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时间:2023-01-29 07:28:57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在生活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1

  广播操、眼保健操、活动课程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做如下要求:

  1.坚持每天一次广播操,一次眼保健操制度。

  2.课间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坚持晴天室外操,雨天室内操。班主任老师跟班,负责班级管理,体育老师一人整队,其余体育老师分级部检查、监督学生做操情况。每天对学生做操情况进行汇总。

  3.要求课间操各班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准确、优美,姿态正确规范,态度认真严肃,并组织学生检查,教师抽查,每周公布一次评比结果,将学生合格情况载入体育合格证。

  4.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活动课程,做到时间、场地、器材、经费、教师五保证,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5.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判素质的全面提高。

  6.班级制定本班的活动方案,坚持依照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进行,由各班主任负责组织,体育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做好活动情况登记,搞好学期总结测评。

  7.学校坚持每年四月份和十一月份举办学校体育节、艺术节,使参加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100%。

  8.成立校级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管乐队、科技活动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等课外文体活动小组,促使初中生全面发展。

  9.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0.学校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落实此项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学期末与教师奖惩挂钩,与教师学年度考评挂钩,与教师评优选先挂钩。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2

  为了有效的利用好体育活动室,使活动室长久有效的'使用,现制定管理制度:

  一、体育活动室由上课的体育教师负责管理学生,要严格遵守教室使用规则,一切听从任课教师指挥,进入教室时要保持良好秩序,不准喧哗打闹。

  二、管理人员做好设备的清查,摆放。

  三、室内保持清洁、安静,学生在室内不准随意喧哗,走动、打闹、吃零食。

  四、有损坏活动设备的,照价赔偿。进入室内后不准乱动活动器材。

  五、上完课后,学生要按上课前的样子对活动器材重新摆放。

  六、离开活动室,要关好窗,锁好门,关闭电源。

  七、全体师生要爱护活动室内所有物品,自觉遵守室内规则。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3

  1、体育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老师组织学生体育活动,要认真检查体育设备,对已损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严禁学生使用,并及时报修。

  2、开展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明活动要令,做好示范、指导、防护工作。

  3、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

  4、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相互帮助的作用,保护措施要切实有效。

  5、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有组织、指导的责任,因组织指导过错造成学生身体伤害事故老师要负责任。学生不听指挥,擅自活动造成的身体伤害事故,则应由当事人自负全部责任。

  6、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校内的体育活动器材、设备、场所,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损坏的要及时修复更新,确保学生体育活动安全。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4

  1.上课铃响,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按时整队到操场集合,加强活动的安全教育。

  2.体育委员负责整队,带领全班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3.准备活动结束后,体育委员填写器材借用清单,领取器材,并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活动。

  4.活动课期间,学生要在指定场地上进行,不能乱窜乱跑,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严禁学生之间互相争执、吵闹甚至斗殴。

  5.学生要爱护体育器材,不能损坏体育器材,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赔偿等处罚。

  6.活动课期间,班主任要始终坚守在活动场地,负责活动安全,维护活动秩序。

  7.活动课期间,体育教师负责运动场整体活动秩序,辅导学生活动。

  8.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9.下课铃响前2分钟,各班应回到上课集合地点整队,由班主任进行小结,体育委员送还器材。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5

  1、加强体育运动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及预防措施,掌握自我监督和预防伤害事故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锻炼。

  2、体育教师及有关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情况,适应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3、要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运动量要适中,重视做好体育活动中的保护工作。

  4、要加强组织教学和纪律教育,保证体育活动有序进行。学生因病等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5、学生穿着要符合锻炼要求,如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不戴帽子和围巾,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质物体等。

  6、校内运动会时,不要随意站在跑道上,不来回穿越跑道或投掷场地。不参加比赛的学生不得接近赛场,应在指定地点有秩序的.观看比赛。

  7、体育教师应定期检查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8、体育器械,非老师许可,严禁私自玩耍。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6

  为规范课外体育活动,提高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安全,特制定学校活动制度如下:

