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2-08-15 10:29:07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风俗的作文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俗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风俗的作文5篇

风俗的作文 篇1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风俗的作文 篇2

  今天姐姐结婚。家门口停满了车子,车子上沾满了鲜花和彩带,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彩色长龙,。院子里和楼地上,挂满了气球。姐姐的婚房里都是红色的被子和彩色的气球,床上还放了红色的蛋,红色的花生和红色的糖果,什么都是红色的,简直是进入了红色的海洋。

  妈妈说这是中国传统的习俗,表示吉祥和喜庆。大人们有的在煮东西;有的在忙着打电话;还有的在给姐姐整理衣服。小朋友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玩电脑,还有的跑来跑去的。我没事做,在一旁看别人玩游戏。后来有个阿姨,叫我去床上翻滚一下,还说要给我红包。我才不滚呢:“我在蛋上滚,不是滚蛋吗?我才不干,给红包也不干。”为什么叫我滚蛋啊?我不高兴。妈妈走过来跟我解释了,说:“这是当地风俗,预祝姐姐生个白胖健康的宝宝!”原来还有这种风俗的呀!看来我还不该生气。后来我还发现大人们让姐姐给长辈敬茶,让她吃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表示早生贵子。原来每一种活动都是有寓意的,表示亲人们的一种祝福。每一种祝福都是爱的体现。中国的风俗还真有意思!

风俗的作文 篇3

  花儿,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便有不同的民族风情。不一样的风俗也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泉城,一座幽雅的古城;泉城,一座拥有七十二名泉的城市;泉城,一座赋有诗意的城市……

  走进济南市的老城区:乡间的幽雅小路;古朴典雅的门楼;贴在门楼上的一幅幅对联;路边清澈见底的小河;成荫的绿色柳树;水中盛开的荷花;水面上平稳滑行的船只;人们古朴的乡村服饰……男人们笑着在街边聊天;女人们在家纺织;孩子们在像路上嬉戏……

  不仅仅是济南,内蒙古也有蒙古包,烤全羊;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北京烤鸭;西藏夏季的雪山,骑马射箭;东北大鱼大肉,大口喝酒……

  过年时,人们都穿上新衣服,人人都是满面春风,迎接新年的到来。大人们忙着在家炸耦合、炸麻叶、做年饭、发红包或是走亲串巷,孩子们则是在一旁吃点心、放鞭炮、收红包。做好了饭,大家便都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吃年夜饭,看春晚,一起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济南的春节热闹非凡。到了元宵节,大家又都围坐在一起吃汤圆、看晚会、放爆竹,等到人们吃完了饭,便都会走到街边,观赏五颜六色的花灯;花灯的品种也不少:有的挂满了小灯笼,有的写满了诗歌、谜语。

  鞭炮在一边响着;孩子们在一边玩着;大人们在一边走亲访友;老人们也不时看看礼花、不时看看花灯、又不时看看正月十五的圆月,面带微笑,在月光下聊天……

  过了正月十五,人们都开始忙碌了:大人们要上班,孩子们要上学;万物也都复苏了:花儿开了,树枝发芽了,长出了美丽的花骨朵,黄色的草地变绿了,一切生机盎然。

  山东是我国的教育与文化圣地,我为他骄傲自豪,山东的民风民俗我也会铭记在心!

风俗的作文 篇4

  “噼哩啪啦……。”这热闹的鞭炮声催醒了熟睡中的我,大街上沸腾的人声在屋里也能听到。哦!我这才醒悟过来:今天是大年初一!

  “xx!这是你的红包!”爸爸递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我。

  “好好学习!”爷爷奶奶也各人递了一个红包给我。最后是妈妈,她给的红包还是如往年般:是最大的!

  忽然,一阵“咚锵咚锵”的声音把沉浸在拿到红包的开心中的我拉了出来,原来是学校聘请的醒狮队到了,于是我和爷爷,弟弟一起来到楼下观看舞狮,看看那两头“狮”,多威风!两只大眼睛眨巴着还有它那血盆大口,好像随时会张开似的。他们从学校操场舞上教学楼,又从教学楼舞回学校操场,经过哪里,哪里就有热闹的鞭炮声。

  这时,舞狮队的其他队员已经准备好最后一个项目--“采青”了,也就是把装着报酬的红包绑在青菜上吊起来,让醒狮队的其中一头“狮”爬梯子去取下来,拿不拿得到报酬就得看那头“狮子”啦!(这种领取报酬的方法还真是新颖,有趣啊!)那头采青的“狮子”已经选出来了,是一只“强壮”的“狮子”(本人认为),瞧!它跳上第一层了!它越跳越高,最终,它已跳上顶层了,只差一点儿了,我心里正暗暗为它加油呢!它好像很紧张,向四方望了望,然后猛的一跳,把那株青菜连同报酬拿下来了!顿时,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头“狮子”也“开心”得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醒狮队走了,我也和爷爷还有弟弟回楼上吃早餐了。

风俗的作文 篇5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婚礼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定亲、婚礼和回门。

  定亲,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接着就请一位娴于辞令、善于交际的媒人去女方说亲。当然,女方也要详细地了解男方,不过在形式上必须让男方占个主动。姑娘一般在十七、十九这些奇数年龄成婚。定亲通常分两步进行。

  先是小定。由媒人自己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一同携带两盘饼子(每盘有8个圆形面饼,上面放有奶食、红枣和糖)、一瓶白酒来到女方门上,喝完茶以后,将两盘饼子拿出来摆在桌上,让姑娘的父母品尝奶食,再向他们每人献上一条哈达,说明求婚的来意。而后从拿来的瓶里倒出酒来敬给女方双亲;再把其余的酒连瓶子交给他们。接着就在女家的欢宴上详细介绍男家特别是女婿的情况,提出求婚的愿望。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后(姑娘也得点头),才算初步达到了求婚的目的。

  再就是大定 这次除原来的两个人外,还得有女婿和一位近亲,选择良辰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绵羊背子(煮熟的整羊,如没有,绵羊背子可以用砖茶代替)、两盘饼子、一瓶酒等礼物来到女方家。女方一般也要有娘舅近亲和邻里等几个主要人物在场。男方让女家主人品尝奶食之后,便献哈达,将饼子和羊背子摆在桌上表示送来了定亲的礼物。这时主家便出来一个人,将羊背子象征性地品尝以后,便端起盘子正转一圈放了下去,尔后媒人便向女方长辈每人敬酒两盅,便开始饮酒用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决定聘礼的数量和结婚的日期等事宜,蒙古语称作“依克河勒奇高日”。聘礼通常称为穿戴,有“一九”、“二九”之说,“一九”主要包括砖茶、大布、帽缨、腰带、大畜,还有给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给姑娘的礼袍等。这些物品大部分在娶亲时又陪送回去。姑娘的头戴主要由女方家准备,但男方家应根据财力情况给予必要的资助。 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头戴往往完全自备,有的还相当昂贵,在一般情况下,大定也可以简化程序或跟婚礼一起举行。

  大定以后,双方父母就可以互相走动,选择一个吉年吉日,围绕八卦举行一个“开婚”的仪式,八卦是指火、水、金、土、天、气、木、山八种东西,同时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尔后双方便可以向亲朋邻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鄂尔多斯风俗,台吉之间互不通婚,同族的兄弟之间不说亲,这是促进后代优生、健壮的优良传统。

【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风俗的作文03-22

有趣的风俗作文05-11

过年风俗作文03-27

家乡风俗作文03-29

汉族风俗作文03-24

白族的风俗作文03-24

傣族风俗作文03-25

民族风俗作文03-25

民族风俗的作文03-25

节日风俗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