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留学巴黎》教案

时间:2021-12-16 09:35:34 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留学巴黎》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留学巴黎》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 2.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了解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社会苦难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自读、提问、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作者不惧困难、坚毅拼搏的精神。 2.体会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艺术的成功这个道理。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方法】: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了解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社会苦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 【计划课时】:两课时。 【教学教具】:《黄河大合唱》录音带(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新课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1938年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1929年,冼星海因参加反对学校当局的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冼星海毫不气馁,他坚信“闲云野鹤无常往,江天何处不可飞”,毅然决定到法国巴黎留学。1930年,冼星海到达巴黎。那么这位24岁的小伙子究竟在浪漫的巴黎如何执著音乐艺术追求?如何在巴黎成长为著名的音乐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留学巴黎》。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见课本注),理解课文大意。 1.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 廿(niàn)岁崽(zǎi)琐屑(xiè)眩(xuàn)晕 揩(kāi)迷惘(wǎng)侥(jiǎo)幸 迷惘  郁闷  眷念  衣冠楚楚  寒酸 2.重要段落可重点反复朗读理解。 三、设疑自探 同学们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本节课主要讨论如下问题: 1、《留学巴黎》中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找出来,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 ①1929年在马思聪的帮助下赴巴黎勤工俭学。 ②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③1935年离开巴黎回国。 2.《留学巴黎》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写了作者留学巴黎时经历所经历的哪些事情?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用简明的语言给以概括。 ① (此题意在理清全文内容,并训练概括能力。) 明确:先后师从奥别多菲尔先生、路爱日·加隆先生、丹地教授、昂古特先生、卑先生;做各种各样的下役;千方百计练琴;因摔倒而被开除;对人以德报怨;得到一些外国的流浪者帮助;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被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羞辱;得到教师的帮助;观看法国国庆游行;创作《风》;考巴黎音乐院的高级作曲班等。 ②生活贫困、条件恶劣、身体劳累。 ③不怕艰苦、克服困难、顽强努力。 3.生活的艰苦、学习的.艰辛,没有使冼星海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取得了那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明确:跟世界名提琴师奥别多菲尔先生学提琴;跟路爱日加隆先生学“和声学”、“对位学”、“赋格曲”;跟“国民学派”士苛蓝港多隆姆学校的作曲教授丹地学作曲;跟里昂古特先生学作曲,同时跟拉卑先生学指挥;认识了巴黎音乐院的大作曲家普罗刁客先生,收我做门生,还给我各种援助;报考巴黎音乐院考入了高级作曲班,考了个荣誉奖。 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风》《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风》受人欢迎,我的先生们很称赞它。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说的《索拿大》终于能在巴黎公开演奏并且播出了。 4.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文本的主旨了。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抓不住主要原因,必须给以引导。可回顾七上册有关课文,结合其他资料谈体会。主要原因是文中说的急于回国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国家。此话出现在倒数第二段,这段开头几句可能使人以为他离开法国的主要原因是他毕业了,接济他的老师又过世了,其实后文很清楚,那位法国姑娘愿意接济他并盛情挽留他留在法国。所以主要原因是回国服务。此外,前头作为重点之一所谈的对祖国深深眷念、隐忧、焦虑的感触,也说明了他急于回国的动机。作者回国不久就谱写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和其他许多著名的抗日歌曲。) 明确:眷恋祖国,想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 留学巴黎的艰苦日子,沉淀了冼星海汩汩激昂的音符,更凝聚了他深深的的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 5.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结构层次(板书): 第一部分:为艺术而留学巴黎(1段)。 第二部分:在巴黎的艰辛生活与坚持不懈的学习(2——16段)。 第一层:在巴黎的艰辛生活(2——8段)。 第二层:思念祖国,谱写心曲——《风》(9——13段)。 第三层: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14——16段)。 