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俗作文

时间:2021-11-28 10:24:35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节日风俗作文十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日风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节日风俗作文十篇

节日风俗作文 篇1

  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节日风俗作文 篇2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家乡的元宵节》文彪)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家乡的端午节》钟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来了,身体也因为节日而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洗漱完毕,就帮父亲贴对联。搬一把椅子,放在门边。父亲上椅,手拿着红底金字的对联,我拿着透明胶,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对联。字上细小的金色颗粒粘在手上一闪一闪的,手变成了金手。往脸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脸,爸爸笑着说这儿来了只大花猫。大花猫的鼻子特灵,闻香而去厨房,这儿偷吃一块,那儿偷吃一片,弄得满嘴是油,大花猫又变成了一只馋猫。(《家乡的春节》杨威)

  除夕的晚上,我们小伙伴常站成一排,点燃手中的“银闪光”,看谁的闪得最高,谁闪得最亮。裹在“银闪光”外面的白纸唏唏地烧没了,火花四溅,手一绕,就变成一朵朵的小黄花,在空中绽放。有时,拿着“绳子鞭”(我们孩子自取的名字),边走边甩。一会儿画个圆圈,一会儿又笔走龙蛇,兴致而至,随心所欲。孩子们都成了天生的艺术家,天当帷幕,地当舞台,在尽情地表演,在尽情地享受。天地都吆喝起来,响起了轰轰的鞭炮掌声,划出了炫眼的礼花闪光。(《除夕之夜》卢彩云)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过年》付华慧)

节日风俗作文 篇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各不相同。我们这个小村庄也有特有的春节习俗。

  每逢大年初一的清早,村里的中年男人们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单独行动,去给各家的老人拜年。听我爸爸说,超出约定的时间可还要“罚款”呢!各家的老人也都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好瓜子和烟。来迎接“客人”。到了邻居的家里,拜完年,会互相说祝福语,然后把烟和瓜子推来推去,再放几个炮。这画面谈不上壮观,但是春意盎然,其乐融融还是谈得上的。至少在城市里是绝对见不到这种场景的。这真是应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

  初一初二满街走,但初三走亲戚的都不会很多,因为这一天都会给死去的亲人烧纸,好让他们也感受到过年的滋味。

节日风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节日繁多,如:一月一日元旦节、三月八日妇女节······过节时也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热闹非凡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还都要去参加灯会,等会里的灯成百上千,每个单位、每个学校、每个工地,都会把他们的代表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人们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顺心如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唱,有的跳舞,十分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还要烦那个鞭炮,尤其是那些调皮的小朋友,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起来。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美丽。在这一天,人们还要吃元宵,元宵圆圆的,里面有不同的口味,吃起来香甜可口,全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吃着元宵,那是再好不过的安排了。元宵象征着团圆、美好,也祝愿自己和家人永远团圆。

节日风俗作文 篇5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说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想起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

  据历史记载,屈原本为楚国重臣,但因他人陷害,被楚王流放。期间,秦楚两国交战,屈原回来后,楚王又不听他的劝阻,执意赴会议和,最终死在了秦国。屈原不愿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后来,人们将这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赛龙舟,食粽子,以祭屈原。

  每到端午,江边可就热闹了,一群人围在江边,伸长了脖子,看着江上的人赛龙舟,边看边大声呼喊。只见江上一条条龙舟驶过,舟上的人们卖力地划桨,船头敲鼓的人狠狠地击鼓,激昂的鼓声振奋着正在划船的人们,动作整齐划一,节奏欢快铿锵,而岸边的观赛者呢,呐喊助威声连着鼓声热闹了两岸。

  端午节不仅有热烈的龙舟赛,还有画额、吃粽子等习俗。画额,就是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画王字,希望能借猛虎以镇邪。粽子,那是每年端午节的必备食物。五月初五,这天吃饭时,谁家不是粽香四溢呢?粽子种类繁多,口感丰富,做法简单,最基本的做法是把洗净的糯米和蜜枣放在卷好的粽叶里,绑上细绳,放入锅中煮2—3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做好了。煮粽子时,看着棕叶从青绿色变成了灰褐色,我不禁问道:“这粽子怎么煮着煮着就黑了?”听完这句话,全家人都哈哈大笑。粽子煮煮熟后,一掀开锅盖,热气就扑面而来,空气中全是粽子的香味。我赶忙抓起一个,剥开粽叶,糯米和蜜枣融在了一起,在粽叶的包裹下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的样子,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轻咬一口,糯米的软糯和蜜枣的甜味,足以让人大口大口地咬下去。