  一、班主任职责

  1.按时带领本班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好活动课。

  3.及时和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安排好活动内容。

  4.负责检查出勤情况。

  5.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二、体育教师职责

  1.体育教师按分管班级提前5分钟到达活动场地。

  2.指导帮助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素质练习。

  3.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达标锻炼和学校竞赛裁判工作,辅导弱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帮助保护。

  5.和班主任、年级部主任一起安排本年级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三、体育委员职责

  1.负责集中本班学生点名,记录缺勤人数。

  2.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

  3.协助班主任负责借还运动器材。

  4.及时和班主任、体育教师联系,反映本班活动情况。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7

  为了保障学生在体育课、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促使学生快,乐健康的开展有关体育活动,学校商量特制定如下制度:

  1、体育老师思想上首先应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高度重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安全教育。

  2、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组织体育活动时,每一节课均应严格按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施行教学,课前应整队前往操场,活动前应做好活动的'准备动作,并强调安全防范有关要求,活动中体育老师应自始至终在场指导、监管。

  3、体育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之前,应认真检查有关活动器材是否安全,严禁使用已损坏的可能导致学生意外伤害器材,如有器材被损应提前通知学校予以修理或更新。

  4、根据我校实际,体育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体育活动时(冬季三项赛长跑、踢毽、跳绳),必须在校园内进行。举行校园体育节,领导小组、各班主任必须加强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如开展其他校外体育活动须经校长室同意方可。

  5、在体育课、体育活动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伤害,体育老师应迅速向学校报告,并启动有关应急预案。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8

  1、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体育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

  3、要建立好学生健康档案,对不适宜参加体育竞赛以及其他剧烈运动的学生,应予劝阻。

  4、运动前要进行详尽的技能教学和安全教育,统一上课,个别指导,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5、要认真检查服装、鞋袜是否合适,身上不佩带微章、钢笔、钥匙、小刀等杂物,戴眼镜的学生垫上运动必须摘下眼镜。

  6、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逐步适应激烈的体育运动。运动中要重视并切实搞好运动保护。运动后要做好整理活动,使身体由激烈的.体育运动状态逐步恢复正常。

  7、体育组和后勤部门要定期对体育器械、实验设备等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寒暑假期内必须进行一次彻底检查检修,有安全隐患的必须撤除。

  8、严禁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体育活动,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全部安排在校园内进行。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9

  一、体育常规

  (一)学生每天上早操,要求动作准确、整齐。活动前要做准备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要有组织、有领导,按指定场地和规定项目进行。

  (三)每周两节体育课要开足上好,风雨天在室内上,要有一定运动量的实际锻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或班主任要跟班进行辅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体育竞赛

  (一)定期开展班级、年级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全校性的运动会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

  (二)各班要成立锻炼小组,坚持业余训练,以便参加校级以上的竞赛活动。

  (三)竞赛活动要坚持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

  三、器材管理

  (一)坚持自己动手、土洋结合的原则,运动器材、设施、体育场地要达到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运动场地要经常平整,器材设备要明确专人管理,经常检查和维修,防止因器材损坏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三)建立体育活动器材登记簿,人为损坏、损失要按价赔偿。

  (四)学校安排的体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以保证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10

  一、加强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运动常识、生理卫生和运动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遵守纪律、思想集中、严肃认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二、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要使学生知道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并多做示范动作。要加强运动安全保护,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组织。严格活动纪律,严格规定运动程序,克服体育活动中打闹、涣散的现象。

  四、体育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合作,建立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五、体育场地和器木才等设施应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体育卫生标准要求,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体育教师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和设置警戒标志,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

  六、进行铅球、垒球等投掷运动时,特别要加强组织、严格纪律、认真保护。

  七、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衣着应符合安全要求,一般要求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衣服要宽松,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质物体等。

  八、课内外体育活动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体育设施必须安装牢固。学生不得攀爬有关体育设施,如:蓝球架等。

【学校活动课程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03-23

技工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精选6篇)03-23

初中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通用10篇)01-10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计划04-27

十月学校整体课程建设方案活动10-12

最新学校课程活动方案(精选14篇)04-21

学校课程规划方案11-17

学校活动管理制度03-10

学校幼小衔接课程方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