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电子教案二

时间:2021-12-16 19:44:56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科学下电子教案(二)

教材 内容 第一单元 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1.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 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 情感教育 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 解。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重难点 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 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 方法   准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一、引入 1.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 2.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 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2.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交流自己对昆虫耳朵的观察与发现。 昆虫的触角 交流自己对昆虫触角的观察与发现。 3.教师小结: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看了昆虫复眼、耳朵、触角的介绍,我们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继续去观察昆虫,努力发现昆虫更多的秘密。 三、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的秘密 1.谈话: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的歌唱声中去观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2.阅读教材上的观察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3.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 4.交流观察计划。 5.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小结       教材 内容 第一单元  1.4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 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情感教育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 画图的能力。4.了解晶体用途。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重难点 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方法   准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 3.小结 五、课外延伸,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教材 内容 第一单元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学习 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重难点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 观察法 课前 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大吗?怎样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呢? 二、探究过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2.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1)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2)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讨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3)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4)学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5)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有什么变化? (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 (7)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科学下电子教案二】相关文章:

六年级科学下电子教案(一)03-08

电子教案(二)03-09

语文三下《香港夜色》电子教案03-29

六年级放大镜下的晶体的科学教案10-06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的教案10-05

《艺术与科学》(二)教学教案03-09

苏教版科学六下共同的家园 教案11-22

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下)03-29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下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