  端午的习俗还有很多,但粽子的清香和龙舟的热闹,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

节日风俗作文 篇6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它又被称“岁除”,意思是除旧迎新。它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了,家家户户都会为这个日子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家的.除夕从早上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天一亮,所有人就起身下床,各自忙碌起来。爸爸和外公把一只只肥肥的鸡给处理掉,用菜刀把它们切成一块块的,装在篮子里;我和侄子侄女们在大门的两边贴春联,先用米饭给春联做个按摩,再把春联贴在墙上,用手把它们给按紧,以防会被哪阵顽皮的风给吹下来;家庭妇女们更是手忙脚乱了,虽然那一桌子的菜需要花费许多精力,但是,精明的她们还是能在晚饭前准备好这一切。

  当大家草草吃过早饭后,就拿上祭品出门拜神了。一般的祭品会准备瓜果饼干、大米和酒,这几种常见的食物。拜完神后,除夕晚上的前餐饭就开始了,虽说这菜比不上晚餐的丰盛,但在一上午的劳动后,大家也都饿了,刚上餐桌的菜很快就一扫而光。

  到了下午,奶奶就开始做糍粑,小孩子们就会马上搬起小板凳来围观。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已步入社会闯荡多年的大孩子,两鬓斑白的老孩子,提起糍粑,谁不是嘴里就立马生出一种软糯香甜的感觉呢?只见奶奶熟练地揪起一坨面团,搓成一个小圆球,再把它给压平了,用勺子弄上一点糖馅放在皮中间,再把它搓圆起来,一个糍粑就像是变魔术一样地做好了。经过火的助攻,蒸出来的糍粑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糖馅会自己流出来,吃得你满嘴都是。香气四溢,空气中充满了糯米的香味和我们的赞叹声。奶奶一见我们吃得这么开心,笑得比糍粑还甜呢。

  在一天漫长等待后,我终于等到了年夜饭。所有人都陆续就座了,伴随着饭菜的香味,每个人都吃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嘭嘭”,不知是谁家的烟花放了起来,这个夜晚比往常更热闹了。小孩子们嘴巴还没擦完就立马奔下餐桌,拿出珍藏已久的爆竹出来放,大人们也去到客厅,边看着春晚边聊天,所有人都沉浸在守岁的快乐中。

  这一年,就在热闹的气氛中渐渐退场了……

节日风俗作文 篇7

  在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蒸馍都是过春节的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一来是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二来白面馍是走亲戚的主要礼物之一,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白面馍更是农村春节走亲戚不可或缺的礼物。

  蒸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腊月二十五六之后,先一天,把“馇头”,也就是上次蒸馍留下的发面,用温水化开,拌上面粉,搅成稀水,用老百姓的话讲叫“打面水”,然后把搅好的“面水”放在煤火台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等着发酵。这是春节蒸馍的前奏。

  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白天准备好足够的面粉,然后找个大缸,洗涮干净,准备放面。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够,家里人口多、亲戚多的也有准备两三口大缸的。和面要用上等白面,没有面粉厂时,在腊月二十前,家家户户就自己推磨磨面,筛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节蒸馍用。

  到了掌灯时分,就开始和面了。家里的壮劳力负责和面,有蒸馍经验的年长女性负责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面水”的多少。和面是重体力活,不一会儿就会腰酸背痛,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此时往往会问:“怎么还不完?”或说:“完了吧?”而和面、蒸馍最忌讳说话带“完”字,因此,此前家里年长的人就会特意交代,和面和蒸馍时,不能说“和完了”“蒸完了”,要说“和齐了”“蒸齐了”,取“起”的谐音,以图吉利。面和好,放到准备好的大缸里,上面蒙上湿布,放到煤火台上,下一步就是“看面”了。“看面”就是不时地在煤火台上移动大缸,使缸体受热均匀,面发得均匀,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或起得不均匀,都影响蒸馍的质量。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开始试碱蒸馍了。蒸馍需要的人手多,如果家里人少,还会两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馍,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他家的。蒸馍试碱、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男性负责干一些粗活,如烧火、装馍、揭馍。

