驾着“的士”在宽阔平坦的石子路上飞驰而过;机耕路上农民送肥、收庄稼都用农用车拉,再也不用挑着沉重的担子、累得满头大汗了。学生们上学都骑自行车,再也用不着步行了。

  更可喜的是,去年家乡结合卫生环境整治,投资几十万元,拆除了100多个露天粪池,新建了公厕,硬化了村里的大街小巷,村中道路两旁装上了路灯。每当茶余饭后,乡亲们漫步在村中道路上时,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咱们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啊!”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每个地方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

家乡的路作文15

  “要想富,先修路”。这浅显易懂的六字俗语在农村中广为流传。乡下人渴望有一条好路与外界相通是多么艰难啊!

  崎岖窄弯路

  在我的记忆深处,埋藏着这样一段往事。在记事那年,正赶上我家建新房,爸爸、妈妈整天在忙他们的事情,白天要忙着购买建房的材料,夜晚又要清点材料数目,还要与各路商家电话联系,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那天夜里,妈妈给我洗澡,爸爸在一旁翻着那本有些破烂的电话本,爸爸拨通了电话,与对方谈了起来,然后又狠狠地挂断了电话,又连续打了几个电话,每个都这样。妈妈问:“怎么了?”然后爸爸大吼了几声,走出去了,我看见爸爸的脸通红,至于爸爸吼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过了几日,爸爸对妈妈说了那日为什么发火,原来是因为那些材料的厂家由于我家乡的路弯弯曲曲又窄又不平,不安全,害怕出事故,都不愿给我家送材料,所以爸爸很烦恼,之后爸爸又自己请了车到厂里去拉材料。等房子竣工,爸爸一算开支竟然比预先计算的要多出大几千元。本来建房的.钱都是东拼西凑的,由于家乡的路,我们家多开支了几千元,爸爸、妈妈甚是心痛。房子总算是完工了,爸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可我清楚并永远记得爸爸的那一声叹惜:“这路,要是修一下多好啊!”

  坑洼泥巴路

  过了几年,我渐渐长大了,而我家乡的路也逐渐变宽了。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那地面仍是坑坑洼洼,下雨天人们都不愿意出门,因为一出门就会弄得满脚都是泥巴。我的家乡盛产香菇、水稻,可是没有好的交通,外界的大老板都不愿意到我们那里采购,这样就给了那些小商贩的机会,他们到那里低价采购,牟取暴利,而老百姓一年到头的劳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唉!真可惜,要是路面好些,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可见,路对农民是多么重要啊!

  平坦水泥路

  今春,我的家乡修建了宽阔的水泥路。我放学回家,走在没有泥巴的水泥路上,感觉真好。我看到乡亲们开着车,拖着刚丰收的粮食到镇上去卖。他们露出了笑容,温和的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的笑容看起来无比灿烂。他们卖了粮食,又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我家门前驶过,我看得出,他们卖到了好价钱。

  家乡的路越来越好,家乡的人民也越来越富裕。一个地域的经济,看一看路就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由千千万万个村组成的,只有每个村富了,国家才会富裕、强盛,现在我的家乡富了,那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乡的路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路作文03-01

家乡的路作文09-17

家乡的路12-11

家乡的路03-03

家乡的路初中作文01-10

家乡的路作文15篇02-19

家乡的路作文1000字01-14

我爱家乡的路作文12-19

我爱家乡的路作文3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