第三部分: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17——18段)。 艰辛的生活,持之以恒的学习,浓烈的爱国情怀,构成了《留学巴黎》的主旋律。 (以下对各段内容的概括,为方便老师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讨论择要讲给学生。) (1)在马思聪兄的帮忙下,不顾穷苦,1929年到巴黎留学。 (2)初到巴黎,生活极端贫困,边工作边学习。 (3)本段主要讲:冼星海忙里偷闲,坚持学习。 (4)本段主要讲:艰苦的工作经常遭到别人为难。 (5)本段主要讲:在外国流浪者的救助下得以继续生存。 (在外留学的艰辛,多么让人痛心;白俄夫妇因了解打工者的苦楚,用请吃饭的方法帮助冼星海。) (在困难中磨练自己;面对有钱的中国留学生的做法,忍受屈辱;受到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的冷遇。) (6-8)本段主要讲: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再次鼓足学习音乐的勇气,扩大了自己的艺术眼界。 (9)(过渡句) (10-11)本段主要讲:目睹国事,爱国的情感更加强烈。连续运用了四个“看到了……”,写出了祖国大难临头,更加激发起这个音乐家的爱国情怀。(通过留学,自己的学识水平大有长进。) (12)学会用音乐诉说生活的痛楚,谱写对祖国思念的作品。 (13)本段主要讲:经过自己的艰辛的劳动终于写成成功的作品《风》,博得了众人的称赞。 (14)本段主要讲:一个成功者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给予的帮助和鼓励。(侥幸认识了巴黎音乐院的大作曲家,受到了他的援助和鼓励.) (15)报考时门警不放“我”进门,恰巧又遇到普罗·刁客先生,为“我”解决了困难。 (16)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级作曲班,受到物质的奖励。 (17)本段主要讲:1935年春冼星海在作曲班毕业,打算回国。 (18)本段主要讲:1935年初夏,进行最后一次欧洲旅行时,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的歧视。 三、解疑合探 讨论交流,并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精心讲解,见上。 四、质疑再探 1.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2.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记叙了冼星海在法国巴黎留学时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他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了人民的音乐家 五、拓展运用 体验与反思: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二、设疑自探 同学们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本节课主要讨论如下问题: 1.本课的记叙和抒情有什么样的特色? (该题主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注意到本课以记叙为主,较少描写和抒情的特点。) 明确:这一篇文章和我们已经读过的课文大不相同,全文差不多都是朴素的叙述,把复杂的经历写得相当概括;几乎没有描写,很少直抒胸臆。作者自己动感情的地方很多,但是很节制,没有明显的渲染。 2.作者一到巴黎,就遇到了两位肯帮助他的老师——奥别多菲尔先生和路爱日加隆先生。但提到他们的时候,作者用平白的直叙一笔带过。照常理而言,这二人于作者有恩,为什么从文中看不出抒情的语句呢? 明确:这在作者当时的心中,肯定是会激起思绪的,但没有描写如何受到感动,只是简单叙述,很概括,一笔带过,好像舍不得用形容词。当然,如果不管多么动人的地方都是这样写,就可能像新闻报道,很干巴,无法给人以动人的印象。作者在文章里要讲的动人事情太多,所以这一点比起后来许多事情,显得比较次要。 3.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相比较,同样是叙述留学巴黎的事情,在叙述特点上有什么区别呢? (该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确叙述方式有详略之分。) 明确:第三自然段叙述的事情很具体。相比较第二自然段,有了具体的时间(有一次),有了具体的地点(上楼),有了具体的状况(摔倒在地),有了具体的后果(开除)。但它们都是叙述,没有饱含情感的细节。 4.这样具体的叙述,是不是在记流水帐?它能让你感动吗?为什么? 明确:不是流水帐。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动。作者从事的这些工种,虽然“卑贱”,但是没有一个重复。唯只有坚忍的精神,才能够做遍这些“卑贱”的工作,生活再苦,也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 5.通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比较,我们看到作者对于他在巴黎艰苦求学的回忆,有的是一笔带过,有的虽然也很简单,但还是较具体的叙述了一次事件。这两种记叙方式,前一种概括,后一种较具体。同学们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几处这两类的记叙吗? (有了对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具体分析,学生就可以作举一反三,提升迁移能力。) 明确:概括类叙述。如: “我失业过十几次,饿饭,找不到住处,一切的麻烦都来了。有几次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在街上就瘫软下来。那里我想大概要饿死了,幸而总侥幸碰到救助我的人。” “有过好几天,饿得快死。实在没法,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忍着羞辱拉一整天也得不到多少钱,回到寓所不觉痛苦起来,把钱扔到地下,但又不得不拾起。门外房东在敲门要房租,不付钱给他,就有坐牢的危险(如果不是为了学习,倒是个活路)。” 这样的叙述之所以比较动人,就是因为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一是在自尊和生存的压力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留学巴黎》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03-29

语文第二单元作文11-17

第二单元教案03-01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02-21

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03-09

第二单元教案(二)03-29

第二单元教案(一)03-29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3-29

初二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