  春节蒸的馍样式丰富,并且每种样式都有一定的讲究。

  一开始第一锅会蒸小馍,小馍也叫小糕。既是试试面发得怎么样,碱试得怎么样,也取“小高”之意。

  接着蒸长条馍,长条馍也叫大糕,其状如布袋也叫布袋馍。布袋馍做工简单,把面搓成长条,七八寸长短一个,切好后再在两边用刀轻轻压一个印,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

  大馍,每个要有碗那么大小,形状好比碗倒扣过来。有的大馍上用擀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然后再摁个枣;有的则在大馍的顶端包上红糖,再用剪刀剪成四瓣,蒸熟时面瓣裂开,里面的红糖显露出来,有白有红,又香又甜,煞是喜人。大馍也叫人口馍,家里有几口人蒸几个,并且只在一个大馍里边包上子钱。大馍等到大年初一祭祀过后才能食用,谁吃到包有子钱的大馍,预示着一年大吉大利。

  大馍蒸齐后,就开始蒸其他样式的馍。刺猬馍,把馍做得像面包一样,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剪出刺猬的模样,再在前面用绿豆或黑豆装上两个眼睛,喻意像刺猬一样能粘住钱;鱼馍,一般是双头鱼,把面搓成中间细,两头粗的形状,然后折过来交叉起来,用黄豆在两个鱼头处安上鱼眼,一条双头鱼就活灵活现做成了。鱼馍取年年有余之意。小燕馍,把面搓成长条,一头用刀切开,形如燕尾,一头摁上个红枣。这三种馍都是春节期间放在大门口祭祀门神用的,刺猬馍和鱼馍与财富有关,小燕馍则是喻意着燕子飞入家中,来年喜事多多。

  蒸馍最后蒸的是财神盘。财神盘的底座是用将近两寸厚的面做的,直径有将近一尺那么大,财神盘边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纹,上面盘着两条龙,两条龙龙嘴里衔着子钱,龙头相对;两条盘龙的正中是用面团成的元宝和金条,取金丝缠元宝之意,元宝和金条要高出龙身,呈麦堆状。这个财神盘的意思是家里的挣钱人,辛辛苦苦挣了一年钱满载而归,过年了,可以安安心心守着财富过个安稳年。

  从除夕夜开始就用馍上供,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条几案上,摆上蒸的财神盘、大馍、枣花,点上香,边作揖,边给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语。除夕夜将供品摆在那儿,从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语。

  过罢初一就开始走亲戚。初二是回娘家,小媳妇会领着女婿和孩子,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用斗篮装着自己蒸的馍,上面盖上花巾回娘家。路上遇见熟人,还会打上个招呼,掀开花巾,对对方蒸的馍品头论足一番。下午闺女要回婆家,这时当娘的要取篮,也就是要把女儿瞧自己拿的馍取下一部分,一定不能取完,否则就有贪财之名。取罢篮,当娘的要把自己蒸的枣花馍和其他礼物放到女儿的斗篮里,这叫做回篮。

  过罢初二,走其他亲戚,根据关系远近拿的馍也不一样,但也有取篮和回篮的讲究。

  虽说春节前蒸罢馍就不再蒸馍了,但正月十五蒸财神盘是个例外。这天蒸的财神盘大致与春节前蒸的相仿,不同的是两条龙已从相向而卧,变成了龙头衔龙尾,好似你追我赶的模样。意思是春节要结束了,家里挣钱人要出门辛苦挣钱去了。

