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单元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课时

时间:2021-12-16 20:16:58 教案 我要投稿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课时)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目标定向   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罗布泊的过去    干涸的河床-罗布泊的现在         枯死的胡杨树-罗布泊的现在   二、自学生疑   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露(luǒ) 戈壁(gē)  荡漾(y4ng) 娱乐(yú)   2.词语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③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了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的基本理念。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二、学习释疑   1.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   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万平方公里”“1000多平方公里”,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使干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 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公里,……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   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三、合作探究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迁移训练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何破坏的,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危害,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号召人们对环境的保护。   五.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希望,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课时】相关文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07-27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07-27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3-09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2-25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101-21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01-21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07-27

初二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07-27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10-08