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教案(第11-12课)

时间:2021-12-16 20:53:21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教案(第11-12课)

第12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目标:1、明确诗中名句所包含的自然哲理,并理解其新的内涵。2、进行诗歌赏析的初步训练,学会写简单的赏析文章,初步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 说明:本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作为当代学生,要想真切地理解和感悟与生活年代相隔甚远作品的内容,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本教学设计试通过反复的朗读,在了解古诗背景的前提下,着重分析诗句含义并对名句作进一步的'阐述,读写结合,从而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与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诗歌赏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 二、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品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自然的变化安示社会的发展, 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 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 坚定和乐观的精神. 六、作业:1、抄读诗歌并背诵。(必做)2、上网下载刘禹锡的相关风格的诗句。品味欣赏,并谈谈其写作风格。(选做)   第13课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大意。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分析诗的意蕴。3.体会诗中作者流露出的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 说明: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因此,学习本诗应把重点放在诵读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诗歌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从而领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与情境之美。此外多样的朗读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明确朗读诗歌的方法,并根据自己对本诗的感悟来创造性诵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有关破山寺的知识吗: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候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改建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二、作者简介:常建:唐代大诗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七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三、你知道怎么读吗:节奏、韵脚、吟读 四、你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了吗:略 五、你知道怎么学了吗:1激情吟读  整体感知;2  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3  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 六、作业:1、抄读诗歌并背诵。(必做)2、展开联想,改写本诗  

【七年级上教案(第11-12课)】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教案(第3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9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8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7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6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5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4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3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35课)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