  在农村有句俗话,叫做“能穷一年,不穷一节”。一般家庭春节蒸的馍不仅能吃到填仓节,而且还有好多家庭到了填仓节蒸的馍也吃不完。这时,天气已经回暖,柳树已经发芽,吃不完的馍容易放坏了。不过不用担心,这些放坏的馍还有用处,等夏天来了,这些长了绿毛的蒸馍就被做成了豆酱,变成了别有风味的小吃。

节日风俗作文 篇8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数不胜数。但拥有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点缀的,便是乞巧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传说织女在人间遇见了牛郎,便留在人间和他生儿育女,幸福生活。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被玉帝发觉私下人间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受罚。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王母娘娘见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便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搭起鹊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人们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观此盛况。并以各种方式向织女乞求智巧。

  古时候,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七夕之时,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针放进水里,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的影子,则乞得巧。

  但现代,乞巧的女子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天期待和爱人相互厮守的情侣越老越多,所以七夕节已成了情侣们互述衷肠的节日。对于情侣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对方的一份礼物,感受情人的一颗真诚的心,似乎便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牛郎织女那样,银河也阻隔不开。

  七夕节的故事还在传唱,七夕节的儿女们不止眺望远方的星河灿烂,更凝视着眼前爱人,期盼着情比金坚……

节日风俗作文 篇9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随着爆竹“砰——砰”的一声声巨响,人们迎来了一个喜庆的春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很多习俗,比如:祭祖、吃午夜饭、守岁……

  早晨,再暖和的被窝也抵挡不住大家过年的兴奋。洗漱完后,人们便开始忙活起来。屋子里,院子里,宅子里,甚至整个村子里,“嗒嗒”的切菜声,“哇哇”的喊叫声,“砰,砰”的爆竹声响成一片,好似一曲欢快的交响乐。

  临近正午,客人们到来。主人笑着送上一杯茶,客人乐呵呵的双手接过,好似一幅画,那样和谐。

  午饭时间,家家户户都要祭祖,摆上各种食物、香、烛,以表对祖先的敬意。白天就在这样忙忙碌碌中过去了。

  到了晚上,除夕最重要的习俗——守岁开始了。在这个夜晚,人们基本上不睡觉,因为守岁有着美好的寓意:平安顺利,吉祥如意……

  守岁对于不常熬夜的人来说可是件难事儿,“岁”才守三分之一,眼睛就不听话了。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活动来打发时间。十二点前,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烤着火,吃着零食、水果,聊聊天,看着春晚。零点的钟声想起,我们全家人出来一起看烟花、放烟花。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天空,不想错过烟花的绽放。只见爸爸嘴唇微张,面带一丝笑容,虽然依旧如山一样沉稳,但足以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欢快;妈妈呢,捧着手机在疯狂拍摄,准备“晒一晒”朋友圈;爷爷和奶奶靠在一起,回忆着过去的守岁,嘴里还小声的念叨着“我们小时候,见都没见到过啊!”又是一声声“啧啧”的感叹。而我,就拿着打火机,代表我家放烟花咯。

  烟花直到一点多才安静下来,之后,我们又吃了饺子,看了电影,直到初一早晨六点多,我家的“守岁”才“收场”。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但现在想想,心里仍旧是甜甜蜜蜜的!

节日风俗作文 篇10

  无论是来自亚洲,南美,非洲,欧洲,以至中东地区的参观者,都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亦可带备简单乐器,即时演奏本土的独特音乐,融合无疆界的风土文化。可能我以前从未参加过万圣节的活动,更莫说这么精彩的巡游,所以特别觉得有新鲜感。

  早于十月中,曼哈顿市已开始“闹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见四处悬挂起万圣节的鬼怪装饰,很多百货公司也忙着把应节礼品及衣物堆放在橱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驻足观看,而超级市场及街市亦摆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卖,供市民买回家布置家园或制作南瓜灯之用,当然嘛,也有主妇烹煮南瓜作菜肴或糕饼,完全依足节庆传统。

【节日风俗作文十篇】相关文章:

1.节日风俗作文9篇

2.节日风俗作文八篇

3.清明节日风俗作文

4.节日风俗作文10篇

5.节日风俗作文九篇

6.节日风俗作文六篇

7.节日风俗作文8篇

8.节日风俗作文6篇

9.【实用】节日风俗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